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难当改变股市颓势的重任

产业资本难当改变股市颓势的重任

时间进入8月份后,沪深股市持续下跌的格局没有任何的改变,三大股指包括上证指数、深成指以及创业板指数还创出调整以来的新低。尽管行情如此低迷,但市场中仍然不乏亮点,比如产业资本时隔5个月后再现净增持,8月净增持市值已达18.57亿元。另外,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已经实施的回购金额205.59亿元,大大超过历史上最高年份2016年的105亿元。

统计显示,主板与中小板8月净增持市值分别为17.77亿元与11亿元。像国投电力、海格通信、川投能源等增持市值超亿元的个股有17只,且近九成来自主板与中小板。其中,国投电力增持市值达17.24亿元,增持市值居首。在实施回购的上市公司中,美的集团宣布了40亿元的巨额回购,目前已经实施12.5亿元。

产业资本难当改变股市颓势的重任

尽管8月份产业资本出现净增持,且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并不少,但从结果看,其对于市场的影响几乎忽略不计。像不到19亿元的净增持,对于沪深股市38万亿的流通市值而言,占比太小,难以撼动市场。同样,205亿元的回购,只能一段时间内左右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一旦利好效应消失,个股股价该怎么走还是会怎么走,对于股价的支撑只有短期效果。

事实上,根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介绍,今年1至7月份,境外资金净流入A股市场1616亿元。其中,6、7两个月,净流入A股市场的境外资金为498亿元。这两个月净流入的资金,也远远高于8月份净增持与年内回购金额之和,但股市仍然持续探底,对于股市的颓势,并没有起到任何的阻滞作用。因此,产业资本的增持也好,还是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也好,都难以担当改变股市颓势的重任。

A股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境外资金的大举进入,上市公司的增持与回购,也意味着有新资金加盟。不过,这一切在股市持续下跌下被消失于无形。今年沪深主要股指跌幅都较大,比如上证指数年内高点为3587,而低点则为日前创出的2653点,期间跌幅高达26%。如果从更远的周期上看,2016年上证指数曾创出2638点的低点,2653点与之相比,无异于A股又回到了两年前。

沪港通、深港通、纳入MSCI指数等,并没有助力股市上涨,相反,随着股市的下跌,沪深上市公司估值重回低位,也给了外资进场捡便宜货的机会,而众多投资者更是在股市持续下跌中不断地割肉。

今年股市的持续下跌,虽然不乏金融去杠杆、中美贸易战等因素,但从更长的周期看,我们更应该关注股市自身的原因。自股市诞生以来,A股市场即存在两大短板,即股市定位错误与投资者保护严重不到位。两大短板也是导致A股“牛”短“熊”长的最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要想股市走出颓势,就必须消除股市存在的两大短板,将股市为融资者服务的定位进行矫正,使股市变成为融资者与投资者服务的场所。与此同时,在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问题上,推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推出市场呼吁已久的集体诉讼制度,推出有违规必有赔偿的投资者保护制度等,真正做到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如此,我们的股市才会有希望,才不会频频重演“牛”短“熊”长的故事。

大数据智能炒股软件——钠镁股票,免费提供智能盯盘、策略选股、操作信号提醒等亮点功能,小白也能快速上手,帮您轻松炒牛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