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少决策 冲动是魔鬼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如是写道。字里行间,能够看出他在夜晚对自己感情的释放。

人在夜晚感情最丰富。许多文字工作者喜欢在夜晚工作。我们也经常会感觉,晚上我们似乎远离了现实,心情舒畅,一切困难似乎都算不上什么。而清早醒来,又会觉得回到了现实中,忧愁烦恼似乎又回来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晚上少决策 冲动是魔鬼

夜晚无压力 感官更丰富

人的思想活动分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现实性和目的性。而无意识的活动都遵循着“唯乐”原则,换句话说就是怎么高兴怎么来。在白天,人们要扮演社会角色,进行的思想活动都是有意识的。而到了夜晚,人们从社会角色转换到个体角色,能够完全按个人意志来支配自己的活动。

其实,人本身就有制造快乐的能力。白天,人们在扮演社会角色的同时会更多地把希望寄托在外界,希望外界刺激能带给自己快乐,而不是依靠自身去制造和享受快乐。晚上,人们回归家庭,不需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外界环境当中,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想自己喜怒哀乐。

人在晚上感情丰富,与感觉系统活动规律有关。白天,人的感觉器官、视听系统被高度利用,处于相对疲惫的状态。晚上,光线变暗,噪音降低,人们接受的视听刺激变小,有精力考虑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问题,也有时间在自己的思维中加入更多的感情因素。

晚上少决策 冲动是魔鬼

大脑分“两块” 相互有对抗

生物学者研究发现,大脑活动需要很高的营养来支持,人的新陈代谢在早晨比较缓慢,血糖含量处于一天中最低水平,人的思维活动不会太活跃。

晚上,人的新陈代谢比较活跃,有足够的能量来支持思维活动,因此往往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思维也更加灵活。

从大脑科学角度来讲,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大脑额页系统和颞页系统来控制的,情绪活动是由大脑边缘系统来控制的。两者有一定的对抗性。如果额页系统和颞页系统活动较多,大脑边缘系统的活动则受到一定的制约,这时候思维活动就会占上风;反之也是如此。

晚上大脑边缘系统活动加强,额页系统和颞页系统活动处于劣势,人们的情绪活动相应加强。因此在晚上人们通常感情非常丰富,容易冲动,也容易被感动。

晚上少决策 冲动是魔鬼

感情太丰富 未必是好事

但感情过于丰富则未必是件好事,犯罪活动多发生在晚上,就是因为人们此时不喜欢用条条框框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是凭感觉和冲动来行事。这样,就容易控制不好自己的感情,做出过激行为,产生犯罪。

因此,此时应该尽量避免从事刺激性强的活动,比如参加过于喧嚣的活动、酗酒等。通常来说,利用晚上来搞文艺创作,或者举行温馨的家庭聚会有很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