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看空商品(联讯证券李奇霖、张德礼)

进入3月,在高库存带动下,黑色系大宗迎来了一轮暴跌。这一周原材、成材的主力合约多数开始止跌企稳,周五更是全线飘红。

商品迎来了春天吗?后续是趋势性的反转,还是暴跌后的技术性反弹?无疑是当前市场最为关心也讨论得最多的话题。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主要在宏观层面,研判黑色大宗未来的趋势。由于螺纹钢主力合约价格与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变化趋势上有较强的同步性,判断黑色大宗未来的走势,实际上也是从另一个视角来观察债市。

一、为何黑色大宗没迎来“金三银四”?

在黑色大宗圈,有句话叫做“金三银四”。春节之后,地产、基建的工地陆续开工,终端需求释放,螺纹钢等产品的现货、期货通常会有一波涨价行情。贸易商看好年后市场进行冬储,一些资金实力弱的贸易商,还会以“托盘”的方式拆借资金囤货,在3月底还本付息。

在2017年12月,我们曾与一些黑色产业链上的朋友交流,发现大家对市场很乐观,甚至有人认为螺纹钢主力合约能到5000。在乐观预期下,贸易商积极囤货。

逻辑听起来似乎也没毛病。北方“2+26”城市要限产到3月15日,还有临汾、临沂和徐州等城市也加入了限产的队伍,供给会持续收缩。而需求方面,之前预期的经济回落迟迟未出现,大家好像又走到另一边开始看多经济了,不少人觉得我们给出的2018年GDP增长 6.6%预测过于悲观。

不过短短数月,却好似从天上跌到人间。3月份的黑色大宗走势,让人始料未及

限产季下,库存意外上升,尤其是螺纹钢的库存,成为压垮钢市的最主要因素。贸易战预期升温,又加剧了跌势,特朗普签署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当天,螺纹钢主力合约RB1805跌停。

为什么我们看空商品(联讯证券李奇霖、张德礼)

库存意外上升,本质上是供需关系的逆转。供给方面,2月生铁产量5861万吨,粗钢产量6982万吨,均是历史同期的新高。而2月生铁和粗钢的日均产量分别209.3万吨、249.4万吨,更是创历史新高。北方限产季对供给的制约,被大为高估了

而与往年相比,需求则姗姗来迟。北方采暖季在限产的同时,也对道路、地产等工程的施工提出了要求,如济南暂停了不少土石方项目施工。加之其它因素,使需求延缓释放。

二、为什么我们看空商品?

根据Mysteel的统计,钢厂+钢贸商口径的钢材库存,已连续两周去化,这给风雨之后的钢市,带来了暖意。螺纹钢短期可能因被延缓的需求集中释放、大跌后的补涨,有一定筑底反弹的空间。

但在更长的时间中,能否出现2017年4月似的“V”型反转?需要回到供需层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来分析供给。一些看多钢市的人认为,限产效果不及预期,也就意味着采暖季结束后,增产的幅度有限。

我们对此持不同观点。限产主要影响的是高炉,而在长流程炼钢中,高炉用于生产铁水,使用铁水生产粗钢的转炉并没有受影响。全国高炉开工率中枢从限产前的75%,下降至限产期的63%,3月15日北方采暖季限产结束后逐步回升。

2月高炉开工率降低了12%,但日均产量仍创历史新高,废钢在其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在转炉用铁水生产粗钢时,通常会添加废钢,钢坯与废钢的价差越大,钢厂添加废钢的动力越强。我们看到去年11月15日北方限产之后,废钢的价格持续上升,对废钢的需求在上升。

为什么我们看空商品(联讯证券李奇霖、张德礼)

限产结束后,高炉开工逐步恢复正常,铁水产量上升,代替了部分废钢的使用,废钢的价格从高点的2610元/吨跌到2210元/吨。

但是不能据此低估结束限产的影响:

一是2018年以来,钢坯与废钢的价差在1100元/吨附近震荡,回到了2017年一季度的水平。在高炉开工恢复正常后,有继续添加废钢追逐利润的动力。

二是近期成材价格下跌的同时,原材价格也在同步下跌,吨钢利润依然较为可观。根据我们的调研,部分钢厂表示吨钢利润还在600-800元。

去年钢铁行业盈利较好,在线性外推的思维下,一些企业也给今年订了比较高的利润增速目标。春节之后钢价大跌,钢厂的预期扭转,未来还有可能加大生产,在量上增厚总利润

根据Mysteel 3月29日公布的统计结果,这一周在社会库存加速去化的同时,钢厂库存几乎是持平的,维持在1073.4万吨,而体量最大的螺纹品种不降反升。这意味着,不能低估钢厂为追求总利润而生产放量的可能性。

除了上述因素外,今年还有一批新的产能落地。根据Mysteel的统计,2017年前11个月,全国高炉设备制造厂家的订单量是106座,目前已经投产的有50座,还有55座在2018年6月之前投产。

环保限产可能成为常态,但参考这次北方采暖季限产的经验,不宜高估限产的影响。一是难以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同步限产,二是持续时间难以长达4个月,市场对限产的反应可能逐步钝化。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供给因素对钢价的推动,相比于2017年将大为弱化。

再来看需求因素。需求会迟到,但不会缺席,两会结束后已陆续释放,带动库存去化。但问题是需求的强度会有多大,以及可以持续多长。从股、债、商品的表现看,资本市场反映的增长预期,已经从2017年年末的乐观发生了大的变化。

在之前的报告中,我们多次强调过,经济正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金融条件收紧、地方债务治理,对实体经济的负反馈逐步体现。

建筑和其它工业,是最主要的用钢来源,占比超过七成。而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

今年前两个月地产投资增速高达9.9%,让人大为惊叹。但如果拆分看,可以发现高增速主要是由土地购置推动,而这一部分是不纳入GDP核算、不直接产生需求的,可以拉动钢材需求的建安投资,增速继续回落。

2016年开始,房企融资政策持续趋严,传统的融资渠道基本上都收紧了,ABS是为数不多比较通畅的融资方式,品种上也不断创新。但可以确定的是,ABS难以对冲传统融资渠道的回落,房企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强,一些龙头房企信托融资的收益率都到10%了。

2018年资金约束对地产投资的影响将明显强化,2月份的施工面积增速、新开工面积增速都有明显下滑。我们预计,二季度建安投资增速可能转负,这将拖累建筑用钢的需求。

为什么我们看空商品(联讯证券李奇霖、张德礼)

基建投资则是另一主要建筑用钢来源。与房企一样,资金约束对基建投资的影响也在强化。

2017年年初至今,针对城投融资、PPP和产业基金的监管持续趋严。尤其是194号文发布后,市场对于城投债违约的预期也在升温,现在行政级别低、资质差的城投,融资时考虑的首要问题不再是成本多少,而是能否融到钱。

更为重要的是,基建投资的地位在降低。基建投资的增速持续高于地产和制造业,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期间,承担着稳增长的重任。但目前来看,下调财政赤字率目标与推进结构性减税同步,后续年份还将继续下调财政赤字率,但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未来宽财政可能从之前的支出端转向收入端,相应对于基建投资下滑的容忍度也在上升。

贸易战预期,一度使螺纹钢主力期货合约跌停,此后市场情绪开始修复。我们认为市场可能低估了贸易战的冲击。

特朗普挑起的这一轮贸易冲突,并非是单纯的贸易保护。2017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发表声明称,将在涉及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领域,对中国启动301调查。美国政府出具的调查报告,184页文件中只提到一次“赤字”,更多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商品中,也多是高科技产品。

预计此次中美贸易冲突,短期得以解决的概率较小。即使是最终通过谈判得以解决,也需要在汇率、扩大进口、对外开放等方面做出妥协。

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钢材118万吨,占总出口的1.6%,占总产量的0.11%。美国发动贸易战,对中国钢材出口的直接影响有限。

但更大的问题在于,美国贸易战改变了全球自由贸易趋势,更多国家参与进去。如近期东盟成员国称,进口自中国的廉价钢铁产品在东盟市场上肆意流通,这个问题需要解决。欧盟也继美国之后,近期宣布对进口钢铁产品发起保障措施调查。

总结一下,2018年钢材市场的供给刚性上升,而内需、外需放缓,供需结构与2017年相比发生了逆转。考虑到当前的利润水平,在终端需求下行中还有压缩空间,螺纹钢活跃期货合约价格趋势下移,短期企稳是反弹而不是反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