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事新辦,喜事廉辦,界首讓祝福回歸樸素

婚事新辦,群眾“娶得起”

過去,該市農村一門婚事的彩禮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一些家庭因此債臺高築,“媳婦沒進門,愁壞一家人”。為遏制這一陋習,界首市首先從“天價彩禮”抓起,村“四會”人員上門勸導,動員村民儘量不收彩禮、少收彩禮,並通過評選表彰“不要彩禮好媳婦”“最美家庭”等方式,將彩禮錢控制在合理區間。任寨鄉何某女兒出嫁時,主動響應號召,帶頭向“萬紫千紅”(一萬張五元、一千張百元人民幣,共15萬元)外加“一動不動”(10萬元以上的轎車、120平米以上的房子)的高價彩禮說不,沒向男方要一分錢彩禮。同時,連續3年舉辦青年集體婚禮,大力推行婚慶文明新風。“簡約不簡單”的集體婚禮逐漸被群眾接受,2016年全市第一屆集體婚禮僅有60對新人報名參加,2017增加到98對,2018年已達到136對,一些金婚老人也藉機補辦一場遲到的婚禮。婚禮簡約時尚又熱鬧,群眾省心省力又省錢,喜慶氛圍更濃厚。

婚事新办,喜事廉办,界首让祝福回归朴素

王東軍/圖

喜事廉辦,群眾“賀得起”

婚事新办,喜事廉办,界首让祝福回归朴素

針對農村婚喪嫁娶天價彩禮、大操大辦、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界首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開展“樹新風、改陋習、促脫貧”的實施意見》,定下看得見的標準,要求黨員幹部以身作則,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隨禮不超50元,不大擺筵席,隨禮不就餐,以黨風引領社風民風轉變。黨員幹部的示範帶動,為群眾卸下了攀比的包袱,廣大群眾也紛紛自我約束,節儉辦事、不講排場、不比闊氣逐漸成為習慣。舒莊鎮大魯村修訂村規民約,規定每戶一人一份禮,隨禮也不超過50元,待客不超過10桌,每桌不超過10個菜,村集體出資購買餐廚具放在村文化大禮堂,引導村民在大禮堂舉辦喜事。對在家擺酒席的,選派“四會”代表到場監督,統一每桌標準。這種方式,一改過去搭棚子、吃流水席的做法,既方便實惠,又幹淨衛生,當地村民競相排隊申請在大禮堂辦事。該村村民劉某為孩子舉辦滿月宴,按傳統規矩,必須吃三天流水席,至少需要花費2萬元,但現在按照村規民約,只邀請至親好友在大禮堂吃了一餐,花費1000元不到。一些村民拿出省下的錢為村裡添置紅燈籠,既裝扮了村莊,又助推了時代新風。

婚事新办,喜事廉办,界首让祝福回归朴素

喪事簡辦,群眾“葬得起”

農村白事規矩多、程序多、花費多,村民習慣把講排場與盡孝心對等起來,相互攀比、大操大辦。從報喪到出殯,整個流程多達3至5天,擺靈堂、唱戲打鼓、送漿燒紙、頂瓦打幡、哭喪抬棺、設宴擺席等儀式紛繁複雜。一場喪事下來,至少要花費1至3萬元,有的群眾不得不舉債治喪,雖然表面風光,實則且悲且愁、暗自叫苦。為扭轉這一風氣,界首市大力提倡厚養薄葬、節儉治喪,指導各村通過村規民約,精簡白事儀式,並就隨禮金額、酒席數量、就餐標準等設定上限,村民辦理喪事時,先向村紅白理事會備案待客地點、時間、人數等,理事會協助其辦理火化、喪事等事宜,鄉民政辦派人到場監督,嚴格執行辦事標準,對大操大辦行為及時教育糾正。目前,界首市白事辦理已基本控制在1至2天,花費精簡至5000元以內。一些地方自發立下只送1O元“紙份錢”、不擺酒席、不吹響器等規矩,“喪事不吃飯、喝口水就走、幫忙不添亂”而今成為界首市農村新時尚。

小事不辦,群眾“隨得起”

婚事新办,喜事廉办,界首让祝福回归朴素

近年來,隨著群眾生活的大幅改善,人情消費名目越來越多,消費數額越來越高,一些群眾為了“賺回”自己送出去的“人情”,巧立名目、能辦俱辦,週歲、喬遷、訂婚、開業、店慶、祝壽、升學、參軍、住院,等等,都成了操辦請吃的理由,致使送禮隨禮的名目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人情”,讓本應是正常交流、溝通感情的小事,成為群眾心頭的煩心事。針對這些問題,界首市把“小事不辦”寫入村規民約,大力提倡以一束鮮花、一個電話、一則短信、一條微信、一句問候等方式表達祝福、聯絡感情,變“禮錢往來”為“禮尚往來”,真正讓祝福迴歸到最本質、最樸素的方式上。界首市舒莊鎮大顧村一戶富裕村民,因孩子考上大學而準備大搭戲臺、大操大辦,村“四會”人員及時上門引導,最後這戶村民用準備辦喜宴的2萬塊錢,為全村70歲以上的老人舉辦了一場集體生日宴,讓全村群眾都分享了幸福喜悅。

(王雨 代豔中 許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