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B肝患者在看病之前應該提前知道的5個常識

1、乙肝病程長,甚至可能需要終身與病相伴。

大多數患者將會安全地度過一生,只有少數患者可能出現重大病變(黃疸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肝癌),但極少有一定出問題的情況。

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自然病史結局,但在開始時它們往往非常相似,而且很難提前預測疾病具體風險,因此很可能導致過度的醫療干預。特別是在出現黃疸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情況下,幾乎沒有特殊症狀,但一般非特異性症狀很常見,如肝臟不適、消化不良、膚色不佳、口苦、疲勞、心情煩躁、腹瀉、便秘等。

慢乙肝患者在看病之前應該提前知道的5個常識

2、實驗室檢查在判斷患者病情和觀察患者感染的自然病史中起著重要作用。

只有通過肝功能檢查,才能發現轉氨酶ALT的升高,以向醫生提示患者疾病的潛在活動,而沒做檢查是沒辦法發現的;

只有通過HBVDNA檢查我們才能知道體內病毒複製活動的變化;

只有做HBVM,才能根據e抗原的變化,間接瞭解人體免疫系統與乙型肝炎病毒之間的關係——誰強誰弱,是否穩定;

只有通過體檢和B超、CT等動態檢查,才能間接瞭解慢性病進展的速度和程度;

只有通過B超、CT等檢查結合甲胎蛋白AFP檢查,才能及時消除或發現原發性肝癌。

3、從非特異性症狀單獨或某一檢查結果的角度來看,往往很難解釋乙型肝炎的嚴重程度和趨勢。

單獨從任何症狀和體徵,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的含義分析,都是非常有限的,很容易造成誤判。

因為作為醫生和患者,我們關注患者現狀與長期預後之間的關係,即與以後出現肝硬化和肝癌等高風險事件的關係。這方面很難讓患者學習和掌握,因為這些判斷需要從群體角度和動態角度進行解釋。這與醫生的經驗密不可分。現在很多患者自己進行自醫,當中會存在風險。

4、只有長期的動態觀察和隨訪,才能依靠上述檢查方法和患者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標誌,來幫助醫生評估具體患者的病情和趨勢,如臨床診斷子類別等,及時評估意見和患者溝通,共同評估患者預後風險並調整干預措施。

在疾病的開始,每個人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是在乙型肝炎自然史的不同階段,患者的表現將會是個性化的。僅在某一年齡,如30-35歲,通過觀察至少10-20年病史的變化,醫生才可以初步預測患者診斷的子類別,特別是在攜帶者或肝炎類別中。它屬於普通肝炎或高危人群。不同類別患者的疾病監測內容和目的將有所不同。

慢乙肝患者在看病之前應該提前知道的5個常識

5、只有在得到固定醫生的隨訪後,才有可能保持長期標準化隨訪的可能性,以便準確判定患者的臨床診斷子類別。

可以說,對於完成上述工作的專科醫生來說,沒有常識性的障礙,主要是因為流動性有限。由於缺乏醫患之間持續合作的穩定背景,就不可能花最少的錢來做疾病的最佳預防和控制,但不幸的是現在是急於求成的時代。作為一名醫生,作為一名患者,我們必須清楚地瞭解自己。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但暫時不能通過藥物來治癒,以徹底消除乙型肝炎病毒,因此對抗乙型肝炎是長期的,甚至是終生的。降低肝炎發作的強度,持續時長和頻率是延遲疾病進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的關鍵。

專科醫生的健康宣傳教育和終身跟進管理起著重要作用

一是幫助患者採取必要的生活方式行為和心理調整,以消除肝炎發作的可控原因;

二是可以幫助醫生及時發現肝炎發作並做出干預;

三是幫助專家根據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抗病毒治療時機和治療方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複製,加強耐藥性管理,從而促進慢性肝炎的緩解,減少肝炎發作,延緩肝硬化的發生和疾病發展,從而延緩肝癌的發生;

慢乙肝患者在看病之前應該提前知道的5個常識

四是促進肝癌的早期篩查和監測,即使在肝癌存在的情況下,也可以在早期發現獲得最好的治療機會和預後。

然而,不在醫生指導下的治療干預可能存在大量風險,更有可能會加劇風險。另外,所有上述醫療決策和干預措施,都要在專科醫生的健康教育和終身跟進管理前提下,否則病情難以獲得最佳的干預效果。固定、便利和可靠的長期隨訪管理專科醫生,是使所有醫療決策和干預措施對患者更有利的先決條件。

更多專業醫學建議,請關注微信【石榴雲醫尋醫助手(x7xyz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