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反殺案後,人民用咆哮進行正當防衛

吐槽青年曹林

前天 16:29 · 中國青年報社知名評論員

摘要:能夠理解法律人對激進態度的警惕,在判決上的保守,畢竟這涉及到暴力的合法使用,涉及對生命的合法剝奪。人民負責咆哮,法律負責冷靜,還是請法律對遵守規則、捍衛規則的老實人溫柔一點,一次這樣的判決,事關道德人心,事關人們對法律的信仰和信心。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寶馬男砍人反被砍,崑山反殺案,用“咆哮”形容這兩天的輿論的態度,一點也不為過。有網站調查顯示,近9成網友稱反殺者系正當防衛,輿論一邊倒地支持那種情境下的自衛行為,不少法律學者也稱此案應適用“無限防衛”:有同夥、帶著黑惡性質、無故行兇、持兇器危及人的性命,這種情境顯然屬於法律所規定的“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很少看到輿論和公眾對一個案件近乎咆哮的介入衝動,集體為一個“殺人者”辯護。以往很多類似案件,輿論在認定正當防衛上還有諸多爭議,但這一次發生在視頻監控場景之下,清楚地發生在人們的眼皮底下,產生了直播式的身份和情感代入效果:開車者霸道搶道,逼停騎車者,發生口角後,文身大漢衝出車中毆打騎車者,後又跑回車中拿出兇器砍人,刀不慎落地反被砍。正當防衛,有什麼好爭議的,這不就是現代版的“楊志賣刀”嗎?那貨比潑皮牛二惡劣多了,欺人逼人害人太甚,砍人的刀最終砍了自己。有評論說,不僅是正當防衛,還是為民除害。

輿論的咆哮,不僅是為正當防衛的騎車男咆哮,為正義和道德咆哮,也是為自身可能遇到的境遇所咆哮。這個案件太有代入感了,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陷於騎車男所遭遇的危險境地,他代表著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大多數身份”:老實人,遵守規則,遵紀守法,隱忍,不惹事。下班騎車回家的路上,老實遵守交規,被不守規則的人逼停,毆打中只能躲閃,被黑社會的人拿刀追砍?老實人都被逼成這樣了,還能怎麼樣?就這樣被砍死嗎?最後在新聞的跟帖中被網友哀嘆:守規矩的人死了,不守規矩的人滋潤地活著?

不要這種無用無力的哀嘆,必須讓守規矩的人好好地活著,必須讓不守規則的人付出代價。

那些跟帖咆哮為當事人辯護的人,就是這無數“老實人”中的一個。公眾的咆哮,為騎車男辯護,也是一次集體在道義上的正當防衛行為。生命遇到威脅的騎車男,用砍向自己的刀反刃相反,防衛自己的身體和生命。而當法律可能判這個人有罪的時候,公眾用咆哮進行正當防衛,防範可能出現的不公判決,防範道德和人心的因此受害。

人民擔心自己的境遇,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老實力,遇到這種情況可能無所適從?是躲,是任人砍,還是去防衛?只要去防衛,就可能掉進“防衛過當”的陷阱,因為法律似乎對“防衛”有著非常苛刻的限定,稍不小心就可能“過”了,超過必要的限度。在那種生命受到威脅的高度危險和激烈對抗的情境下,人不是機器,不是電腦,沒有精準的算法,人會緊張,人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很難精準控制自己的行為。

人民也擔心自己以後遇到這種危險時,沒有人敢施予援手。當對正當防衛有著過於嚴苛的限定時,誰敢拔刀相助,萬一不慎手重了一點,責任誰來承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路人的冷漠,很多時候就是那些“讓人流血又流淚”的不公判決和寒心遭遇所製造的。法律如果保護壞人而不保護好人,誰還敢做好人,誰還敢路見不平一聲吼?

人民更擔心可能出現的不公判決會傷害這個社會越來越稀缺的道德血性。這裡說的血性,不是那種沒腦子的瞎衝動,非理性的亂沸騰,反規則的江湖氣,而是面對威脅和危險時敢於捍衛規則的勇氣,不惹事但不怕事,看不慣凌強欺弱,保護弱小敢於出頭,不惜以血的代價捍衛樸素的民間道義。這種被傳統視為美德的道德血性,在現代社會似乎越來越稀薄了,得不到法律的支持,被工具理性的精緻算計所代表。扶不扶人,先考慮法律後果;幫不幫人,先考慮不利的可能性;出不出手,先考慮可能的代價。法律應該用公正的判決去阻止這種道德墮落,阻止社會的犬儒化、平庸化和血性的工具化,而不是去強化,讓社會進一步失去可貴的血性。

人民在這件事上的咆哮,是出於對可能不利判決的焦慮。法律在正當防衛的判決上一直非常慎重,過去很少類似案件會被定性為“正當防衛”。能夠理解法律人對激進態度的警惕,在判決上的保守,畢竟這涉及到暴力的合法使用,涉及對生命的合法剝奪。人民負責咆哮,法律負責冷靜,還是請法律對遵守規則、捍衛規則的老實人溫柔一點,一次這樣的判決,事關道德人心,事關人們對法律的信仰和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