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坑殺45萬趙軍,爲何又要放走240名童子軍?這才是誅心之舉

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被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其餘三人分別為李牧、王翦、廉頗。據統計,白起在30多年的領兵生涯中,為秦國攻下了70餘座城池,殲敵近百萬,由此殺出了其“人屠”的稱號。

白起坑殺45萬趙軍,為何又要放走240名童子軍?這才是誅心之舉


說到和白起有關的戰役,相信絕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長平之戰”,因為在這場秦國和趙國的決戰中,白起帶領秦軍大敗趙軍主力,並坑殺了45萬趙軍俘虜,從此趙國一蹶不起,而秦國的“大一統”也只剩下時間問題。

眾所周知,無論什麼時候,殺戰俘都是一件令人反感的事情,那麼白起為什麼一定要坑殺這45萬趙軍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僅12個字就可以概括。

白起坑殺45萬趙軍,為何又要放走240名童子軍?這才是誅心之舉


1、想報仇。長平之戰秦軍雖然勝利了,但也只能有慘勝來形容,據史料記載,在這場大戰中,秦國出動了60萬大軍,最終傷亡過半,雖然不至於傷筋動骨,但也是元氣大傷。

2、養不起。秦國連年征戰,國力消耗十分嚴重,連自己的士兵都快吃不飽了,哪裡還養得起這40多萬俘虜。

白起坑殺45萬趙軍,為何又要放走240名童子軍?這才是誅心之舉


3、收不得。許多人可能會說:為什麼不將40多萬趙軍收編,增強秦國的實力呢?首先,當時人們的地域觀念十分濃厚,秦國想要收編趙國的軍隊十分困難;其次,這四十多萬人的數量太過龐大,哪怕收編了也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最後,趙軍被收編後,誰也不能保證沒有人逃回趙國,並帶回關於秦國的情報。

4、放不得。在現在的一些人看來,這幾十萬俘虜既然收不得,那就放了吧!但這怎麼可能呢?因為一旦放回去,他們拿起武器,就又變成了40多萬趙軍精銳。

白起坑殺45萬趙軍,為何又要放走240名童子軍?這才是誅心之舉


既然“想報仇、養不起、收不得、放不得”,那就只有殺了。最終除了240名年級尚小(童子軍)的趙國士兵被放回去了以外,其餘趙軍俘虜全部被白起坑殺。

白起為什麼會放掉240名童子軍呢?是他太仁慈了嗎?當時不是,因為這才是誅心之舉,比屠殺了趙軍俘虜還要可怕。白起之所以要放掉這些童子軍,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他們將此事傳回趙國,從而讓趙國的人知道:他們的孩子沒有了父親,父親沒有了孩子,妻子沒有了丈夫。讓趙國為之害怕,同時也讓其他的諸侯國為之懾服。

白起坑殺45萬趙軍,為何又要放走240名童子軍?這才是誅心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