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師資格證:《教育論》

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是英國著名實證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家,近代自然科學教育運動的倡導者。作為19世紀中期英國科學教育改革運動的領導人,斯賓塞的科學教育思想非常具有代表性。當時英國傳統的古典主義教育與當時科學進步和工業發展不相適應的狀況,引起許多科學家和教育改革家的極大關注。斯賓塞是其中最有影響的一位代表。他寫了一系列關於教育問題的文章,彙編為《教育論》。在《教育論》中,他提出了“科學知識最有價值”的卓越見解,論述了科學知識的價值和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制定了以科學知識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教育論》一書共分為四個部分,其中之一是《什麼是最有價值的知識》,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問題——什麼知識最有價值? 此後該問題一直成為教育理論中的核心問題之一。什麼知識最有價值?這是一個古老的問題,斯賓塞看來,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學。這是從所有各方面得來的結論。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是維護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知識是科學。為了那個叫做謀生的間接保全自己,有最大價值的知識是科學。為了正當地完成父母的職責,正確指導的是科學。為了解釋過去和現在的國家生活,使每個公民能合理地調節他的行為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鑰匙是科學。同樣,為了各種藝術的完美創作和最高欣賞所需要的準備也是科學。而為了智慧、道德、宗教訓練的目的,最有效的學習還是科學。很明顯,斯賓塞的觀點中具有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他的直接結論是,在科學和工業主宰社會的時代,只有科學才是真正有助於個人幸福和社會進步的、最有價值的知識,因此,學校也應以科學作為課程體系的核心,以科學統治學校。

知識點鏈接:課程理論的發展——斯賓塞

第一個進入人的視野的真正課程問題,是由斯賓塞於1859年提出的“什麼知識最有價值”的問題。這是課程問題明確化的開端。斯賓塞認為:“在能夠制定一個合理課程之前,必須確定最需要知道些什麼東西;必須弄清楚各種知識的比較價值”。他講究知識的價值,注重人的社會生活對於科學知識的需求,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他把課程僅僅看成是科學知識,則有所偏頗。

2018年教師資格證:《教育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