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開展野生林蛙保護集中整治行動

晨報融媒體訊(記者 諶憶龍 孫魯寧) 為進一步確保我市林區內野生林蛙及棲息地安全,規範林蛙養殖秩序。9月20日,我市林業部門開展了野生林蛙保護集中整治行動,清除700多米長的“旱亮子”(攔截獵捕林蛙的塑料薄膜圍擋),並對我市轄區內各縣(市)、區林蛙養殖場點和經銷商進行了全面核查。

9月20日下午,市林業公安局、東安市場監督管理局長安管理所等多個部門執法人員分兵兩路,分別對市三道關林場和東安農貿市場進行了檢查。執法人員在對三道關林場巡查時發現,在三岔河管理站南溝山腳下,有不法分子設下高近1米、長700多米的塑料薄膜圍擋,用以攔截捕獵林蛙。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這種塑料薄膜圍擋俗稱“旱亮子”,是在林蛙進入河流的必經之地設置的障礙。因為林蛙跳躍高度無法通過這個塑料薄膜,會始終在沿途徘徊,然後掉進被捕蛙人事先挖好的深坑裡最終被輕鬆捕獲。這樣的捕捉方式,一方面可導致幼小的林蛙因不能通過重返山林,冬季在山中被凍死,另一方面大量被捕獲。林蛙不能到河床,來年春天沒有林蛙產卵,山林中林蛙數量會驟減,對生態平衡危害極大。隨後,執法人員將圍擋全部清除。

在東安農貿市場,執法人員對兩家銷售林蛙商戶的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林蛙養殖許可證等養殖、經營手續進行了全面檢查,確保其養殖銷售行為合規合法。

按照相關要求,近期,市林業部門加強了源頭管理,加大野生林蛙棲息地巡查、巡護力度。通過強化林業工作站、國有林場等林業機構保護野生林蛙職能,進一步增強野生林蛙巡查巡護力量。加強入山管理,增加日常巡查和巡護路線,確保巡查、巡護工作不留死角,有效預防破壞野生林蛙資源的案件發生。

下一步,我市各地林業主管部門將加大執法力度,採取高壓態勢,組織開展集中專項打擊活動,在全林區加大宣傳保護野生動物林蛙等行動。對一切違法捕獵野生林蛙行為進行重點打擊,做到發現一起、打擊一起、曝光一起。並對林蛙養殖場點採取逐戶清查的形式進行全面核查,對不符合規定、只批不建、只捕不養、非法買賣的養殖場點要堅決依法吊銷其養殖許可證,對養殖手續不齊全的養殖戶要逐步進行規範。重點清理以合同代替林蛙養殖許可證等行為,堅決禁止以養殖名義非法捕捉野生林蛙的行為。

今晨快語:“護蛙”絕非小題大做

秋分時節,林蛙下山,作為東北“蛙界明星”——林蛙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這讓一些捕獵者在此時也不安分起來,動起了歪心思。

為了讓野生林蛙順利下山,安全過冬。昨日,我市林業部門牽頭,開始了巡山林、走市場的“護蛙”行動。或許有人疑惑,小小的林蛙是否值得各部門如此敏感、大費周章。事實上,中國林蛙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是森林變化的重要指示性物種,對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護蛙”絕非小題大做。

雖然,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龍江講話精神,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保護意識、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但仍不排除少數人還停留在思想窪地。我市開展的保護野生林蛙的專項行動就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在破壞生態行為上嚴防死守。不僅要做到“大而全”,更要達到“專而精”、“小而勁”,因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一個環節的忽略都可能在未來收到大自然多米諾骨牌式的懲罰。

“護蛙”行動讓公眾看到了職能部門保護野生動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同時,我們也應當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並非一朝之功,或憑一己之力便可一蹴而就。作為公民來講也應當廣泛支持和參與,首先就是拒絕野生林蛙產品的銷售買賣。只有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才能不斷開創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未來。

(馬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