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古镇有“小苏州”美誉,清静,景美,你知道是哪里吗?

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独特的建筑风格,形成了很多风景独特的古镇。说到古镇,大家都会想到秀美的乌镇、汇聚水乡之美的周庄。江南湿润多雨,但正因为雨水,才滋润了许多的千年古镇。在江苏,有一座够“古”而又没开发过度的古镇,比乌镇人少,比周庄景美,它就是荡口古镇。

这个古镇有“小苏州”美誉,清静,景美,你知道是哪里吗?

荡口古镇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南鹅湖镇境内,古名丁舍,相传是东汉孝子丁兰故里,因位于鹅肫荡口而得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这个古镇有“小苏州”美誉,清静,景美,你知道是哪里吗?

江南的古镇,大凡都是依水而居,因水而兴,荡口古镇当然离不开水,可正因为她地处鹅真荡之口,更因鹅真荡吸纳了周边的蔡湾荡、白米荡、南青荡、苏舍荡等“五荡之水”而孕育出了不一样的风情。这悠悠荡水,荡水悠悠,把古镇的灵魂和心性浸润,把古镇的生命和生活酿成了醇正的江南老酒。

这个古镇有“小苏州”美誉,清静,景美,你知道是哪里吗?

在荡口古镇临河的石街上慢慢行走,身边蜿蜒的河水静静流,耳旁橹声桨音声声悠;只见枕河而建的民居人家,镶嵌河畔的桥廊码头 ,各色门面的店铺作坊,还有那随风摇曳的银杏、垂柳,水乡古镇的模样如此亲切、如此娟秀。

这个古镇有“小苏州”美誉,清静,景美,你知道是哪里吗?

旧时的古镇荡口,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路中心地理位置,曾是江南闻名的通衢驿站,镇上商贾云集,百业兴盛,成为苏锡虞之间的一大商业码头,人称“银荡口”和“小苏州”。如今,经过保护性修复的荡口,“小桥流水人家,檐下舟船往来”的风貌依旧,“杏花渡幽幽,摇橹声悠悠”的乡情依旧。

这个古镇有“小苏州”美誉,清静,景美,你知道是哪里吗?

在古镇临河的石街上慢慢行走,一座座依水而筑的民宅小院粉墙黛瓦、内敛灵秀。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走进这些大院名宅,你会听到了一曲曲演绎着古镇璀璨人文的江南丝竹,时时回响在心头。

这个古镇有“小苏州”美誉,清静,景美,你知道是哪里吗?

在“江南第一义庄”华氏老义庄里,聆听着当年华氏家族置义田、办义学、赈乡亲、造福一方的故事,体悟着一个“义”字怎样把荡口的灵魂铸就;在华蘅芳生平事迹陈列馆,走近这位近代科学家、数学家、中国第一艘机动轮船的发明者,和他作着一番穿越时空的交流;

这个古镇有“小苏州”美誉,清静,景美,你知道是哪里吗?

在著名音乐家王莘的故居,凝视着《歌唱祖国》的创作手稿,不禁轻轻唱起这首歌曲而热血奔流;王莘留下的不仅是一首流芳百世的歌曲,更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满腔情愫;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他今天回到家乡,一定会谱写一首《我爱荡口》。

这个古镇有“小苏州”美誉,清静,景美,你知道是哪里吗?

在古镇临河的石街上慢慢行走,不时举起手机拍下那些恬静而鲜活的镜头:老人们坐在水边的亭子里茶馆里喝茶聊天、说拉弹唱,欢声笑语惊动了静静流淌的河流;孩子们在巷弄里嬉戏奔走,四处张望,好奇的眼神似乎在把陌生的古镇探求;青年伴侣们、那些驴友们则在酒吧、咖啡吧里自在自由,在客栈、旅舍里放下了行囊打算作一番停留……

这个古镇有“小苏州”美誉,清静,景美,你知道是哪里吗?

选一个微风细雨的日子,租一条小船,摇着橹泛舟湖中,人和船俱在那空翠氤氲、烟波微茫、缥缥缈缈诗般幻景中,自能令人生出更多的遐想。如若碰巧能听到几句“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之类糯笃笃的吴语船歌,便更是雅致提神。

这个古镇有“小苏州”美誉,清静,景美,你知道是哪里吗?

荡口的桥,是小镇亮丽的时装,站在任何一座桥上,你的眼前便会呈现出古时荡口繁华的《清明上河图》景象:千余户人家,百余户店铺,居民枕水而居,伴水而眠。其间繁华,诚如唐寅诗云“小巷十家三酒沽,豪门五日一尝新。士河到处堪摇橹,街巷遍霄不绝人”。

这个古镇有“小苏州”美誉,清静,景美,你知道是哪里吗?

其间繁华,诚如唐寅诗云“小巷十家三酒沽,豪门五日一尝新。士河到处堪摇橹,街巷遍霄不绝人”。这位大才子也常到鹅湖,还被后人搞了个大大的笑话“唐伯虎点秋香”,故事中的太师正是开拓荡口繁华的祖师———华察。

这个古镇有“小苏州”美誉,清静,景美,你知道是哪里吗?

时光如此曼妙,鲜活的古镇让人们的生活心情悠悠,生活悠悠。在古镇荡口,还可作一番穿越式的漫游:你要寄语未来的自己吧?那就去“由正慢递”发出一份明信片,让心语随它慢慢地走向那个时候;你要回到古镇的过去?那不妨去华府里听一段“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体悟古镇特有的浪漫和风流。古镇生活如旧,古镇心性悠悠,无论什么时候,来和古镇作一次邂逅,她总会让你放慢脚步,让你把身心停留。

这个古镇有“小苏州”美誉,清静,景美,你知道是哪里吗?

荡口古镇是一座江南文化的栖息地,是无锡地区江南文化珍贵墨韵的标本,春风沉醉里,仓河缱绻处,鹅湖、荡口、古街、小桥、流水、人家,从冬季到春天,古镇已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