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管孩子孩子越不聽話,怎麼辦?

jingjing2013


越管孩子,孩子越不聽話。這種情況是很多父母所困擾的問題,跟孩子講道理不聽,打罵孩子更是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怎麼辦呢?

對於這樣的情況,有幾點是家長需要去把握和注意的。

1、瞭解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情緒很激動的情況下,一定要避免跟孩子對立、爭執,這樣的做法,只會導致雙方情緒的進一步失控,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還可能導致父子、母子關係惡化。

2、管教不止於口頭,還應該進行有力的行為干預。你看著孩子在那裡鬧騰、調皮搗蛋,甚至對別人造成影響的時候,一定不能只是口頭對孩子說“停下來”,任何威脅性的語言都無助於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反而有可能激起孩子進一步的行為。所以,你需要控制住孩子,讓孩子的行動不能繼續下去。

3、將孩子帶離。尤其是在公共場合,要避免對孩子進行任何進一步的管教措施,可以將孩子帶到安靜、人員稀少的地方,或者讓孩子自己回到房間,提供一個相對私密的空間給孩子緩解情緒。

4、現在流行的教育理念中,有一種“暫停”的概念,也就是當孩子鬧事的時候,對孩子進行口頭告誡,並且約定一個很短的時間要求誰都不要亂動,保持安靜,讓雙方都冷靜下來,以便於下一步的管教措施。

5、當孩子冷靜下來後,跟孩子說明他的行為有哪些不妥,也就是俗稱的講道理,同時,你需要採取一定的懲戒措施,比如說,今天的零食不能吃了,或者這一週的動畫片時間全部取消,你需要拿走他的一些權利,用這種方式讓孩子意識到,他的行為給自己帶來了損失,讓他覺得不舒服,逐漸讓孩子建議遵守規則的意識。

6、跟孩子一起制定行為規則,對孩子的言行提出要求,明確懲戒和獎勵的標準,引導孩子遵守。

7、在這過程中,態度要溫和,但是不要隨意的讓步,不能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的底線是可以鬆動的,這個原則很重要。

**********************************************

我是元寶爸爸,兩個孩子的全職爸爸,70後花樣大叔,專注育兒、教育和親子旅行的話題,歡迎關注我,轉發我的觀點,更歡迎評論發表您的意見,謝謝!


元寶爸爸聊育兒


越管孩子越不聽話,這種現象太多了,尤其對於男孩子來說。拿我的孩子來說吧!這一段兒非常膳臉,也就是非常皮,人多越上臉,怎麼說都不聽!



其實這件事情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引起來的:

首先孩子到一定的年齡階段,有了自我意識,有了反抗精神,有了自己的想法。孩子認為自己長大了,不用你管我,你越管我,我越不聽,我需要自己拿主意,不需要你再替我拿主意了。



其次是大人的管教方式不對。哪個孩子都是很頑皮的,如果你用哏哏噠噠的方式去管教他,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和你對著來。

再有,很多孩子越是人多的時候越要上臉越要鬧。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管他也不會聽!就是人們所說的人來瘋。這是孩子有了自我表現的意識,在人多的時候想表現自己,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太對而已,

針對以上三種情況,我們應該採取以下的行動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第一,由於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們要尊重孩子,只有尊重了他的想法,他才能和你交流,才不會對著幹。

第二教育孩子的方式要由粗爆轉為平和的交流。尊重孩子的另一種方式,也包括和孩子交流的方式,要平等,不要居高臨下。你心平氣和的和他說話,他才能心平氣和的和你交流。這樣就不會出現你說什麼,他就反著做什麼。



第三,針對第三種情況,我認為對於大人來說,對這種方式要容忍。不要當著面說他,而是過後找他談一談,跟他說在人多的時候,你這種表達方式不太好,換一種。如果換成非常有禮貌的方式,大家會更喜歡你會更認可你。每次有一點點小小的進步,你要儘量的鼓勵他:“你看你今天這種表達方式,大家都很喜歡。”慢慢的孩子就知道了,正確的表達方式。這樣孩子再在同等情況下,就不會表現的那麼人來瘋了

這也是我對我的孩子出現同樣狀況下,所採取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僅供大家參考。


祥雲舞月



氣憤鬱悶之餘,找到了這個問題回答一下,閨女今天初三下半年了,也許是遺傳基因的原因,孩子的智商客觀來說不高,更有甚的是孩子遺傳了我得過且過,等靠要的勁兒

還有不到百天就中考了,孩子是天天捧著書學這學那,貌似很認真刻苦,不提高成績誓不罷休的勁頭,可是這幾個月以來,感覺孩子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下滑了不少,上學的時候,我文科還可以,老婆的理科可以,雖然說現在的題越來越難,可是多多少少在孩子碰到問題時候,還能幫忙一些。

孩子除了課堂學習,在小學三年級就開始補課了,雖然本人是極度討厭把學習當成人生唯一的人,小時候也不理解沒有太多文化的爸媽一遍遍好好學習的絮絮叨叨,可是真到了自己孩子面臨這個時間節點的時候,我真的急了,孩子課程已經全部學完了,現在開始全面中考備戰複習了,可是就像這幾天,孩子的數學成績我和老婆感覺有點要往下掉,就催著她做習題單,前天一張題單做完,她竟然錯了一小半,要知道孩子平時數學成績雖然一般,但是月考120分也能達到100分左右,我和老婆慌了,我脾氣不好,強忍著沒吱聲,老婆連哄帶說的,孩子也是堅決表示不學了,數學以前的基礎不好,現在做初一初二的題根本有時候就做不出,不如不學了~~


憑心而論,孩子很懂事,小學時候的成績就是班級中等生,在別的孩子有的貪玩手機時候,我硬是沒收了她爺爺奶奶買的手機,怕她弄上癮了耽誤學習,從小學開始這科補課那科補課,孩子累,家長的經濟壓力也很大。還好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初中二年級,孩子成績已經能達到班級三四名,年組10名左右了。

可是從進入初三開始,孩子的學習勁頭慢慢的感覺消磨沒了,我經常對孩子說,“對於你這個年齡來說,老百姓家庭的普通孩子,好好學習 爭取考上個好高中好大學是僅有的唯一的出路,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決定了你成年以後的生活狀態和質量。這麼長時間的努力和汗水都付出了,現在放棄太可惜了~~”

也許說的極端了一些,但是在現今這個教育體制下,一考定終生和唯成績論個人認為還是基調啊!!孩子的學習因為智商原因上不去或者掉下來,做家長的不可惜,畢竟努力了咱們不後悔,可是要是因為學習態度問題,我接受不了啊!!


剛剛吃飯時候說起他們年組的一個孩子,據我閨女說那孩子腦瓜轉的也不太快,家裡條件極為不好,媽媽甚至需要撿些破爛換錢供孩子補那40塊錢一節課的,那個孩子小學甚至初一時候學習根本不行,可是到了初三萬分加勁了,這兩回月考都把孩子擠出來年組前十,我說讓孩子學學她的學習態度,自己要從心裡往外想學好,孩子竟然說過年看這同學的qq空間看到她發了幾個圖片,是自己手上手腕上都是刀劃的傷痕,說她是靠自虐提高成績的。我和孩子說不希望你這樣,你拿出學習態度就行,不會不怕,你媽媽給你講題你怎麼還不認真聽啊,一會喊困一會說不學了的!!閨女不服氣硬說她天天學習了,邊說邊哭,我也控制不住了,老婆加入戰團一個勁批我,哎,家有學生,真難,誰難誰知道啊!!


用戶92666678207


1. 管孩子,要講方法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意思是做一件事超過了一定的限度,結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在管孩子這件事上,父母與其不斷地干預、嘮叨、催促,不如給孩子制定好規則,立下規矩。


許多家長“管”孩子走入了兩個極端:不是專制控制,就是溺愛放縱。


其實正確“管孩子”應當是在規矩的範圍內,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其發揮成長潛力。


規矩,不否認孩子的想法、保護著孩子的主見,但也不允許孩子無秩序地胡來;它既允許孩子享受自由,也會使孩子的某些行為受到約束。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父母從小給他制定規矩,他才會明白,哪些行為是正確、恰當的,哪些則不是。


孩子瞭解規則,才能學會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逐漸學會為自己負責,主動性就會得到提高。


2. 管孩子,重在教會獨立自主


很多家長做了錯誤的示範,把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孩子,一切圍著孩子轉。


喊他起床、幫他整理書包、放學後陪讀、輔導功課,為孩子忙前忙後,結果反而助長了孩子的惰性。


有些時候,父母懶一點,孩子更勤快、更主動。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不要大包大攬,給他自我管理的機會。


孩子的房間亂了,提醒孩子該收拾了;孩子的小衣服,鼓勵他自己洗;有些事情,讓孩子自己擔著,比如早上賴床遲到,就要自己承擔被老師批評的風險。


愛從來不是大包大攬,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才能在成長中學會獨立自主,才不會事事依賴他人。


人一旦被賦予責任,就馬上開始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的影響,開始產生自律,孩子也是一樣。



生活中,家長可以偶爾示弱,請求孩子的幫助,或者創造機會賦予孩子一定的責任。


比如請孩子幫忙照顧一個盆栽,讓孩子幫忙收拾碗筷等,都會讓孩子對自己更有信心,更加肯定自我價值,自然會更加努力。


因此,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給他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去嘗試和探索,孩子的進取心、積極性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激發。


管孩子,需要父母的智慧。不專制,不驕縱,適當懶一點,賦予孩子責任,更容易教出獨立自主、積極勤快的孩子。


錢志亮工作室


如果說越管孩子越不聽話,那證明您的“管”孩子的方法出了問題,聰明的家長一定是要來找找原因了。

首先我們說,不管您管孩子用的什麼方法,這是您跟孩子的互動,孩子不是機器人,您讓他做什麼他就會做,讓他說什麼他就怎麼說。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教育孩子,首先要有方法讓孩子接受您的觀點,他願意按您說的去做,才會產生您預想的效果。

那如何才能讓孩子接受您的觀點呢?我們都有這種感受,比如在我害怕的時候,你跟我說要勇敢,我覺得你根本不理解我,你根本在扯淡。在我生氣的時候,你跟我說這樣做這樣想都不對,你該怎麼樣怎麼樣,我覺得你這個人簡直情商是零,誰要你來教育我?

可是不幸的是,我們經常就是這樣對待我們的孩子,我們總是急於希望他們做出對的行為,正確的行為,卻忽視了他們的情緒,他們的感受。其實一個人在有情緒的時候,情緒腦和理智腦之間的通道是關閉的,你說再多理智的建議都是沒用的,首先要解決情緒問題,關注孩子的情感需要,才能讓他逐步接受您的建議。

另外一點,我們很多家長以為,聽話就是好孩子,其實希望用管孩子的方法,讓孩子聽話這樣的訴求,就是有問題的。孩子是獨立主體,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我們的跟屁蟲或者傳聲筒。給孩子更多一些的信任和空間,在不違法的情況下,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而不是一定要聽我們的話。一方面能減少和孩子的衝突,改善親子關係,另一方面也是在鍛鍊孩子。他有了自主權,反而不會再花費力氣去反抗你,而是要動腦子怎麼去把事情做好,可能反過來還會來請教您的意見呢。


童書媽媽三川玲


孩子越管越不聽話?是你方法沒用對!

同事兒子7歲,是個有名的“小倔驢”。做錯了事,好聲好氣跟他說,孩子不拿你當回事兒;嚴厲批評,雖然嘴上認錯了,可過幾天還是老樣子。你越是管他,他就越不聽話,越不讓乾的事情越去插一腳。

小淘認為,管教孩子是門藝術,家長不同的做法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既不能縱容孩子,更不能把孩子逼得太緊。


很多時候,我們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習慣於用“禁止”式,“不要搗亂”“不要調皮”,殊不知偏偏是這樣的“不要”才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叫“別去想那隻粉紅色的大象”,心理學家召集了一大批志願者,告訴他們:“在你們面前這所房子裡,有一頭粉紅色的大象。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要求你們剋制一下自己的思維,不要去想這件事,一次都不要。”結果志願者們發現,這很難做到,腦袋裡會無可抑止地出現粉紅色的大象。

因為很多時候,“禁止”會有很強的暗示性,激起人強烈的好奇心。孩子心智不成熟,更容易被激起好奇心。

心理學家還做過一個類似的實驗。讓一群5歲的孩子選幾個他們最感興趣的玩具,選完之後研究者對一半的孩子說,這個玩具你不能玩,不然我會生氣哦;對另外那一半的小孩,研究者就用了非常嚴厲的恐嚇語氣,警告他們要是玩的話,以後永遠都不再給你玩玩具了。

結果一段時間過後,研究者發現,那些被輕微警告的孩子,覺得玩具沒那麼大吸引力了;而那些被嚴厲警告的孩子,他們對玩具的興趣就有增無減。

所以,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聽話”行為。很多孩子並不是真的淘氣、倔強到無可救藥,只是父母沒有采用對的方法。很多時候,讓孩子乖乖聽話,只需要換一種方式那麼簡單。


父母做到以下四點,相信孩子會變得更好“合作”

放下身段,平時多溝通

有的家長在對別人家的孩子的時候,和顏悅色,但在對自己的孩子的時候,總是一臉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事實上,家長要想讓孩子聽你的,必須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無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和孩子溝通,但切忌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親子之間的溝通更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

語氣平和,態度真誠的溝通才能讓自己更加了解孩子,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只有真正關心孩子,當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才能知道問題的根結所在,從而正確地引導孩子。

身體力行,別說第二遍

當孩子盯著電視,不吃飯不寫作業不睡覺時,很多家長都會一遍遍喊“別看了,快來/快去…”“說幾遍了,還…”可是到頭來,孩子還是這樣,充耳不聞。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直接放下你手頭的事,走到孩子面前,盯他一小會兒;等孩子意識到氣氛不太對,回過頭來看你時,把要求簡單幹脆地告訴孩子,並且只說一次,然後讓孩子準確地重複一下你剛才的要求。如果孩子不為所動,你就繼續站他旁邊盯著他。一般做到這份上,孩子或多或少都會表現出一點不好意思或者妥協。這時候抓住孩子心理上的柔軟期,進行簡單的鼓勵,“媽媽/爸爸知道你是個按時xx的好孩子,乖,咱現在去…”

表達心情,認可孩子情緒

有時候孩子還不懂得正確表達、發洩自己的情緒,所以當他們感到心情不悅時就會鬧彆扭。當發現孩子耍性子不聽話時,可以嘗試著說“你現在是不是有點生氣?”,替孩子說出內心的情緒。‍

如果家長能幫孩子把情緒說出來,一來,孩子會感到被理解、被關心;二來,這也教會了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耍性子。

同時,也想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我現在有點不開心,因為以前總是按時xx的那個小傢伙,現在卻只顧著…”在批評孩子之前,先給點暗示,這樣孩子多少會知道已經惹爸爸/媽媽生氣了,繼續任性下去後果很嚴重。

協商讓步,讓孩子自己選擇

當孩子無法準確理解你的“指示”意圖時,我們要學會向後退一步,給孩子一種選擇,“要麼繼續看你的電視,但是接下來一週都不能再看了;要麼你現在關掉電視去…,以後每天還是能看半小時”。

要讓孩子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或者更加聽話,那就要培養孩子的自主、獨立意識。其中的關鍵,就是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想做的事,不可能隨時按照父母的意願來,因此,父母要與孩子協商解決問題的辦法。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或許是很好的方法。

*淘兒學,專注K12教育,分享有理有趣的教育信息*


淘兒學


先反省自己是管理?還是管制?

越管孩子孩子越不聽話,怎麼辦?

相對於問:

我拿棍子趕雞子,雞子不上籠怎麼辦?


相對於問:

我抓沙子,沙子漏了怎麼辦?

人們都知道雞子不上籠一定有居多的原因,

棍子只會讓雞子害怕,而無法被棍子指令,

人們都知道沙子非常細小,手指間一定有縫隙,

手很難不讓沙子漏掉。

怎麼辦?都知道需要根據被左右對象的特性來思考,

絕對不會指責沙子,因為沙子沒有思想,沒有思想就沒有思想層面的矛盾。

一定會有人指責雞子,

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雞子是活的,有思想的,

有思想就一定有思維的方向,

同向皆大歡喜,“好聰明的雞子啊”!

反向怨聲載道:“憑什麼跟我作對”?



孩子也一樣,

越有思想越難以與家長同步,

家長以過來人的經驗判斷孩子的行為正確與否,

因為是家長、因為在意、因為愛,

家長認定不可觸及的,

一定不允許孩子涉足,

家長堅信直線是最安全、最穩妥的、最節儉的……

家長堅信孩子按照家長的設計“施工”走直線,

一定多快好省。

須不知只有“光”才可能走直線,

走直線的“光”隨時隨地被阻攔,

世界上沒有直線可以走,

家長朋友,您自己有能力走直線嗎?

走馬路都無法做到走直線,

何況思路。

所以說 走直線的想法一定調整。

您說“管孩子”?

是管理?還是管制?

管理更多的是保護、維護、和平相處,

管制更多的是控制、服從,

控制、服從有不被尊重的嫌疑,

誰會心甘情願接受不被尊重呢?

越有思想的人越會反抗,

不是嗎?


繪心橋心理健康聯盟


看到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個新聞“吉林夫妻隱士放棄城市優裕生活“歸隱”山林,就因為厭倦城市喧囂,還怕被領導看著、管著。(來自網絡)。從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成年人也怕被別人管著,成年人和孩子的唯一區別是,成年人被管了可以逃避,所以小孩子被管了只能無限的反抗。

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來看看解決方法,是不是將“管”換成更加正面的方式,譬如“溝通”會有意向不到的效果呢?

一、溝通的態度

所謂溝通的態度,就是在面臨孩子問題上,父母應該平心靜氣的和孩子溝通,不要看孩子小,我家小寶一週的時候,還不會說話,但是他能明白我說的話,開始我還以為這是我家寶寶的特異功能,後來發現絕大多數孩子都有這種“特意功能”。

二、溝通的口氣

在這裡溝通的口氣不是指責備,命令,而是需要父母們用一種“正面說法”代替“負面說法”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正在桌子邊上玩,桌子上有一瓶汽水,媽媽可能擔心孩子不小心碰到桌子,然後桌子上的汽水會掉下來,是不是就會命令似的說“不要把汽水弄灑”,孩子可能因為擔心而不小心將汽水弄灑,但是換種說法,換成“讓汽車保持在杯子裡”,這就是溝通的口氣。

三、溝通的說法

很多父母對哄孩子睡覺這一件事很是發愁,甚至不惜威脅,譬如說“你要是不睡覺,就不去公園了啊”,這就是威脅的管,如果換成“寶寶睡覺吧,睡醒了咱們就去公園玩”

,可能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拿我家小寶舉例,因為小寶體質容易過敏,所以一直到寶寶一週九個月的時候才斷奶,斷奶之後發現哄睡成為了第一大問題,我就會和孩子溝通,我說“寶寶好好睡覺,睡醒了咱們就去玩小汽車好不好”,小寶說“好”,他就會自己睡覺去了。很多寶媽都覺得很神奇,甚至有寶媽說連哄帶騙都不睡啊。

所以說,如果發現這個問題,我們及時調整自己,堅持實踐正面管教,相信不久孩子就會越來越好管了。


秘語相傳


獨立和尊重是人的核心需求,孩子也一樣。

從孩子到成人會經歷三個叛逆階段:2-3/6-7/12-15,在這三個階段孩子的叛逆性很強,父母有時越管孩子越不聽話,因為孩子內心需求獨立,認可和尊重。,父母的管控反而更加激發孩子的反感和對抗。那怎樣做更合適?非暴力溝通。

1. 瞭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

2. 給孩子自由空間。當然,違法和安全第一。

3. 支持孩子,減少批評。

總之,“不聽話”是孩子的表達方式,說明孩子有需求,瞭解孩子需求,正確引導孩子才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


積極家庭教育


看見你的問題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尹建莉女士的書《自由的孩子最自覺》一書,因為最近一直在看此書,所以關於管教孩子的這個問題我有話要說:

一、做為家長你是怎麼管孩子的?

在管教孩子方面,

首先,家長要少說話,說有份量的話。平日裡,家長一定要避免碎碎念,就事說事,對事不對人,千萬不要在說這件事時,卻把那些陳穀子爛芝麻一籮筐的事提起來再念叨一翻。

其次,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說事。放下你的壞脾氣,控制你的壞情緒。如果你教管孩子時總是大吼大叫,你覺得孩子能聽進去幾分呢。

最後,儘量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很多小事,無傷原則規矩的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當家長放手的時候,孩子才有擔當的意識,才會明白為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負責的道理。

二、所謂孩子不聽話是指哪方面?

孩子不聽話是怎樣的不聽話呢,

1.如果是有關穿衣,吃飯方面,你大可不必管教他,可以適時的給他建議,他是孩子也是小大人,冷暖、飢飽讓他親自試試就知道下次該怎麼做了。

2.如果是有關學習方面,需要讓他明白學習是為自己,當天知識點當天消化。學習就像長跑,每次輕裝上陣才能取得好成績。

3.如果是養成好習慣方面不聽家長的話,這點大可不筆指責孩子,家長只需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學習看書培養自己的愛好,對自己的生活有規劃,孩子自然會被影響,向好的方面發展。

總之,因為你的問題太籠統,而教育孩子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有需要我們回頭再交流,不過尹建莉女士的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自由的孩子最自覺》這兩本書真的不錯,我真心推薦給你讀讀,祝你能領略其中的育兒真諦,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育兒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