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兵團|盛滿記憶的搪瓷碗

画说兵团|盛满记忆的搪瓷碗

盛滿記憶的搪瓷碗

——兵團發展歷史連環畫之七十八

画说兵团|盛满记忆的搪瓷碗

1. 1966年春,周桂民和丈夫從山東來到九師一六四團六連。剛到六連時,他們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就住在連隊倉庫裡。倉庫北邊放著黃豆,東邊放著麥子,南邊放著苞谷,他們就在西北角靠牆的地方,用土塊壘了一張床,沒有墊的褥子,他們就用麥草代替。

画说兵团|盛满记忆的搪瓷碗

2. 半年後,連隊蓋起了土坯房,他們才從倉庫裡搬了出來。

画说兵团|盛满记忆的搪瓷碗

3. 1966年6月的一天,周桂民和好友吳秀芳到塔城的阿西爾公社買雞蛋,她們每人買了10個雞蛋。周桂民又多花了8角錢買了一個白邊的搪瓷大碗。

画说兵团|盛满记忆的搪瓷碗

4. 那年冬天,周桂民帶著那個搪瓷大碗到烏拉斯臺修水庫。天寒地凍,十字鎬在地上一挖一個白點,挖不動就用大錘、鋼釺砸,震得人手疼。從家裡帶的饅頭咬上幾口就凍硬了,盛在碗裡的苞谷麵糊糊還沒喝幾口就成了冰碴子粥。

画说兵团|盛满记忆的搪瓷碗

5. 後來,周桂民又到九師一六六團修路。吃飯的時候,她拿著那個搪瓷大碗去打飯,可是炊事班的人嫌她的碗太大,就不給她盛滿,每次只給半碗飯。那時候,勞動強度大,吃的也不好,人經常會覺得餓。每次打飯時,周桂民都眼巴巴地看著炊事班的師傅,希望他手中的飯勺裡能多盛點。

画说兵团|盛满记忆的搪瓷碗

6. 每次下地澆水時,因為沒有水壺,周桂民都會帶上那個搪瓷大碗,渴了就用大碗從水渠裡舀水喝。當時,連隊人畜飲水一直是個大問題。連隊沒有水井,只有一個大水塘,裡面蓄滿雪水和雨水,水質渾濁,人畜飲水都靠這個大水塘。

画说兵团|盛满记忆的搪瓷碗

7. 那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吃飯時連像樣的碗筷都沒有,而那個搪瓷大碗是周桂民家裡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家當。

画说兵团|盛满记忆的搪瓷碗

8. 人們一年到頭吃不上幾頓肉,大人小孩只要能吃頓肉就像過年一樣開心。有一次,聽說連隊食堂賣紅燒肉,一元錢一碗,周桂民趕緊讓兒子拿著搪瓷大碗去買。可買紅燒肉的人太多,等輪到她兒子時,肉早已賣完。年幼的兒子耍小性子,非要食堂師傅賣給他一碗紅燒肉。最後,還是周桂民家鄰居把好不容易買到的那一碗紅燒肉給了她兒子。

画说兵团|盛满记忆的搪瓷碗

9. 直到1996年,那個8角錢買來的搪瓷大碗實在破損不堪,周桂民才將它棄用。

画说兵团|盛满记忆的搪瓷碗

10. 搪瓷大碗陪伴了周桂民30多年,盛滿了艱苦歲月裡點點滴滴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