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有先後,錢幣有專攻


聞道有先後,錢幣有專攻


(南宋·淳熙元寶)

上個月,

幾個周邊城市的90後泉友來本地小聚,

酒足飯飽,

自然要帶他們去本地市場逛一逛,

其中一家櫃檯裡,有幾枚南宋,

朋友想要上手看一看,

而這個中年禿頂的錢販,卻對我們愛搭不理,

嘴裡還嘟囔著,

“你買我就拿給你,不買別耽誤工夫,”

“南宋錢不便宜,不懂就別看了,”

我心中不免激憤,

且不說朋友頗有財力,要知道新出的南宋譜,朋友也是編委之一。

而你,不過是個看菜下碟的販子而已。


聞道有先後,錢幣有專攻


(北宋·徽宗)


前日,品一藏泉寫過一篇《90後的錢幣,正在降級...》,引起讀者廣泛的共鳴。

亦有留言以為,

年輕一代的錢幣也在崛起。

誠然,在自媒盛行的當下,

多數年輕人難以沉澱內心、從一而終,

但事實上也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

就像我的朋友一樣,

能夠選擇錢幣,不忘初心,乃至成為泉界領袖,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


聞道有先後,錢幣有專攻


(先秦·半兩)


你會談“吃鹽”,

我卻談看錢。

從前聽聞過這樣一件事

發生在銖兩領域。

因為銖兩(五銖,半兩)鑄期長,跨域廣,

故而研學的人群有著相當的基數,不同的認知和角度,往往產生不同的結論。

從前,銖兩界的權威是某君,

所有的錢幣,

只要他過手(眼)定義,便從此定義,

說是東漢某時期,就是東漢某時期,

說是南朝某時期,就是南朝某時期,

故而某君積累的相當的財富和聲名,

從無爭議。


聞道有先後,錢幣有專攻


(五銖)


然而卻有一個90後泉友,

一向嚴謹執著,

當發現這個某君的成果有些只是主觀臆測,多有漏洞時,

通過不斷的翻閱史料書籍,結合實物錢範,

便去做重新的討論和推翻。

舊有的秩序和權威被打破,某君自然不服,

新的發現和成果需要生存,泉友自然堅持,

一場辯論在所難免。

結果辯論很快由學術上升到道德,

自覺理虧的某君拿不出實證,開始地位恐嚇,

“我看過多少錢,我和誰誰誰是兄弟”

“我吃的鹽比你看過的錢還多...”

再後來,隨著更多錢幣的出現,

年輕泉友的結論得到佐證,

而這個權威某君,除了偶爾跳出來咒罵幾句,

再也無人信服。


聞道有先後,錢幣有專攻


(五銖·本始範)


你職業虧錢,

我業餘賺錢。

本地的錢幣商,這幾年紛紛改行,

從古錢幣轉行銀元紀念幣,再從銀元紀念幣轉行瓷器雜項,

用他們的話來說,

行情越來越糟,賺錢越來越難,

偶有堅持錢幣行的,

卻不屑轉變營銷,

貨源上漲的同時,老客不斷流失,

以致虧本變現,難以為繼。

而線上的錢幣商,卻大都不是錢幣商,

有的還在讀書,有的主業上班,

他們通過線上平臺或是朋友圈,

能夠以藏養藏,賺取茶補,

而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聞道有先後,錢幣有專攻


(金·大定通寶)


賺錢到底其次,

更重要的是年輕人的錢幣流通更快,

相較於傳統的慢慢收,慢慢賣,

他們能夠過手更多的錢幣,更快的學習,

畢竟學習錢幣,需要實物踐行。

所以錢幣市場的當下,

總常見50後60後,向80後90後購買錢幣,

總常見50後60後,向80後90後請教學習,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從來無關年齡,

只關乎你的能力。


聞道有先後,錢幣有專攻


(歷代)


聞道有先後,錢幣有專攻


如今的交流會,錢幣市場,

總能看到初中生,甚至小學生,

照著大人的模樣,認真的端詳錢幣,

問些基本的錢幣的知識,

往往對答如流,

甚至比一些職業泉商,都不遑多讓。


如今的錢幣大環境,

國寶幫,大珍黨,

往往是一些閉門造車的老玩家,

傳統的觀念難以改變,

堅持的東西充滿自信,

最終步入歧途,

老死不知真相。


聞道有先後,錢幣有專攻


(新莽·布泉)


玩錢幣從來無關年齡,

何況錢幣浩如煙海,泉識茫茫無際,

每個人各有自己的專項和優長,

大抵只有不拘身份,謙遜好問,

才能終有所成。

聞道有先後,錢幣有專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