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母的遺產給姐姐,姐姐的遺產送朋友,他窮盡一生未娶卻毫無怨言

人生就像一襲華美的袍,裡面爬滿了蝨子

這一句名言出自著名作家張愛玲之筆,民國才女張愛玲在網絡上有兩個固有的標籤,“有才”,“涼薄”。7歲學寫作,12歲發表文章,“有才”這個標籤毫無爭議,但是“涼薄”一詞,卻讓無數愛她的人不斷深入她的作品,指責她的,為她洗白的,兩種聲音交雜在一起。

張愛玲的作品很少對親人有讚美的話,包括她的父親張廷重、生母黃逸梵、後母孫用蕃,甚至對最親的弟弟也非常冷漠。

張愛玲若是對前三位涼薄,那麼無可厚非,畢竟張廷重是晚清遺少,不僅毒打過張愛玲,還監禁過她半年之久。後母孫用蕃打過她一巴掌耳光,生母黃逸梵在她四歲的時候拋下她和弟弟張子靜遠走國外,日後還突兀地檢查過張愛玲是否是處女等等,這些人都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對她造成傷害。但是隻有一個人是特別無辜的,那就是她的弟弟張子靜。

“我的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點也不。……我比他大一歲,比他會說話,比他身體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有了後母之後,我住讀的時候多,難得回家一次,大家紛紛告訴我他的劣跡,逃學、忤逆、沒志氣……”

在張愛玲眼裡,弟弟是一個長相特別美麗,但是為人卻沒志氣,庸碌無為的人。這樣的評價,可能張愛玲早已忘記弟弟曾和她同分過一顆糖果的童年。

生母的遺產給姐姐,姐姐的遺產送朋友,他窮盡一生未娶卻毫無怨言

圖 | 張子靜年少

張子靜特別窮,窮到什麼程度,一生都沒有結過婚,同時也很平庸,沒有任何作為。晚年過得非常窘迫孤獨,只住在一個14平米的小房子裡,曾想在鄉下找一個老婆照顧自己,但是最後因為窮,還是沒能如願。

很多人都衝這個問題上指責張愛玲為什麼不幫助一下弟弟,但是另一方面又有聲音一邊倒,認為這是道德綁架,為什麼要當“扶弟魔”,張子靜自己不爭氣只能怪他自己,張愛玲沒有義務幫他。那張愛玲究竟有沒有義務幫助弟弟張子靜呢?我們應該要客觀分析一下兩人的成長環境。

張廷重雖然在日後毒打和監禁過張愛玲,但因為張愛玲天生比弟弟張子靜聰明,所以父親張廷重更願意培養女兒張愛玲。別看張廷重是個晚清遺少,但是他也是晚清名臣之後,除了陋習滿身之外,他還真有滿腹經綸。張愛玲能夠在7歲開始寫作,並在日後大紅大紫,跟張廷重為她打下的語文基礎脫不了關係。所以在這個家庭裡,重男輕女完全不存在,張子靜才是被忽視的一方。

生母的遺產給姐姐,姐姐的遺產送朋友,他窮盡一生未娶卻毫無怨言

圖 | 張子靜與張愛玲

而在日後受教育方面,生母黃逸梵給了更多機會張愛玲。在十歲的時候,黃逸梵硬生生把張愛玲送去了學校。而張子靜卻十分悽慘,父親張廷重寧願把錢花在吃喝嫖賭上也不願送他上學,而是請了一個私塾老師來家裡給他上課。教的是什麼?正是前朝那些四書五經,孔孟之道,科舉制都廢掉了,學這些根本沒有用,張子靜的教育條件很明顯就比張愛玲差。作為一個家庭裡有著血緣至親的一員,張子靜從一開始就已經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

生母的遺產給姐姐,姐姐的遺產送朋友,他窮盡一生未娶卻毫無怨言

圖 | 張子靜與張愛玲

而在人情冷暖方面,張子靜得到的就更加少之又少了。張愛玲離家出走的時候,已經和父親離婚的生母黃逸梵選擇收留了張愛玲。而當在家中不堪忍受後母對待的張子靜捧著一雙破球鞋去找母親的時候,黃逸梵卻讓他回家,並很正經地告訴他,媽媽養不了兩個。黃逸梵之所以這麼做,是堅信張廷重不會放棄兒子的,但是張廷重是個沒有兒女心的人,不但沒為張子靜娶妻,而且有一次見到張子靜手上有許多出差經費,就借保管為由用掉,連兒子的出差費都坑,能說張廷重會重視這個唯一的兒子嗎?

黃逸梵作為一位母親,她完全是重女輕男,沒有給過任何幫助給張子靜。臨終前的遺產一箱古董,全部寄給了張愛玲,幫助張愛玲渡過難關,一分都沒有給張子靜,不知道黃逸梵知不知道張子靜比姐姐過得更艱難。我不禁要問,張子靜這一生,到底從生母身上得到過什麼?

生母的遺產給姐姐,姐姐的遺產送朋友,他窮盡一生未娶卻毫無怨言

圖 | 生母黃逸梵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張子靜的成長環境中,與姐姐張愛玲相比,受到的對待和資源分配是非常不公平的,那麼從一個家庭發展角度來看,張愛玲自身得到的比弟弟多,但是這都不是她自己奮鬥而來的,是家庭分配給她的,她靠這些資源成就了自己,那麼日後她是不是有義務幫助一下弟弟?正如有一句話叫“先富帶後富”。

那麼張愛玲到底有沒有條件幫助弟弟?是有的。

張愛玲成名得非常早,稿費豐厚,名氣大,張子靜曾和朋友合作開辦刊物,想請姐姐約稿,但是卻被張愛玲拒絕了。

“你們辦的這種不出名的刊物,我不能給你們寫稿,敗壞自己的名譽。”

而關於金錢方面,我更加不能理解。張愛玲寧願給三十萬分手費給渣男胡蘭成都不願意資助一下弟弟,或幫他找一個妻子成一個家,晚年張子靜是不是不會那麼孤苦伶仃?

而關於遺產方面,張愛玲和母親的做法如出一轍,260多萬港幣遺產,在當時來說非常多,那怕分一點點給張子靜,張子靜晚年或許可以找一個護工照顧自己,搬出14平方米的簡陋小屋,但是張愛玲將這些錢全部贈送給了朋友宋淇夫婦。

生母的遺產給姐姐,姐姐的遺產送朋友,他窮盡一生未娶卻毫無怨言

圖 | 張愛玲

在張愛玲和張子靜這兩姐弟的關係中,“道德綁架”“扶弟魔”兩個詞語並不適用。

“扶弟魔”的定義是什麼?應該是早期資源全部偏向弟弟,日後弟弟不爭氣,父母長輩還要求姐姐幫助弟弟,並且以諸多藉口情感勒索姐姐一方,這是一種壓榨的方式,這才是真正的道德綁架。但是張子靜的環境卻恰恰相反,他沒人疼,沒人愛,沒人可憐,人人都愛姐姐。包括張愛玲成名後,也沒人向張愛玲施加壓力要求她幫助弟弟,所以張愛玲或許沒有任何負罪感。

張愛玲的成名不可否認與她自身的努力脫不了關係,但是如果生母當初選擇收留的是張子靜,上學的是張子靜,在家裡受虐待的不是張子靜,那麼張子靜還會是一個一生庸碌的人嗎?還會被姐姐張愛玲說成是一個“沒志氣”的人嗎?正如比爾蓋茨說的那句話:當你想批評人時,記住,並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和你有一樣的條件。

生母的遺產給姐姐,姐姐的遺產送朋友,他窮盡一生未娶卻毫無怨言

值得讓筆者感概的是,張子靜對自己悲涼的人生,完全不抱怨任何人,並且可以看得出,張子靜是一個很重視親情的人。

這麼多年以來,我和姐姐一樣,也是一個人孤單地過著。但我心裡並不覺得孤獨,因為知道姐姐還在地球的另一端,和我同存於世。尤其讀到她的文章,我就更覺得親。姐姐待我,亦如常人,總是疏於音問。我瞭解她的個性和晚年生活的難處,對她只有想念,沒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幻變,我和她是同血緣,親手足,這種根底是永世不能改變的。

有時候我們讀過太多書,人性往往卻變得冷漠,幫一下弟弟就會被認為是“扶弟魔”,被要求多做一些就認為是“道德綁架”。他們忘記了親情裡有些東西是不能計較的那麼清楚的,不能因為一句“姐姐沒有義務幫弟弟”就抹去了血濃於水的親情。相信無論幫任何人,只要自己把握好一個度,就永遠都沒有道德綁架。

文 | 心做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