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跳槽的员工最后都后悔了?

上周和一位已离职一年多的老同事一起吃饭,中间聊到离职以后的感受,本以为他会庆幸自己像脱离苦海一样从原单位离开,在更加适合自己的平台如鱼得水,没想到他竟长叹一口气,沉默了一会,摇着头告诉我:

后悔了。

记得当年我们在一起共事时,经常会在私下里骂公司各种各样的缺点,这点不行,那点也傻逼,但客观的讲,在外人眼里,公司还算是个不错的大平台,尽管有无数的缺点,但很多人挤破了头想进来都求之不得。

我们正在嫌弃的很多拥有东西可能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连有意或无意的吐槽和牢骚,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令人艳羡的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矫情。

后悔的可能不止他一人,大多数人在第一次跳槽时候没有经验,跳出去之后原以为会拥有美好的明天,岂不知过不了多久又重新回到现实,重复着跳槽前熟悉的故事。

为什么后悔跳槽?

马云说过,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委屈了,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

那些跳槽了的人,有多少人跳槽后钱给到位了?

有多少人心里不再委屈了?

又有多少人工作上干的爽了?

天下乌鸦一般黑。天底下没有完美的工作,也没有“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理想工作,其实大部分工作没想象的那么好,更没有像HR或公司领导其他承诺的那么美丽,相反,每个工作都有其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很多人动了跳槽的念头后,开始觉得现有工作,看哪都不顺眼。相反,他们觉得新工作机会,各个方面都比现有工作好。这种见异思迁的想法,很容易让人忽视新工作最恶心的一面。

等跳槽过去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把新工作想象的过于理想化,也太过于相信别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现实和期望之间的巨大落差会让人越来越失望,说到底依然是钱没给够、心里委屈了,于是又陷入了不爽的状态,有的人可能会选择再次跳槽,但最终逃不出跳槽—不爽—跳槽的恶性循环。

跳槽后加薪升职,挑战重重

跳槽一个新的环境,想加薪升职,要面临不少的挑战。

从自身来讲,自己要重新学习公司的制度文化、业务流程,还要和新同事从头开始搞好关系,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和同事搞好关系这方面,挑战性更大,毕竟自己作为一名新加入的外来人,和新同事表面上关系处理的再好,也不如他们之间作为公司老同事之间的关系深厚,对外来者毕竟多少会心存芥蒂,那种隔阂即便相处的时间再长也很难消除,就好像参加工作后同事关系再好也好不过上学时候同学之间的友谊一样。同事关系处理不好,就可能为未来的升值加薪埋下定时炸弹,至少在平时工作中的合作会遇到很多不愉快不顺利的时候,从而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结果。

从领导的视角来看,在决定给谁加薪升职时,一方面看工作绩效,也就是工作能力,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信任。同等条件下,领导会更信任跟随自己多年的嫡系员工呢,还是一名“外来人”呢?我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甚至很多时候,信任的权重分比绩效及工作能力重要的多。

即便升职加薪要论资排辈,作为一名跳槽过来的新人,因为自己来的比老员工晚,相比公司的老员工,更是毫无优势可言。

不知道有没有人有过这样的经历:跳槽到一家新单位后,自己的工作还要被身边比自己晚工作好几年的员工指手画脚,甚至不久就被提拔成了自己的直接领导,想想自己读大学时候,他可能还在读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学,关键是业务水平并不比自己高,甚至还不如自己,在新环境被这样的小朋友指挥来指挥去,你说难受不难受?工作能开心?

但在领导看来,他在公司的资历比你老,领导和同事关系比你深厚,业务技能比你更熟悉,提拔他更符合领导的利益。你可以选择不来,但来了就要接受这个现实。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换位思考,同样的道理,如果自己当初没有离职,在原单位自己就是那个资历老、领导和同事关系深厚业务技能熟练的人,被优先提拔的、指挥像你一样的新人的可能就是自己。

自身能力没有大幅提升前不要跳槽

一般情况下,在自身能力没有大幅提升前,不要轻易相信有一个薪水远高于目前工作的职位等着你,也不要轻易为钱而跳槽,更不能病急乱投医,如果不小心跳入另一个火坑,会面临更大的机会成本。

如果只是为了多挣钱这个短期目标选择跳槽,多数情况下会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越是着急挣钱,越是挣不到钱。因为当前的市场经济社会,任何事情都讲究等价交换,在自己的能力还未达到相匹配的高薪时,没有雇主愿意付出高出你能提供的价值的高薪,轻易相信别人能提供高薪,最后大都会以失望而告终,在自身能力没有大幅提升,只想通过跳槽就能获得更多的薪水,背后往往有隐情,要么你处于职业不稳定期,本身没有一个稳定的市值,要么高薪水背后有着更多的付出,如果这种付出只是辛苦一些倒也罢了,但如果以错过职业发展时机为代价,那就得不偿失了。

如果决定要跳槽,一定要在自身能力大幅提升之后,并且在新单位职位及薪水方面要有质的提高,否则,也只是换个地方从事低级搬砖工作,不利于长期职业发展。

在公司工作满三年后再考虑跳槽  

切勿频繁跳槽,没有一家雇主愿意聘用频繁跳槽的员工。一方面,原单位积累的经验难以延续,工作时间太短很难积累有效的工作经验,更别提能有多深的行业理解和多高的业务水平,其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难免会被质疑;另一方面,频繁跳槽会引起雇主对员工企业忠诚度的严重质疑,很难相信在每家企业待的时间不到一年就跳槽的员工,会在自己的企业工作一年以上,如果不到一年就走人,企业又要花时间和精力重新招聘,这是每个企业都不愿意看到的。

频繁跳槽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大家都知道频繁跳槽不好,主观上也不愿意频繁跳槽,很多时候是情势所逼,可能是外部宏观环境导致的,比如行业不景气,或者公司发展遇到危机等等,但反过来想,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任何行业、公司都有生命发展周期,没有一个行业、公司能够永远繁荣下去,也没有任何一个个行业、公司不经历低谷,在低谷的时候能够坚守下去,不当逃兵,熬过冬天的寒冷,才有资格感受春天的温暖。换句话说,行业或公司暂时发展不好,不是跳槽的借口,相反,正是考验员工忠诚度、韧性和能力的时候,能和老板共同克服困难、风雨同舟的员工,到哪里都会受欢迎,到哪里发展也不会太差。

跳槽前,请在原公司工作满至少三年。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积累足够的经验,能力才可能有质的飞跃,才能对一个行业、公司作出理性判断,才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考虑清楚,才能客观的判断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

也是至少三年,在雇主眼里,才可能算是忠诚。

不要轻易跨行业跳槽

俗话说,滚石不生苔,转业不生财。跳槽穷半年,改行穷三年。千万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在不同行业跳来跳去。

认真考虑哪些行业适合自己,以及自己是真的喜欢哪些行业。有些人一听说金融行业薪酬比较高,于是人云亦云,想尽一切办法进银行、证券等相关的金融单位,甚至连现在的高中生都跟风争相准备报考财经类专业,以期待能进入看起来高大上的金融行业,可从未认真考虑自己是否喜欢或者是否适合行业的工作内容和氛围,等进去之后发现各种不适,职业发展必会受到影响。

很多时候,媒体的报道在塑造人们对某些行业的认识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煽风点火的作用。为了吸引眼球、得到关注,大多数媒体喜欢无底线的夸大报道某个行业,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见风就是雨,看热闹不嫌事大,总是拿极端的例子去代表普遍情况。比如,行情好的时候遇到某个行业个别员工年薪百万,媒体便铺天盖地的报道恨不得告诉大家,只要进入了这个行业就会人人年薪百万,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而遇到某个行业年景不好裁员降薪时,便又是一片哀鸿遍野之声,不明真相的旁观者容易被媒体误导,对行业的认识不够真实客观。

再者,任何行业都是有周期的,你想进的行业现在好不一定一直好,你正在处于的行业现在差也未必一直差,很多人只看到眼前好的一面,却选择性忽视未来可能差的一面,只见到贼吃肉,便以为肉唾手可得,却不见贼挨打,不知行业艰辛。无论在哪个行业,既要能享受最好的,也要做到能接受最差的。

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如果跟原来从事的行业没有上下游或者相关性的关系,那么以前的工作经验可能基本没有什么帮助,一切要从零开始,职级、薪水及工作内容都要和应届生在同一起跑线上,除了有些社会经验,工作经验其实基本归零。尤其是对于年龄比较大、工作时间比较长的职场人士,换行业的成本不可谓不大。

当然也有很多跨行业成功的,但从比例上将还是很低的。其实每个行业都有挣钱的公司,每个公司都有收入高、发展好的的群体,想在职业上有个良好的发展、新水上有答复的提升,不一定要通过跳槽或者换行业,从长期来看,深耕一个行业回报更高。

跳槽,不是为了逃离,而是要为了追求自己最想要的,也不能因为现有工作遇到困难,就当逃兵换个环境。优秀的人在那里都不会太差,不优秀的人即使放在再好的环境也难说能有更好的成就。很多人跳槽后开始后悔,也许跳槽前没有客观、理性的充分评估,没有仔细想清楚长远的职业发展吧。否则,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