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反」中,它們三味同時反一味藥,搭配在一起卻是良方!

對中藥稍微熟識的人都知道,並不是什麼藥物都可以放在一起隨意搭配的,本草知識中有“十八反”之說,意思是相反的藥物如果配伍在一起會出現反作用甚至毒性作用。比如“諸參辛芍叛藜蘆”,意思是所有的參類、細辛、芍藥都不能與藜蘆同用。


“十八反”中,它們三味同時反一味藥,搭配在一起卻是良方!


本草十八反中又有“藻戟遂芫俱戰草”這一句,這句話中,大戟、甘遂、芫花三味藥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甘草。但是有趣的是,大戟、甘遂、芫花它們仨居然是好夥伴,它們仨組合在一起,還有一個經典良方。每每想起來,都會覺得中醫太神奇。

大戟味苦,性寒,有毒。具有消水腫、通二便的作用。

甘遂味苦,性寒,有毒。可以通利二便、瀉痰逐飲、消腫散結。

芫花味苦,性寒,有毒。能通二便,逐痰水,祛痰止咳,殺蟲療瘡。

“十八反”中,它們三味同時反一味藥,搭配在一起卻是良方!

可以看出,這三味藥物性味相同,都具有毒性,所以在中藥內,它們被併入同一類——峻下逐水藥。其名稱的意思是形容這類藥物功效可以逐水祛痰,但是藥性卻是峻烈無比,只稍微一點的劑量就可以起到十分明顯的作用。

這三種藥物,不只是在中藥分類中被列入同一類,還同時“反”一個藥物,即甘草,除卻這兩大共同點之外,最主要的是它們可以被放在一起,協同合作,組成一個經典名方——十棗湯。

《傷寒論》條文:“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紛紛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裡未和也,十棗湯主之。”張仲景的原意是十棗湯用於治療太陽病裡證,表現為頭痛、實證痞滿、脅痛、乾嘔等症狀者。此類症狀與水腫懸飲之證所表現類似,所以後世醫家主要用它來治療懸飲,即水飲病邪停滯於胸脅、肋部之證。

“十八反”中,它們三味同時反一味藥,搭配在一起卻是良方!

值得注意的是,十棗湯中雖然使用到了大棗去緩和甘遂、大戟、芫花的峻猛藥性,護理脾胃之氣,但全方還是屬於峻下之劑,只能用於實證的治療中,而且是暫服,“中病即止”,一旦過度就會傷害正氣,引起反效。

大戟、甘遂、芫花,雖然都是“厲害”的猛藥,同反一個甘草,沒想到彼此在一起卻能成為“好夥伴”組成傳世經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