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大清銅幣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多位清帝在位時發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使交易逐漸便利起來。而如今,大清銅幣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始於1900年(清朝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鑄造流通時間儘管只有十餘年,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如以細微區別劃分,其版式在千種以上。因此當代銅圓收藏愛好者以收集到十大名譽錢幣之“大清銅幣”為最大樂事。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近幾年“大清銅幣”一度成為收藏界追捧的寵兒,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動輒上百萬的天價。據瞭解,香餑餑的“大清銅幣”收藏價值極高,但是“大清銅幣”存世量極為稀少,一般古玩市場上的多為偽造品。如今“大清銅幣”價格一路狂飆,導致偽造情況越演越烈。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大清銅幣”像這種幣,一直以來都是大收藏家夢寐以求的,劉益謙曾說,對於這種極具收藏價值的藏品,收集到便是緣分,福氣。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大多數為贗品,因為真品“大清銅幣”存世量是極為稀少的,真品“大清銅幣”,一直都是有價無市。

十大名譽錢幣之“大清銅幣”藏品背面神龍紋路清晰,如刀刻所成,鑄造工藝神乎其技,且龍身紋路精美,並有雲海襯托,看上去彷彿是一幅神龍翱翔天際油畫,極其瑰麗,美得動人心魄!在中國,收藏家極其喜歡這枚錢幣,因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在民間傳說,“大清銅幣”背面的龍,能增加一個人的氣運,使其時刻在龍氣的保護下,趨吉避凶。所以這枚錢幣一直深受收藏家的喜愛。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邊緣中間分別“戶部”二漢字,下端為“當制錢十文”。錢背中央為蟠龍,上端是“光緒(或宣統)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樣(大清帝國銅幣)。各地鑄造比較統一。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流通時間較短。因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極為稀少,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大清銅幣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多位清帝在位時發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使交易逐漸便利起來。而如今,大清銅幣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鑑於各省鑄行銅元毫無節制, 清政府便著手整頓和統一幣制,試圖將鑄幣權收歸國有,加強控制。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10月,清政府在天津設立的戶部造幣總廠開始鑄造新式銅元“大清銅幣”,並頒佈《整頓圜法章程十條》,其中規定:“銅元成色定為用九五紫銅,五釐白銅,願用聽錫一釐”;“重量定準當二十者重庫平四錢,當十者重庫平二錢,當五者重庫平一錢,當二者重庫平四分”;“統一製造大清銅幣,由戶部頒發祖模,均與總廠所鑄一律,惟於正面加鑄省名一字,以便查考。每次鑄出,均須呈送財政處戶部化驗,並由財政處戶部隨時遵派要員前往稽查”,“各省所鑄銅幣,應令該省所設官錢公估等局,酌量市面情形定價,隨發隨收,持之以信”;“各省所鑄銅幣, 不得大宗販運出生活上,若各省需用銅幣,可備價至總廠領取”。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7月, 清政府處戶部又奏請朝廷, 擬將當時全國24處銅元局, 酌量歸併為九處, 如折中所述:“然中國幅員遼闊, 若如全國僅設一廠,轉運恐形不便,惟有相度地勢之拼。除臣部所設總廠外,擬以山東歸併直隸為一廠,湖南歸併湖北為一廠,江西、安徽、江蘇、清江並歸江寧一廠,浙江歸併福建為一廠, 廣西歸併廣東為一廠。合奉天、河南、 四川、雲南四廠,共九處, 皆歸臣部統轄,調劑盈虛, 彼此均可勻撥。”在歸併銅元局得以順利實施的同時,又限定各省每日鑄造銅元數額,以避免重蹈濫造的覆轍。此後,清政府將戶部改稱“度支部”,命各省造幣廠改稱度支部造幣分廠,欲統而治之,鞏固中央造幣集權。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這一時期銅元的顯著特點,正面均鈐有漢文“大清銅幣”字樣,左右邊緣分列“戶部”和干支紀年文字, 後期去掉“戶部”, 僅留干支紀年文字, 上緣列滿文“大清銅幣”, 下緣列紀值文字; 背面為統一蟠龍, 又稱“部頒龍”或“大清龍”, 上緣前期為“光緒年造”、後期為“宣統年造”字樣,下緣為英文“TAI—CIIING—TI—KUO COPPER COIN”, 漢譯為“大清帝國銅幣”。戶部所鑄銅元正面中央無文字,各省所鑄銅元正面中央鑄一陰文單省名,也有個別為陽文以示區別。幣值分為當制錢二十文、十文、五文和二文四種。此階段新疆地區鑄行“宣統元寶”銅元,西藏地區曾鑄行“宣統寶藏”銅元,僅此兩例。雖然清政府處心積慮改革幣制,但未能有效遏制住全國大肆鑄造銅元的勢頭,各省局以利之所在都陽奉陰違,邊疆省份雲南竟敢違背不準設新廠的詔令,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設局鑄行“雲”字大清銅幣。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面對銅元氾濫之災愈演愈烈,清政府決心徹底改革幣制,從根本上解決銅元鑄行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廢除舊銅元,再造新銅元。1910年(宣統二年)4月16日, 清政府頒佈了《幣制則例》, 實行銀本位制, 即以銀元為主幣,銅元為輔幣,一種新型輔幣制度明文確立。新銅元以分為單位,有二分、一分、五釐、一釐四種。然而,這套新銅元的幣值又與制錢比價相背離,只鑄式樣,並未流通。故1911年(宣統三年)又推出一套新銅元, 仍稱“大清銅幣”, 計有二十文、 十文、五文和二文、一文五種,五文以上鑄有制錢和銀元互換值, 以補第一套新銅元之不足。 同時還規定新、 舊銅元暫時同用,在三年之內逐步收回舊銅元,期滿停止使用。但這一幣制改革方案,還未來得及全面實施(只有十文和一文銅元進入流通領域),便爆發了辛亥革命,清朝滅亡。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清代鑄造機制銅圓訖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始,至1911年(宣統三年)止,歷時十餘年。1900年廣東開鑄銅圓之後,清政府諭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鑄時,並未規定統一的格式。全國各地皆自行開模鑄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鐫刻紀年,僅江南、江蘇、奉天三省,除鑄造無紀年當十銅圓之外,另鑄造了數種干支紀年銅圓。其中,江南鑄有壬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緒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四種年號當十銅圓;江蘇鑄有壬寅、癸卯兩種年號當十銅圓;奉天鑄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四種年號當十銅圓。 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並頒佈統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鑄。故全國共二十個省局鑄造的“大清銅幣”,盡皆鐫鑄干支年號,無一例外。現存世的清代“大清銅幣”當十,共發現乙巳、丙午、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統元年,1909年)、辛亥(宣統三年,1911年)六種年號。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各省局鑄造不同年號“大清銅幣”的情況如下:

一、乙巳,鑄此年號者,僅中央戶部(無銘文)及奉(奉天)兩局;

二、丙午,鑄此年號者達十八局之多,計有中央、粵(廣東)、閩(福建)、直(直隸)、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雲南)、雲(雲南)、贛(江西)、汴(河南)、蘇(江蘇)、浙(浙江)、皖(安徽)、東(山東)、寧(江南)、淮(清江)等;

三、丁未,鑄此年號者五局,為中央、粵、寧、奉、汴等;

四、戊申,鑄此年號者僅粵、寧兩局;

五、己酉,鑄此年號者較多,計有中央、粵、閩、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

六、辛亥,它局皆未鑄造,獨汴(河南)一局鑄此年號。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簡單的鑑定方法如下:

明清錢幣主要看包漿,因為從鑄造出來到現在也就二三百年,大多沒入土,以傳世為主。但是對現在的造假來說,傳世的包漿比生坑的繡要好弄的多,所以明清錢幣的假貨很多,仿真度也很高,必須多看,多上手,一些特殊的版別要記字體特徵,高仿一般在小細節上出現問題,一定要100%確認再下手,有一點疑惑都不要去冒險。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一、看銅質定真偽。古代銅錢的材質有青銅、白銅、紅銅和黃銅四種。明代嘉靖以前鑄錢材質一般都是青銅,少量白銅,紅銅鑄幣遼代較多。青銅容易斷裂,斷裂面無銅色,而將斷裂面在石頭上摩擦後,銅色即顯。黃銅鑄幣和銅雕母錢始於明代嘉靖,如果發現明代嘉靖以前的黃銅錢幣或銅雕母錢,可判定是後鑄無疑。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二、聽聲音定真偽。古銅錢年代越久,鈣化越嚴重,鈣化後的銅錢失去銅的原聲,用金屬撞擊聲音沉悶,聲音越小,時間越久。凡是發現聲音尖高的古銅錢,說明沒有鈣化現象,可判定為新彷品。

三、聞氣味定真偽。古銅錢時間越長,其氧化越嚴重,銅錢氧化的時間越久,其銅腥味越小。凡是銅腥味重的古錢幣,皆可判定為假貨。

四、觀鏽色定真偽。古銅錢停止流通後,存放不當會生鏽。傳世古銅錢鏽層較薄,且鏽在局部,錢面大部分呈古黑色。出土銅錢坑口不同鏽色不同。土坑出土的銅錢,鏽層一般較厚,鏽在一起的銅錢叩開後,有“泛金”、“泛銀”、“泛藍”現象,“三泛”現象是無法仿製的;沙坑出土的銅錢,一般鏽層較薄,錢面多生紅黃鏽;水坑銅錢鏽色佈滿幣面,呈墨綠色。古銅錢的鏽是由內向外而生,行家稱其為“發鏽”、“貼骨鏽”,真鏽是很難去掉的,凡是鏽容易去掉的銅錢,可判定是贗品。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五、舌頭舔定真偽。用舌頭舔錢面,真品無味道。如果有酸味、苦味、澀味,可判定是人工做鏽或作漿,必假無疑。

六、比較定真偽。我國古銅錢都是手工鑄造,每枚錢幣之間多少都有一些差別。如果發現多枚錢幣一模一樣,分毫不差的古銅錢,可判定是現代工藝所為。

七、水煮定真偽。古銅錢上的鏽或綠或紅,或黃或藍,附著力極強。遇到鏽色可疑的高古錢,放入沸水中煮20分鐘後看鏽色,如果鏽色不變不脫的是真錢,變色脫鏽的可判定是假貨。

八、針扎定真偽。古銅錢的真鏽比較堅硬,用針用力下扎而不入不立。如果是人工用粘合劑做作的假鏽,具有軟性,用針很容易扎入,針立而不倒。凡針立於鏽上的銅錢,可判定是贗品。

九、掂量定真偽。古銅錢用手掂量,感覺輕飄飄的,因為真錢鈣化、氧化後密度小。新銅翻鑄假幣密度大、比重大。凡是有壓手感的古銅錢,多數可判定是新鑄品。

錢幣收藏:大清銅幣歷史演變以及簡單的鑑定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