涇川這個老師堅守山區22年,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好爸爸

在涇川縣紅河鄉有一所遠離集鎮、交通閉塞、條件簡陋的農村教學點——紅河鄉吳家小學,該校2003年時學生達最多180人,2004年後隨著人口的自然下降,學生逐漸減少。在歷次學校撤點佈局中,因為這裡還有132戶、524口人的貧窮子弟需要上學,因此學校得以保留,但高年級學生歸至鄉鎮九年制學校,目前只剩下一、二年級及學前班學生48人,教師4名。在這裡,一個叫趙錄元的老師,以校為家,紮根山區,樂以掛一身粉塵為光榮,以伴一生黑板為自豪,用自己堅毅的目光送出了一個又一個農家子弟。


涇川這個老師堅守山區22年,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好爸爸


趙錄元出生在塬廣地豐、交通便利的涇川縣豐臺鄉,1983年3月起在自己的家鄉做民辦教師。1996年,他憑著自己淵博的學識考入平涼師範民教班學習,兩年後光榮畢業。當時,組織上安排他到現在的紅河鄉任教,好多人勸他別去了,哪裡條件太艱苦,但他覺得國家培養了他,讓他能從“民辦”轉為“公辦”,就應該好好地感恩、認認真真地服務,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背上面粉、菜蔬來到了這裡,這一干就是16個年頭。趙錄元說:“人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我雖然不是神,但我要把愛學生當作教師生涯的起點及終點,把關心學生作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課。”

在山區學校教學,最操心的就是學生的安全,尤其是學生上下學路上的安全。紅河鄉吳家村環山臨水,不多的人口卻居住零散,最遠的學生要走好幾裡狹窄的路才能到校,而且要過一座水過面橋,常常是家長接送一半路,老師接送一半路。不論是大雨淋漓的日子,還是陽光毒辣的氣候,趙老師天天和同事們一道託著孩子送他們上學放學。這裡的村民說紅河有一道風景,那就是老師和孩子一起上下學的身影、一起快樂的歌唱聲。“趙老師對我們非常好,記得有一次放學了,天下大雨,爸爸媽媽沒來接我,趙老師把我安全地送回了家,然後又回學校送其他的學生了……”學生吳亞娟面對記者的採訪迫不及待地說。


涇川這個老師堅守山區22年,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好爸爸


多年的教學生涯,伴隨著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更是讓他光榮地走上了校長崗位,但同時他付出了比任何教師還多的多的精力和汗水。他要求師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的起早貪黑、任勞任怨、勤奮敬業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教師、薰陶著每一個學生,吳家小學教學點呈現出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的校風、教風、學風。只要外人來到吳家小學,就會發現一個奇特現象:全校男生的髮型一模一樣。記者採訪時正值盛夏,只見男生們個個是短短的“平頭”。“我們這裡離集市太遠,趙老師見我們頭髮太長,就買了個推子,基本上是一月給我們理一次髮,而且邊理髮邊給我們講故事,我們可喜歡他理髮了。趙老師這樣對我們,我們打心眼裡愛他,我們一定會好好學習,將來報答他……”學生吳強面對記者的疑問激動地說。

在趙老師心裡,德育工作不是空洞的說教,更不是“武力”鎮壓,而是要從細微處入手、從習慣養成入手,他經常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明白自己的成長進步離不開家長、老師付出;他注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提升他們辨別真、善、美、假、惡、醜的意識;他用慈父般的心懷對學困生耐心指導幫助他們迎頭趕上,對於遭遇痛苦和不幸的學生雪中送炭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他特別關注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總要給這類學生開小灶,教室裡、辦公室裡、花壇邊,總有他孜孜不倦給學生輔導的身影;他還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用靈活生動的方式疏導學生的情緒,幫助學生度過成長的困惑期;他還跟學生一起打球,一起談理想、談人生,成了學生成長路上的好爸爸。


涇川這個老師堅守山區22年,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好爸爸


一年級班上有一名叫吳昊的學生,學習習慣不好,自理能力差,趙老師不厭其煩地輔導,並一學期5次家訪,經過長期系統的家校結合教育,該生現在已成長為一名活潑好學、關心班集體的三好學生。吳昊的媽媽告訴記者:“趙老師是個大好人,對我家吳昊特別關愛,每次家訪總要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孩子在校表現,要我在家怎麼怎麼教育,而且每次留他吃飯,他都謝絕了。面對這樣的好老師,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配合他教育孩子呢?”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有人說過,生命的過程也是塑造人格的過程。十多年來,由於條件實在艱苦,來吳家村小學工作的老師們都要住校生活作息,自己做飯解決一日三餐,有時候逢個天陰下雨山路走不成,帶的乾糧吃完了,伙食都成問題,分配來的老師都想盡各種辦法調到條件好的學校去了,能留下來的除了趙老師全都是本村人。放了學,整個校園靜悄悄的,趙老師顧不上休息就一個人開始做飯了,切菜、燒飯、洗碗,這樣的日子對一個大男人來說真的很乏味。這時,又有人勸他出去打拼,或者走走路子挪挪地方,但他看著孩子們求知的期許目光,聽著孩子們圍著自己請教問題的稚嫩童聲,心一下子就軟了,不但為自己離去的年頭羞愧,反而堅定了他用自己的肩膀托起農家子弟走出貧困山區創造幸福人生的信念。於是,他守住吳家小學,哪也不肯去了,並且經常開導同事立足現實,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對此,他的同事吳巧紅深有體會:“趙老師敬業精神特別好,非常有愛心、耐心,在這個偏僻的教學點,能耐得住寂寞。每天放學後我們都回家了,他還要自己做飯,我們每個老師、學生都很尊重他、愛戴他。”


涇川這個老師堅守山區22年,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好爸爸


幾度春秋悄然而去,雖然一切似乎還是那麼的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頑強不懈的努力,他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自1987年9月被涇川縣人民政府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以來,獎勵似乎特別青睞他,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課改先鋒、市級骨幹教師……一個個榮譽紛至沓來,今年,他又被縣市推選為全省“最美鄉村教師”候選人。

人們都說,一個潛心於事業、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人,很難照顧好自己,自然也很難顧及家庭。是啊,在這成功的背後,又有誰知道趙老師所付出的代價呢?趙老師心裡十分清楚,他欠了妻子和孩子不知有多少。家裡責任田荒了,兩個孩子外出打工了,眼看著鄰居一家家富裕了,而他家仍舊原地踏步。妻子沒少埋怨過他,但他仍舊“傻乎乎”地將全部盡力花在了學生身上,而且無怨無悔。身居斗室非常清貧卻毫無怨言,生活儉樸誨人不倦卻心甘情願。這是教書育人30年趙錄元老師的真實寫照。“老牛更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愛無價,情永恆,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為了孩子期許的目光,如今的趙錄元老師用自己的愛、自己的情,仍舊在這塊土地上跋涉著、耕耘著、探索著、追求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