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 打發竈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下面圖片是北京的老師朋友在鴨石村與老鄉合影

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

記錄無疆 影像留痕

去年的小年前,幾位北京的老師朋友在網上調查爭論,說現在的農村怕沒有過小年的習慣了。於是他們想到了我,問邢臺的太行山裡還能看到“臘月二十三 打發灶爺上了天”的景象嗎?我肯定地說有!於是周春甲等便風馳電掣地跑來了。

我帶領大家走訪了玉林溝、英談、鴨石、茶舊溝、杜賓、王硇、綠水池等傳統村落,看到山裡人都還在祭灶,並以開始大掃除,這讓大家感到欣慰!

他們走後,我沉澱了一下,為百姓中還能保存點傳統文化而慶幸,更為北京還有一批人這樣執著地研究推廣傳統文化而慶幸!

注:以下文字來自網絡,但經過縮減整理,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後逐漸演化為"二十三,過小年"的說法。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傳統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

糖瓜兒(麻糖)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麵做成的糖瓜等。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在一週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後再度昇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