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本报讯(通讯员郑家云)“不久前,我的儿子胡煊结婚,只把最亲的人接拢来小聚一下,因为我是党员,就要坚决不搞大操大办酒席,要为全村群众带好头。”9月20日,宣恩县椿木营乡长槽村党支部委员胡维成告诉笔者:“今年初村规民约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全村准家都没整无事酒,就是红白喜事也没大搞铺张浪费了。”

长槽村是椿木营乡的一个重点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在州中心医院驻村脱贫尖刀班和乡党委、政府的倾力帮扶下,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无公害蔬菜,优质烤烟,生态畜牧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81.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万余元。村民的钱袋了逐渐鼓了起来,可过去铺张浪费的旧俗和整无事酒的歪风却不见根本改观,不仅大操大办,而且各种无事酒仍然盛行,既劳民伤财,又影响恶劣,州中心医院驻村脱贫尖刀班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强调‘乡风文明’建设。”乡政府驻村干部周朝顺说,今年初以来,乡政府协同州中心医院驻村脱贫尖刀班,村支“两委”召开多次协调会,于2月初成立村规民约监督委员会,并按程序将新制定的村规民约在村民代表会议上通过,全村643户村民纷纷自觉向村委会签订了“不违规整酒”“不随便燃放鞭炮”等承诺书。

邓启笔是易地扶贫搬迁户、新房落成后计划在搬进新居时摆设几桌宴席,脱贫尖刀班驻组干部上门劝导后,他就立刻明白了过来。“州中心医院驻村脱贫尖刀班为我们搞产业脱贫费心费力,我这顶戴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也摘掉了,虽说不知道怎么感恩,可也不能为他们抹黑呀!”

“移风易俗不能只是动动嘴,还要树起新风尚,这就要从党员群众,村支‘两委’干部带头做起。”州中心医院驻村第一书记杨毅介绍,村里除了奖扶主导产业,还实行村干部值班制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凡是村民有需要村干部代办的事宜都实行限期代办,让村民不仅产业有了盼头,需要到乡里办事也有了‘代办员’,大事小事基本不用出村就能办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