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的成本与收益

忠臣的收益与成本是不对称的,获得收益的可能性较少,而丢官丧命的可能性很大。有谚语云:杀人的生意有人做,不赚钱的生意没人做。

忠臣犯颜直谏,实际上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皇帝的手上。这是十分不理性的行为。有着充分理性的人是不会做忠臣的。例如魏征,明确地向李世民表示自己只愿做良臣,不愿做忠臣。

为什么有人愿意做忠臣呢?

我们的儒家价值观鼓励人们做忠臣,所谓的臣事君以忠。这种价值观鼓励人们不计成本地做忠臣,所谓的文死谏武死战。其实,作为理性的人,是不会不考虑自己的身家性命的。除非出现了比身家性命更高的价值。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人生中确实存在着比生命更高价值的价值。儒家价值观赋予了忠臣以最高的声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取了了忠臣的美名。以文天祥这样的身份和地位,真只有一死了之。如果脸皮不够厚,就算是苟活下来,那还真不如死了的好。

海瑞也企图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自己博取历史上的名声,只是他没有成功。海瑞带着棺木骂皇帝,批评皇帝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嘉靖皇帝大怒,要杀海瑞,被宦官阻止。

读了海瑞的《治安疏》,嘉靖十分愤怒,把《治安疏》扔在地上,对左右侍从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愚名。听说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他自己是不会逃跑的。”明世宗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的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感到叹息,只得把《治安疏》留在宫中数月。曾说:“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嘉靖皇帝还算头脑清醒,海瑞躲过了一劫。

从海瑞的角度看,我骂了皇帝,皇帝无论是否处罚我,我都会有收益,我的社会评价因此会提高。如果皇帝表扬我,我有收益,皇帝也会有贤君的好名声。如果皇帝处罚我,我虽然可能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但社会评价因此而更高。

海瑞实际上给嘉靖出了一道难题。如果表扬海瑞,当然会获得贤君的名声。但是海瑞的建议与自己的价值观相悖,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杀死海瑞,自己落得个暴君的名声,也是十分不划算的。嘉靖皇帝的办法是将海瑞关起来。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秋季,明世宗生病,心情郁闷,召来内阁首辅徐阶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世宗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已经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又说:“朕确实不自谨,导致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偏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遂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的人。狱词送上后,仍然留在宫中不发布。户部有个司务叫何以尚的,揣摩皇帝没有杀死海瑞的心意,上书陈请将海瑞释放。明世宗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何以尚一百大棒,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不久,新皇继位,奉先帝遗诏,赦免了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诸臣。海瑞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不久改在兵部任职。后来调大理寺任职,提拔为尚宝丞。海瑞的名声越来越大,官越做越大,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实际上,在岳飞之后,敢于拿生命冒险的人越来越少,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忠臣越来越少。明代还海瑞、文天祥等人,到清代,忠臣几乎是没有的。清朝灭亡,几乎找不到一个殉死的人。

在严酷的专制制度之下,人们更多的还是考虑自己的身家性命。但是在岳飞之前,做忠臣的风险远比明清低得多。如果遇到开明的君主,做忠臣的收益还是挺高的。如果遇到汉文帝,做忠臣是没有风险的。他不会大臣的谏言让自己不快而杀人。刘秀也不会轻易杀掉谏言的大臣。刘秀时期的董宣,他十分清楚皇帝任命他做洛阳令的用意,那就是用他震慑豪强。他果断地杀死了湖阳公主的苍头奴,他知道刘秀不能将他怎么样,如果处罚他,刘秀的损失就太大了。因为他知道刘秀是十分理性的人,不会轻重不分。只要刘秀分得清轻重,他就性命无忧。董宣来到刘秀的面前,刘秀怒不可遏,要为姐姐出气,当场要锤杀他。董宣只说了一句话:“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说了还不算,还一头撞向楹柱,狠狠地将了刘秀一军。头脑清醒的刘秀赐他饮食,赏钱三十万。

但是,如果遇到了暴君,性命就白白地送掉了。即便是遇到汉景帝、汉武帝这样的君主,当忠臣也是十分不划算的。晁错就是吴王刘濞一句清君侧的要求就被汉景帝牺牲掉了。司马迁就是为李陵讲了一句公道话,就被施以宫刑。在汉景帝、汉武帝的眼中,大臣的性命不算什么,汉武帝动不动就诛杀大臣,这让汲黯十分不满。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所谓大臣,就是皇帝使用的工具,在汉武帝手下做事,那真是高风险的工作,汲黯得以善终,真算是幸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