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好馬趕不上半步驢」,過去農民對馬有偏見?

俗語“好馬趕不上半步驢”,過去農民對馬有偏見?

隨著現代化交通工具的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農事活動中,大型收割機、拖拉機以及一些自動化設備已經走進了農民的生活之中。而時光上推十幾數十年,在那個機械化還沒普及的年代,馬牛驢騾是最重要的農力工具,數十年前,農村家裡的牛車馬車就相當於現在農村普及的電動車。

俗語“好馬趕不上半步驢”,過去農民對馬有偏見?

而以上四種主要農力牲畜中,個人覺得,牛在農村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最高,而馬和驢孕育出的騾子,兼具馬和驢兩者的優勢,卻沒有馬的嬌氣和驢的倔脾氣,也深受老百姓的喜愛。而在馬和驢這兩種農力工具,老百姓更喜歡養那那種牲畜呢?或許一句俗語就能概括兩者在農民心目中的區別——“好馬趕不上半步驢”。

俗語“好馬趕不上半步驢”,過去農民對馬有偏見?

現在農村家庭裡,飼養牲畜的越來越少,以我家鄉村為例,村裡少數家庭裡還有養牛的,但養驢養馬的家庭幾乎沒有。而幾十年前農村家庭裡,養馬的則相對較少,多數養驢和養驢子作為跎物工具,農村人比較實際,飼養牲畜也多數為了其使用價值,在他們看來,種地拉活,驢的價值顯然比馬要大的多。

“好馬不如半步驢”,有些人覺得,一方面,正常行走時馬的速度不如驢快,驢走路時不喜歡邁大步,喜歡半步半步的前進,所以稱“半步驢”;另一方面,在拉運農物時,馬的作用要遠遠遜色於驢。

俗語“好馬趕不上半步驢”,過去農民對馬有偏見?

我個人覺得馬的的力量和速度要優於驢,而馬在農民心目中的"性價比”低於驢的核心原因應該在耐力上,比起“吃苦耐勞”,一匹好馬比不上一匹好驢。馬的食量大、性子烈、嬌縱傲氣,容易生病,比起驢子而言,相對壽命較短。而驢的食量只有馬的幾份之一,性情較為溫順,比較好養活,無論是運物還是拉磨都是一把好手,過去給驢蒙上眼睛,可以拉很長時間的石磨。而論起“身後”價值,驢肉美味可食,驢皮可熬膠。

俗語“好馬趕不上半步驢”,過去農民對馬有偏見?

當然了“好馬不如半步驢”其引申含義是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只有找對了合適的位置,才能發揮自己的經驗和作用,有人可以是“千里馬”。有人可以是靠譜踏實的“毛驢”,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