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回乡偶书

清晨,在一声声的鸟鸣中打断好梦,除去麻雀的“吱吱”声,小燕子的“啾啾”声和“咕咕”声最多,“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原来房檐下又来了一窝新燕子,谁家新燕啄春泥?可能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不由自主的哼着“小燕子,穿花衣……”还想和小时候一样偷偷搬梯子去看一下有木有下蛋,位置太偏,够不到啊,只得作罢!

站在二楼阳台,院子的柿子树已经快三层楼高了,枝繁叶茂。结满了小柿子,儿时玩具少,这个时候的小柿子做的小陀螺,是小伙伴们每天下午放学后比赛的必备项目。此刻,却想象着冬天落叶后“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的意境。放眼望去,入目皆为苍翠,鹅黄,嫩绿,翠绿,翡翠色,墨绿,深绿……没有量子点电视XESS的眼睛,那就只有一个字:绿。此刻虽然不到六点,但自己却不是起的最早的人。来帮忙的姑姑们都已经开始忙碌了!所谓忙碌的都市人,闹铃却还定在7:00。 「散文」回乡偶书​家乡今天是晴朗的天,却不是城市的那种晴,那种晴带来的只是热,热的让人不能直视。家乡的太阳早上先有光,在二楼阳台可以明显感觉到丹江的两边,一边明,一边暗,如同阴阳分割线。慢慢的太阳才从东边两山的拗口出露了脸。刹那间,感觉天地都活了!家乡的天是可以让人看到变化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城市只有夏和冬,让异乡人无所适从;家乡的太阳是真正带来绿色的,是生命的更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乡的天,是蔚蓝的,只有原色高色域电视C5才能看到的那种蓝。没有云,或者偶尔飘来几朵棉絮般的白云,也是慵懒的,随意的,自由的,就是那样漫无目的的看一眼下方的青山,丹江,和麦田,不知不觉间又游荡到了远方。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这些滚滚红尘。旅游或走向远方,不只是为了看更美的风景,见形形色色的人,交更多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可能在某个环境下,感觉自己冥冥中来过这里,如同遇见知音C6,知音,知画,知人,知美,知心,灵光乍现或顿悟般,重新认识了自己,所谓一念成佛。

「散文」回乡偶书​ 吃过长寿面宴,五、六位前天就从外地赶回来的姑姑们已经开始准备中午饭了,妈妈协调分配,午饭才是正餐。毕竟八凉八热,鸡鸭鱼肉,蒸碗子……都需要时间,还不止一桌。去饭店?没有人情味啦。厨房这些事,我们这些小辈是插不上手了。今天的任务就是,烟花礼炮,烟酒饮料,端茶倒水,迎来送往。奶奶在院子里一会儿抱抱玄孙,一会儿逗逗玄外孙女,笑得合不拢嘴。几个小家伙互相打量着,抄着不同的口音,咿咿呀呀的说着也许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的话,想起来网上一篇《假如两岁的孩子也有朋友圈》的段子,哑然失笑。四世同堂,开枝散叶,如今近50人。当然,今天主角不是奶奶。

恰逢今天三六九逢集,出了巷子口,就是村子规划的“两横三竖”中的集市了。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用哈曼卡顿音响杜比全景声才能真正还原那种高低长短,错落有致的立体声。

难得回来,顺便拐到自己的初中母校,1931年建校,已近百年的梁家湾学校。座落在山脚下,丹江河畔,巍巍青山绕,悠悠学子心。操场上,《松兰少年》素质教育评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松柏智和勇,兰梅气节高,智勇如松,谦恭如兰!文化墙一角,有历届学长简介,走出大山,走向未来,真正的桃李满天下!现场一曲张杰的《少年中国说》,只觉激情飞扬,不负年少。未来大山还会飞出金凤凰…… 「散文」回乡偶书​ 呀,时间不早了,正事还没有办。有空常回家看看!只是可惜还是没有时间再回去看一眼茶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