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为何成了“班车”的聚集点?

这里为何成了“班车”的聚集点?

地铁站外聚集的“班车”。

末班地铁呼啸着进站,加班之后满面思归神情的年轻人们顺着电梯匆匆而行。在地铁站外,一辆辆没有营运车标志也没有出租车顶灯的轿车面包车正在等候,当这些“都市夜归人”们鱼贯上车,这些“黑车”将驶向从地铁站到周边小区的茫茫夜色,只留下暗红色的尾灯……

每逢入夜,这样的场景都会在大连地铁一号线河口站外上演。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里的“黑车”正呈现线路订制化、乘客固定化等全新特点,与“班车”很相似。而这些无证运营的“班车”之所以有市场,与从地铁枢纽站到乘客聚集区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交通不便有关。

“黑车”地铁站外扎堆

17日晚间,记者在大连地铁一号线河口站外看到,七八辆各种型号的机动车停在路边,有的车甚至占据了公交车站点。这些车熄火开窗。和普通的“黑车”不同,司机并不下车招徕生意,而是默默把玩着手机。

只有当地铁进站时,这些车辆和司机才会又一次活跃起来。看着一大波乘客从地铁站鱼贯而出,有人会熟练地在门前停靠的车中找到自己的“目标”,钻进车内。有的车坐满了就即刻开走,有的车则在等待“迟来的乘客”。整个过程中,很少见到人们传统印象里“黑车”司机呼喊揽客,司乘双方讨价还价的杂乱无序景象。最多是有人实在找不到目标车辆了,司机会从驾驶室出来,招招手示意一下。

坐满了乘客的车开走了,又有新的车开来。河口地铁站外始终保持着一定的“黑车”队伍规模。到晚上9点左右,这里的车更多,从地铁出来的乘客群体也被更快更高效地疏散一空。

这里,更像个自发形成的“黑车”集散地。

“我们不叫这些车是‘黑车’,而是称呼为‘班车’。”家住高新园区小平岛某小区的住户孙霞(化名),就是此处“黑车”的固定乘客之一。

孙霞说,之所以称为“班车”,是因为这些车辆的乘客群体相对固定,线路和价格也很稳定。以孙霞经常乘坐的车为例,几乎固定跑河口地铁站到小平岛这一线路。“除了我之外,还有七八个乘客也都乘坐这辆车。”孙霞告诉记者,自己在软件园的企业工作,在小平岛买房。其他乘客也大多如此。从河口地铁站到小平岛,虽然有公交车但是车次少。“如果赶上加班,下班都在晚上9点以后,公交车没了,打车又贵,坐这种‘班车’几乎是必然选择。”

孙霞说,“班车”通常是通过小区业主群、车友群等微信聊天群预约的,乘客和所坐的车相对固定。乘客们的下班时间时有变化,他们会通过微信群和“班车”司机联系。

最关键的是价格便宜。记者了解到,从河口地铁站到小平岛内各小区,“班车”跑一趟才5元钱。除此之外,河口地铁站外的“班车”还有很多是开往旅顺南路沿线各小区的。即使跑到黄泥川龙王塘,最多也只要15到20元,比出租车便宜得多。

至于这类没有营运手续,从法规上看属于非法运营的“班车”是否安全,孙霞和“孙霞们”其实并不太在意。

“最后一公里”的烦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大连城市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高新园区软件和高科技产业的兴盛。从软件园到旅顺南路,这条大连南部流光溢彩的产业带吸引了越来越多像孙霞这样的年轻人。

工作在软件园,安家在小平岛或者旅顺南路沿线的新建小区,几乎是这些年轻人的“标准配置”。随着地铁一号线延伸到河口,一号线和通往旅顺口区的12号线无缝衔接,他们的出行也越发方便。然而对于IT年轻人们而言,加班是家常便饭。目前旅南公交线路和地铁12号线在晚8点半左右都已结束,已经满足不了这些年轻人的通勤需求。

此外,从河口地铁站到小平岛内星罗棋布的各个小区,步行太远、开车太堵、公交车车次少。在“滴滴顺风车”下线、无资质网约车被严厉打击的当下,聚集在地铁站外的“班车”凭借相对实惠的价格和发达方便的手机通讯,自有其市场。

“地铁和轨道交通搭起了这座城市的骨架,但从河口地铁站这样的交通枢纽站到居民聚居的小区,就像人的毛细血管一样,同样需要公共交通工具来运载输送乘客。”市民韩先生建议,打通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还需要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