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區「最美家教故事」優秀徵文選登(六)

導讀

家教家風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按照市關工委部署開展“傳承良好家教家風 帶頭創建文明家庭”活動要求,為弘揚優良家教家風,推動形成家庭文明新風尚,區關工委於5-6月份舉辦“最美家教故事”徵文比賽。活動開展以來,得到了全區五老志願者、中小學生家長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各參賽選手曬家教故事、展優良家風,湧現出一批優秀作品。微信平臺開闢專欄,擇優刊登優秀作品,供讀者賞讀。

我的傳奇奶奶

孫瑩

博山區“最美家教故事”優秀徵文選登(六)

我們家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爺爺奶奶今年也都80多歲了,身體健碩。我們這個大家庭能和睦相處、尊老愛幼,兄友弟恭,全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好榜樣,也是我們家的主心骨—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出生於1936年,那是一個戰亂加貧困的年代,她沒有接受過任何知識教育,但是她卻比任何接受過文化教育的女人們更有思想。她能在貧窮的年代裡樂觀開朗的面對,也能在富貴安康中不忘初心。

爺爺奶奶是通過雙方父母的安排結婚的,雖然是這樣的婚姻,但是他們相濡以沫的過了一輩子。爺爺是家裡的長子,下面還有3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他們剛結婚時,最小的弟弟也才3歲多,當時的生活條件很不好,能吃飽就是很大的幸福了!那時的奶奶任勞任怨,幫著婆婆帶小叔,還得做飯!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做飯,撒掃!就是每天在繁重的家務之外,奶奶還經常上山摘野菜,只為了全家能吃飽!奶奶每次談起這段時光,總是笑呵呵的說,這是她美好的回憶!就是每天這樣辛苦的找尋食物,家裡人也只能吃個半飽。奶奶每天只吃一點點,她說我又不出去幹活,讓男人們多吃點,他們要出去“動攤”!

結婚半年左右,奶奶發現衚衕裡住著一對小兄弟,叫王迅和王勇,也經常去山裡挖野菜,他們只有6、7歲的樣子,奶奶挺好奇的,一打聽,原來他們是孤兒,而且還有癲癇病,所以沒人敢收養他們。奶奶知道後,心裡很不舒服,從那後奶奶把並不富裕的口糧中省下來接濟他們,那哥倆也對奶奶形影不離,時間長了,家裡人發現了,訓斥了奶奶。奶奶只是笑呵呵不說話,長輩們也沒再說什麼,他們也可憐那2個孩子,但是家庭條件擺在那。奶奶就這樣頂著壓力一直照顧他們,幫他們洗衣服、做飯。

奶奶這一照顧就是60多年,因為家庭困難加上有疾病,我的這2位爺爺也沒有成家,奶奶覺得對不住他們哥倆,就把她和爺爺的長子,我爸爸過繼給了王勇和王迅,希望我爸爸能幫著奶奶照顧我的勇爺和迅爺。別人都笑我奶奶傻,我奶奶對我們小輩們說,這是積功德的事,管別人怎麼說幹嘛,做人只要問心無愧就好!我們全家上下都因為奶奶的無私的付出,而都尊老愛幼和諧幸福的生活,我們家不會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就吵鬧,也沒有妯娌不和 這種事。現在我兒子已經12歲了,每次做好飯都是先給長輩們端去,然後我們才開飯。不管是買了水果還是點心,我兒子也都是先給他老爺爺和老奶奶送去。我很欣慰,我有一個從小就這麼孝順懂事的兒子,這全是因為在這個和諧的大家庭的暈染下養成的好習慣!

現在爺爺奶奶們年紀大了,辛苦了一輩子的他們腰也彎了,耳朵也聾了。爺爺奶奶兒孫滿堂,苦盡甘來!應該好好享福了,但是他們還是省吃儉用,奶奶對我們說,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是我們不能忘本,沒有毛主席帶領共產黨打下的天下,哪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力所能及的幫助有困難的人!

在奶奶的薰陶和帶領下,我們全家經常參加公益活動,為有困難和需要幫助的人捐錢,捐物。我想這就是大愛吧!我想奶奶的事讓更多的人知道,讓大家都能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揮發正能量,我想為我的奶奶點贊。最後我想偷偷的透漏一下,我是奶奶的孫媳婦,不是孫女哦!我想對奶奶說“我愛您!我很榮幸能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