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長」變身「團隊長」——看司法責任制改革如何在臨沭精準落地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精彩內容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2017年,在新一輪司法責任制改革的大潮中,臨沭縣人民法院按照中央頂層設計,以敢為人先的勇氣、不破不立的決心,從內部挖潛,通過組建團隊、 再造流程、完善配套,走出了一條具有臨沭特色的司法責任制改革之路。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今年1-8月,臨沭法院收案11356件,同比增長47.08% ,結案10283件,同比增長54.47% ,結案率位居全省法院第一,平均辦案天數27.44天,全省法院最少。

而這,源於改革最初的科學定位。

去年5月,臨沭法院取消了“庭”的概念,40名首批入額法官組建了40個平行化辦案團隊,實行完全扁平化管理。“庭長” 稱謂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團隊長”的新稱呼。“1名員額法官+1名法官助理+1 名書記員”成為標準的團隊組建模式。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庭長” 的分案權、審批權、文書籤發權統統取消,所有員額法官自願選擇審判專業,由分案系統根據團隊庫存案件數自動分案,法官工作能力、專業特長、個人意願與承辦案件類型、數量、質量得到最優匹配和平衡。上級法院發回重審案件、重大疑難複雜案件、涉訴信訪案件等,則由入額院領導辦理。

“團隊建制去掉了行政化,取消了層級,削減了權力,法官不再把過多的精力放在職務職級晉升、人際關係協調、行政事務處理等問題上,而是專司審判主業,只為法律‘代言’。”臨沭法院原行政庭庭長、現破產團隊團隊長楊化芝這樣看審判團隊組建後法官的變化。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今年1-8月,臨沭法院人均結案數達到257件,同比增加92 件,服判息訴率上升2.3個百分點,多辦案、辦好案成為法官每天最關心的事。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探索解決審判團隊模式下的案件流程管理、執行流程規範、幹警業績評價、司法行為監督和司法政務保障等重大問題,是臨沭法院在團隊建設完成後首先考慮的。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為充分調動幹警的工作積極性,臨沭法院探索建立了績效評價制度,員額法官、司法行政人員、司法輔助人員實行分類管理,審判團隊和綜合部門分開考核,執行局和訴訟服務中心實行兩級考核,所有工作量以虛擬“沭法幣”衡量,正向工作增加幣值,負向工作扣減幣值,所有工作和行為可量化、可比較、可換算。

“績效考核數據就是一個風向標和指揮棒,考評辦法出臺後,有的幹警過於追求多結案,導致案件質量下滑。對此,我們第一時間作出修訂,加大調撤率、上訴率、發改率等質量指標比重,配合責任案件聽證制度,現在案件質量已經有了較大提升。”提起考核辦法的數次修訂,臨沭法院審委會專委劉曉光深有感觸地說。

“去年,我選了刑事審判專業,但同時有7人選擇刑事團隊,團隊多案件少,導致績效考核排名月月墊底。今年,我選擇了民事審判,考核排名明顯靠前了。”員額法官石堯山表示。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在考核結果運用上,臨沭法院制定了《績效獎懲掛鉤辦法》,考核結果與法官員額進退、司法行政人員職級晉升、 每月績效工資、日常考勤管理、外出培訓學習、辦公辦案經費保障等實行“六掛鉤”,先進團隊享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長期落後團隊則可能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其中僅績效工資一項,員額法官每月差距就達到千元以上。

“7月份,我們團隊結案112件,得了457.07幣值,全院排名第一。一方面,簡案快辦減輕了當事人訴累;另一方面,‘六掛鉤’讓多付出的幹警更有獲得感,大家每天都累並快樂著。”從事簡易案件速裁工作的李琴笑著說。

績效考核拉大了級差,影響了資源分配,個別落後團隊或幹警也會因有“怨言”而找領導“理論”,但每一項決策和制度在出臺前都會充分徵求幹警的意見建議,向幹警進行深入解讀,並經全體幹警會表決後實施。“既然制度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就要靠大家去維護、去遵守,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規矩意識。”臨沭法院院長張星磊這樣為幹警解開心中的“疙瘩”。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8月29日是業績考評委員會聽取部門述職的日子。會上,臨沭法院8個內設機構“一一過堂”,詳述一個月的工作重點、亮點、特點和優點,業績考評委員會委員分別給予1-8顆星的評價。最終,執行局因全局凝心聚力、幹事創業,科學推進執行全流程體系改革,連續數週執行綜合質效指標位居全省第二名,成為名副其實的狀元部門。

而在這次考核中排名靠後的法警隊也不甘示弱,會後第一時間徵求考評委員會委員及各團隊對法警工作的意見建議,積極改進工作方式方法,警容警紀有了較大改觀。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為倒逼法官提升工作能力和辦案水平,臨沭法院還建立了責任案件聽證制度,對發回改判、涉訴信訪、長期未審執結案件進行聽證,在控辯中發現問題,在論證中分析問題。自去年7 月份開始,該院已聽證案件180餘件,其中64件被認定為有責任案件。

“ 責任案件聽證,認定責任不是目的,扣分懲戒更不是目的,還法官以清白和責任,給予他們換位思考和學習交流的機會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臨沭法院紀檢組組長、聽證會主持人任洪波一語道破聽證的本意。

為豐富青年幹警在入額前的工作經歷,保障艱苦地區和綜合部門有人可用,臨沭法院規定,法官助理在基層法庭和綜合部門工作滿三年優先入額。在今年新一輪的法官入額遴選過程中,就有幹警因不滿足條件而未通過考核。現在,已有多名法官助理主動申請到基層法庭和綜合部門任職。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今年6月8日,是一個讓臨沭法院為之驕傲的日子。這一天,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主辦的“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重點問題研討會” 在臨沭舉辦。 來自最高人民法院、全國14個省市法院系統的法官、相關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及人民日報、 法制日報、 光明網等近20家中央、省市級媒體記者共130餘人齊聚臨沭,張星磊就探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發出了有力的“臨沭聲音”。

會後,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所長蔣惠嶺表示:“臨沭法院的司法責任制改革堅持問題導向,充滿了基層智慧,沂蒙法官精神面貌超乎想象。”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長按識別二維碼,瞭解一下

“庭长”变身“团队长”——看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在临沭精准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