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廣州改革60條新舉措走在全國前列

深化改革|广州改革60条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深化改革|广州改革60条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一)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

01.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制定實施持續優化開辦企業便利度的意見,設立開辦企業“快速通道”,取消企業名稱預先核准,實現線下窗口辦理“只跑一次”,提高公章刻制效率,推行新辦納稅人“套餐式”服務,壓縮發票申領和參保登記時間,開辦企業時間壓縮至4個工作日以內。在全市普及“人工智能+機器人”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逐步實現所有主體類型、所有登記業務全覆蓋、全應用。

02. 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大幅壓減審批時間,將政府投資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環節的評審審批時間壓縮至90個工作日,社會投資項目控制在50個工作日。精簡審批事項,改進審批流程,建立行政審批和技術審查相分離審批機制。建立工程建設項目聯合評審機制。

03. 促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按“能減盡減、能合則合”的原則,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項目全覆蓋,提高項目審批效率,提升信息服務水平,降低口岸通關成本,優化監管機制。

04. 降低企業綜合運營成本。落實納稅人“零跑動”和“最多跑一次”辦稅事項清單。推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一鍵申報出口退稅,實現符合條件的退稅申請10日內辦結。全面落實省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若干措施,下調城鎮土地使用稅適用稅額標準和工業用地稅額標準,探索實行工業用地使用權彈性出讓、先租後讓政策,落實降低失業保險、社會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單位費率政策。

05. 建立完善信用監管體系。

06. 營造更加公平的法治環境。

07. 推動重點區域營商環境改革。加快推進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南沙自貿試驗區和臨空經濟示範區的建設。

(二)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

08. 深化機構改革。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機構改革任務。

09. 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擴大放權強區改革試點範圍,推進審批服務標準化,開展跨層級跨部門聯合審批,推動不動產登記提速。

10. 全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

11.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

(三)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12. 完善嚴格保護各類產權制度體系。率先打造閉環無遺漏、每環無短板的產權保護鏈條。大力推動知識產權證券化。

13.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14.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國有資本佈局,到2020年國有資本85%以上投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加大市屬企業之間整合重組力度,到2020年市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市管企業由33戶調整到20戶左右。

15. 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

(四)健全促進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

16.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17. 健全汙染防治機制。

18. 深化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制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深化改革|广州改革60条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五)創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體制機制

19. 建設“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全面佈局5G通信網絡,加快佈局基於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

20. 完善促進專業服務業發展政策措施。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加快發展高端中介服務業。

21. 創新產業園服務管理體制機制。試點工業物業產權按幢、層等固定界限為基本單元分割出讓,嚴控工業用地改變用途,調增優化配套設施比例和容積率,提升開發強度和投資強度。

(六)完善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體制機制

22. 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構建“一區多園、多點支撐、錯位發展、共同提升”的發展格局,培育一批獨角獸企業,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

23.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放寬科技經費使用門檻,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探索對科研人員實施股權、期權和分紅激勵,用好省下放的正高級職稱評審權。

24. 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探索在廣州建設的省實驗室建立更為靈活的管理機制。建設廣東省新一代通信和網絡創新研究院、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省實驗室、可燃冰勘查開採先導實驗區、中科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等創新平臺。

25.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26. 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大力吸引海內外頂尖實驗室、研究所、高校、跨國公司來穗設立全球領先的科學實驗室和研發中心。

(七)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27. 優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機制。推動企業赴港上市,建立動產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加大對企業項目建設、生產經營貸款貼息支持。

28. 推進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加強政府債務管理。

29. 支持金融開放創新。

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和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

(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30.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1.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編制村莊規劃和村土地利用規劃,鼓勵承包地連片集中流轉,試點“點狀供地”,全面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拆舊復墾。

32.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海珠區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2019年在全市範圍內全面推廣。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到2020年基本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

33. 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持續開展全域乾淨整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34. 完善農業農村持續投入機制。

深化改革|广州改革60条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九)加快開放合作體制機制創新

35. 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機制創新。共同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推進粵港澳產學研深度融合。開展穗港澳合作辦學創新模式改革試點,積極推動香港科技大學來穗辦學。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穗發展的政策措施。

36. 健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體制機制。打造“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爭取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在我市設立辦事處。

(十)打造南沙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

37. 深化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系統集成。促進自貿區制度創新向國際規則國際標準轉變,建設企業合格假定監管示範區,建立全球報關服務系統,深入推進粵港澳遊艇自由行。

(十一)加快外經貿轉型升級

38. 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儘快放寬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進一步放寬船舶設計、通用飛機維修等服務業外資准入限制。

39. 培育和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

(十二)提高城市國際化水平

40. 完善城市外交工作機制。籌建新的國際會議中心,爭取承辦更多國際性高端會議活動。深化與國際組織合作,設立城市治理創新研究院。

41.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深化改革|广州改革60条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十三)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

42. 建立和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搭建矛盾糾紛網上化解平臺。

43. 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智慧新警務創新,打造貫穿虛擬與現實社會的治安防控監測預警和情報引導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公安網+盤查”勤務新模式。建立反恐怖防範工作常態機制,強化網絡執法與安全管控。

44. 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

45. 完善城市規劃制度。編制面向2035年的交通發展戰略規劃,強化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46. 健全城市建設長效機制。加快構建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深化地下管網建設管理改革,開展國家老舊小區改造試點。

47. 推動城市管理創新轉型升級。提高城市管理標準化、精細化、品質化水平,加大智慧交通運用,優化潮汐車道,加強違法停車綜合治理,2020年中心城區路網交通高峰擁堵指數爭取控制在2.25以內。

(十四)推動重大民生領域改革

48. 推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改革。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49.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力爭到2020年公辦學位數佔比達到50%以上。制定營利性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管理辦法。

50.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落實公立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推進廣州地區“互聯網+”醫院建設,推動區域內醫療衛生資源和信息共建共享。適時取消醫用耗材加成。

51. 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健全完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推進醫養結合。

52.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53. 建立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深化改革|广州改革60条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十五)推動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54.推進黨的組織制度建設。

55.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56.深化基層黨建制度改革。

(十六)推動紀檢監察體制改革

57.健全黨對反腐敗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

58.構建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四個全覆蓋的權力監督格局。

59.在執紀監督問責中體現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

60.促進紀法貫通、法法銜接。

深化改革|广州改革60条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總體要求

深化改革|广州改革60条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深化改革|广州改革60条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牢牢把握改革開放關鍵一招,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黨對改革集中統一領導不能變,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能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進一步真抓實幹、奮發進取,繼續保持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和銳氣,聚焦體制機制創新,加大改革攻堅步伐,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到2020年基本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高質量發展制度框架,把廣州建設成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向世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國際社會觀察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

起草者說:務實創新 “廣州特色”

今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對廣東提出了“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加快推進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見》,在改革開放40週年新起點上推動廣州改革再出發,8月14日,廣州市召開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加快推進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 勇當“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排頭兵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廣州改革60條”)。

“‘廣州改革60條’從廣州改革現實需要出發,不僅在改革措施上更加務實,而且在改革思路上突出了改革創新發展的廣州特色。”參與文件起草工作的廣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稱,“廣州改革60條”從破解當前制約廣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著手,共提出了16個重點領域60項具有創新性、突破性的改革舉措,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高質量發展制度框架。重點從以下五個方面取得突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走在全國前列;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全面推進黨的制度建設,為勇當“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排頭兵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那麼,在這位參與起草者的眼中,“廣州改革60條”又具有哪些主要特點呢?

一是突出政治性。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勇當“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排頭兵為主線,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部署,針對中央巡視反饋意見中關於改革存在的問題,謀劃提出了一批全局性關鍵性牽引性的重點改革項目,以更好地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

二是突出創新性。學習借鑑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先進經驗做法,在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科技創新領域簡政放權改革、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等重點領域提出了具有創新性突破性的改革舉措,力爭形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改革品牌。

三是突出務實性。在工作要求和制度安排上注重工作實效,明確每項改革的責任單位,建立完善任務推動落實機制,力爭使每項改革都能落地。

溫馨提示:相關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們,我們將支付稿酬或者刪除。

深化改革|广州改革60条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來源丨廣州日報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