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家若作兩門出,家敗人散恐相離」,是什麼含義?


在農村,老人們時常坐在樹蔭底下,聊著家長裡短,不時會蹦出幾句充滿智慧哲理的農村俗語,有些俗語依舊膾炙人口,而有些漸漸地被人們所遺忘。今天小編帶來了一句農村俗語“一家若作兩門出,家敗人散恐相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又有何講究呢?

農村俗語“一家若作兩門出,家敗人散恐相離”,是什麼含義?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要是一家人各走各的門,那這家人遲早是會家敗人散的。只有同進同出一扇門,才能穩定家庭內部的和諧與穩定。一般在農村的宅子裡是沒有建造後門的,從出到進,從進到出都只有一個大門,因為這象徵著一家人要同心同德,共同進退,團結一心。要是有一家人修了兩個門,一家人從這兩個門分開進出,這就意味著這個家的家庭不太和睦,分歧很多,不和諧。這樣的家庭矛盾只會越來越多,最後可能會直接在院子裡起一堵牆,分成兩戶人家過日子!這種做法是萬萬不可取的,一家人有什麼矛盾是不能解決的呢?有些誤會大家說開了,就好了,對吧?

農村俗語“一家若作兩門出,家敗人散恐相離”,是什麼含義?

在農村,房屋的建造講究很多,尤其是大門!一家只能一門出,這樣有利於家庭的幸福與和睦!一家若作兩門出,家敗人散恐相離,在農村,老人常說“嫌隙多生於內”,如果不盡早補上,很容易造成更大的隱患!所以啊,這句話的含義就是希望家庭裡的每個成員都要和睦相處,團團圓圓的在一起。也從另一方面代表老人對幸福美好和諧融洽生活的嚮往!這句俗語的含義你懂了嗎?

農村俗語“一家若作兩門出,家敗人散恐相離”,是什麼含義?

歡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