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一定要學會體諒自己


做人,一定要學會體諒自己


之前看過一份社會調查,調查的內容是瞭解大家對於痛苦程度的認識:

努力失敗,和毫無作為,那種痛苦更深刻?

調查者說,越有五分之四的受訪人員表示,毫無作為的痛苦更深刻,

因為努力失敗的痛苦,是一種經驗教訓,這種經驗教訓,能夠成為你獲得成功的條件,

而毫無作為的痛苦,是一輩子的。

因為毫無作為的痛苦,是純粹的痛苦,是沒有任何期待,沒有任何積極意義的痛苦。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寧肯在前進的道路上失敗,

也不願意接受原地踏步的自怨自艾:

既然是無法迴避的痛苦,

那麼我們都希望“罪不能白受,苦不能白吃”。


做人,一定要學會體諒自己


一、你不是無敵的存在

我聽過一種觀點,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年紀越大,忍耐痛苦的程度越深。

除了少部分頑固不化的人來說,大多數人的人生閱歷,都是在和各種各樣的痛苦作鬥爭。

賺不到錢,自己心裡不舒服,又覺得對不起愛人,對不起一直支持自己的親人。

想來想去,這樣的痛苦,錢不夠多是一部分,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痛恨自己沒有賺錢的能力。

比如還有一種痛苦,是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在自己毫無辦法的年紀,卻遇到了可以陪伴終身的人,

最終,遺憾讓人感受到了那種無助的痛苦,讓人體會到了痛失我愛時,那種撕裂心扉的無力感。

還有一種痛苦最常見,這是一種不被理解的痛苦。

你被人誤解,被人陷害,明明做了是正確的事情,明明自己已經足夠努力的再證明自己。

最終,你被你曾經最信任的人背叛,你被你曾經的理想所唾棄,你發現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理解你,

甚至,你都無法理解你自己,為什麼會落得如此境地。

生活會讓你品味各種各樣的痛苦,而面對痛苦,我們沒有必須堅強的理由。

話說的再漂亮,痛快的是道理,痛苦的是內心。


做人,一定要學會體諒自己


如果說有些痛苦需要你慢慢消化,那麼就請你不要讓自己立刻接受,

這不是堅強的表現,也不是成長的要求,太過勉強自己,其實反而更容易讓自己失望:

你要知道,你不是無敵的存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有情,必然就有脆弱的地方,其實每個人都是這樣,只不過有人說出來,

有人不說而已。


做人,一定要學會體諒自己


二、體諒自己,讓人生不再只有黑白

為了避免痛苦,人們開始選擇用對與不對來判斷和執行自己的行為。

這個對還是不對,並非以事情本身來判斷,

對的事,不會讓自己受傷,

錯的事,會讓自己深受其害。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越活越冷漠,冷漠,不是他們的錯,

而是他們不願意再受到傷害了,

他們已經受了太多的傷害,而這些傷害,不是他們應該承受的,應該體會到的人生。

所以,人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對與錯”。

這種黑與白的人生,讓人們開始用看似“聰明”實際“笨拙”的方式活在這個社會上,

聰明,是他們不在為了那些顯而易見的痛苦而悲傷。

笨拙,是因為他們放棄了很多帶有色彩的可能,因為沒有人願意冒險,冒險去讓自己試一試。


做人,一定要學會體諒自己


也許各位讀者朋友看到這裡,會覺得接下來,大島會讓大家嘗試這些彩色的東西,

不,我並不建議大家一定要去嘗試,

因為我,作為一個作者,作為同樣是生活的體會者,

我不會建議大家一定要離開自己的安全區,去嘗試這些帶有彩色的東西。

我的建議是,可以嘗試,也可以不嘗試。

但無論如何,無論結果如何,不要逼自己,

不要逼自己做出衝動的選擇,不要逼自己在痛苦中沉寂太久。

累了,就歇一歇,太苦了,就逃離一陣子。

實在抽不開身,在短暫的一天結束過後,去你最喜歡的地方,

喝一杯咖啡,或是點上一杯酒。

短暫的離開,也是離開,暫時的休息,也是休息。

人,不要逼自己太狠,雖然我知道很多成功學都要求“逼死自己”。

但是,這樣做,你真的開心嗎?


做人,一定要學會體諒自己


當你咬牙切齒逼著自己去履行什麼的時候,

你的輸贏,就是一場非黑即白的賭注。

體諒自己,是因為你的人生還很長,

不要給自己逼的太緊,是因為以後你要面對的,面對的困難和艱難,還有很遠很遠。

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啟程,

休息,是為了更好的看清真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