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身在高层建筑内的你!

近十年全国共发生高层建筑火灾3.1万起,亡474人,直接财产损失15.6亿元。其中,特别重大火灾3起、重大火灾4起、较大火灾24起,形势严峻。

高层建筑是一个城市发展情况的写照,楼高了,上下必然不方便,一旦有个什么突发情况,电梯?是没指望了,只能走楼梯,人一多再一慌,发生拥堵,更是耽误逃生时机,所以我们务必要注意平时的消防安全!

高层建筑起火时,如何科学有效地逃生?

写给身在高层建筑内的你!

发生火灾时,最好能判断火源点

再判断先灭火还是先逃生

“救不如防。”,发生火灾时,最好能判断火源点,再判断先灭火还是逃生。“如果涉及电起火,先关闭电闸,千万别用水去灭,会触电,要用灭火器救。厨房起火,可用湿毛巾、围裙、抹布将火源盖住等。”

一旦高层建筑起火,最能依赖的就是楼内的消防设施。

如果你不会救火,那就要想办法第一时间选择逃生。怎么逃?这也有讲究—

开门前先用手触摸门把锁,如果门锁温度很高,或有烟雾从门缝中往里钻,说明大火或浓烟已封锁房门出口,千万别贸然打开房门。离开房间时要把房门、疏散通道门关闭,防止烟气进入走道。切忌为了财物折回着火房间。

如果要跑,怎么跑才是正确?一句话,尽量往下跑。如果火或烟在所在楼层之上,尽量往下跑。如果火在当事人所处楼层下,最好尽量跑到便于消防登高车触及的窗口。在疏散逃生时,要熟悉了解所居住场所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位置情况,一般高层建筑都有至少两部以上的楼梯可供疏散,着火时切勿使用电梯。

在高温和浓烟条件下,连戴着呼吸面罩都要被呛,更不要说湿毛巾。但在火灾发生的初级阶段,湿毛巾是必备的逃生装备,毛巾浸湿后叠三折(八层)有较好的滤烟效果。高楼火灾中大部分致死情况是吸入浓烟导致窒息,因此逃生时要弯下腰匍匐前进,同时用毛巾、手帕捂住鼻子。

要熟悉了解身边的消防设施

除了逃生,身边的消防设施在关键时候能否派上用场同样非常重要。

消火栓在哪里?楼道里。查看消火栓箱是否明显,是否贴有标示,标识是否清楚,是否明确开启方向,是否易于开启,开启角度是否大于120度。

消火栓开启是否顺畅?检查箱内设施是否完整,包括水带、水枪、水带,两端卡扣是否完好,是否与水枪、消火栓相配套。

消火栓一般配有两只4公斤的灭火器。你可以看看,灭火器是否过期,指针是否处于绿色区域,组件是否完好等。还有,灭火器及消火栓是否做到定期检查,是否由物业每月进行检查并登记。

写给身在高层建筑内的你!

一般在电梯厅附近,会有烟感报警器,你可以看看烟感报警器是否有安装,查看烟感工作指示灯是否闪烁。

高层建筑都要求配有三种疏散楼梯:敞开楼梯、封闭楼梯(安装防火门)和防烟楼梯(楼层达到32层以上,必须要有防烟楼梯)。

在楼梯口,应该配备常闭式防火门。你可以看看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完好,是否向疏散方向开启,是否设置“保持防火门关闭”提示标识。闭门器是否完整好用,顺序器是否完好可靠。防火门内密封条是否完好。

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公共建筑应当设置避难层。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米。举个例子,层高为44层的建筑,就需要两个避难层,一个在15层左右,一个在30层左右。

避难层的设置,也是有严格要求,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消火栓、消防卷盘、防烟设施,避难层不宜堆放可燃的杂物。此外,在避难层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指示标志。

同时,消防部门也建议家庭常备以下

四种消防器材——

灭火器和灭火毯

小火及时处理。

写给身在高层建筑内的你!

独立式烟感

每个房间都需要安装,避免发生火灾时延误逃生自救时机。

公安部发布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提示

1

7月至12月,全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将以易燃可燃外墙保温材料、建筑消防设施缺失损坏、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等为重点整治内容,将集中查处、曝光重大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责任人,对发生亡人特别是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的,依法依纪从严从重追究责任。

2

高层建筑严禁违规采用易燃可燃外墙保温材料。对外墙保温防护层破损开裂、脱落,未将保温材料完全包覆的,要及时修缮。

3

严禁在高层建筑外墙违规进行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禁止在建筑周围堆放可燃物、燃放烟花爆竹;汽车、电动车停放要与建筑外墙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4

高层建筑要按消防技术规范设置消防设施,并经常维护保养,确保齐全好用;防火门要常闭。

5

进入高层建筑内,请注意观察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避难层所在位置;遇到火情,迅速从最近的安全出口有序逃生,不可贪恋钱财,不要返回火场拿取财物。

6

高层建筑疏散楼梯、走道严禁堆放的杂物以及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车,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7

社区管委会、高层建筑物业单位要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组织实施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8

高层建筑使用单位按要求配备专业电工,严格落实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测维护电气线路、燃气管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9

高层建筑居民住户要制定家庭防火和火场逃生计划,备齐毛巾、防毒面罩等器材,熟记逃生路线,实地勘验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10

高层建筑管理或使用单位,应建立集防火、灭火、宣传培训于一体的微型消防站,配齐人员和必要的装备器材,与公安消防队开展联勤联训,提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