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金融成主戰場 銀行經營思路謀轉變

零售金融成主战场 银行经营思路谋转变

中經金融:follow me!

零售金融成主战场 银行经营思路谋转变

2018年中期業績顯示,上市銀行中多家銀行零售業務收入同比上升,且零售業務成多家銀行第一大收入來源。“零售業務收入佔比提升,是今年上半年行業中的普遍現象。”浦發銀行高管曾在近日公開表示。

零售金融成主战场 银行经营思路谋转变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零售業務已逐漸成為銀行的利潤“擔當”,但一些銀行尤其是股份行,目前零售業務佔比已超過或接近50%,是否可以持續高增長有待觀察。

在各家銀行重視零售金融的背景下,經營思路至關重要。9月15日,招商銀行副行長劉建軍在招商銀行APP7.0和掌上生活APP7.0版本發佈會上表示,銀行業正從“卡時代”向“APP時代”躍進,而這也是銀行零售業務的新突破口。

零售金融發力

從2018年中報看,各家銀行在發力零售業務。

從目標看,國有大行幾乎都在中報中提到了零售業務的定位。

工商銀行啟動了智慧零售戰略,該行大零售營業貢獻佔比持續提升;建設銀行堅持零售優先理念,致力於把交易性業務做出優勢,增強金融服務競爭能力;農業銀行深入推進零售業務戰略轉型,開展“客戶體驗提升年”活動,全面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客戶體驗;交通銀行堅持新形勢下零售業務轉型方向,協同推進省轄分行與基層營業機構改革發展。

從收入看,股份行中招商銀行2018年上半年零售金融業務營業收入為616.48億元,同比增長12.63%,佔該行營業收入的51.86%。平安銀行2018年上半年,零售業務營業收入為293.16億元,同比增長34.7%,在全行營業收入中佔比為51.2%;平安銀行零售業務利潤佔比近7成,且個人貸款收入首超企業貸款。

從增幅看,上海銀行、南京銀行、平安銀行零售收入同比增幅分別達到43%、37%、35%,光大銀行2018年上半年零售業務增速同比增長20%。

經營思路轉變

在各家銀行搶灘大零售市場的背景下,尤其是股份行在零售業務貢獻率佔比較高的情況下,如何及時調整決策和打法,不斷優化零售業務發展,是擺在商業銀行面前的問題。

以“零售之王”招行為例,在經歷了零售業務高速發展的階段之後,其相關負責人表示,APP經營可以帶動零售業務的發展。“招行之所以持續加大對兩個APP的投入,集全行之力進行謀篇佈局,是因為發現APP不僅僅能給用戶提供更多的服務功能,它還能推動整個零售經營方式的變革。依託APP平臺,招行看到了零售業務非線性增長的可能。”

在招行相關負責人看來,銀行卡只是一個靜態的產品,而APP是一個生態,它擁有豐富、智能、便捷的產品體驗,模式更輕、覆蓋面更廣,能有效加強與用戶的互動,更好滿足用戶的需求升級。“目前招行經營的‘主戰場’已經從網點轉向了APP,經營思維也將相應從經營卡片轉向經營APP。”

招行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接下來的零售金融業務,招行將實施APP優先策略,以MAU為“北極星”指標,通過“內建平臺、外拓場景、流量經營”,全面推進零售數字化轉型,構建全產品、全渠道、全客群服務體系。

在經歷過零售金融的1.0時代,即從存摺時代進入銀行卡時代,和2.0時代,即抓住中國居民家庭資產快速增長的機遇,以AUM代替儲蓄存款為核心指標,搭建財富管理經營體系。下一步,招商銀行致力於推動零售3.0儘快成形。招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是加快推動APP取代卡片,實現服務生態對交易產品的替代。二是推動零售各業務線經營向數字化平臺遷移,通過強化數字化平臺職能,向零售各業務線賦能,讓各業務線在數字化平臺上更好地生長。三是加強線上經營的力量,以組織文化的進化來適應服務生態的進化。”

據悉,截至今年8月底,招行兩大APP累計用戶數已近1.3億,月活用戶數已逾6757萬,去重後月活用戶數也仍高達5700萬。

同樣,平安銀行也在中報中表示,通過提升 AUM 貢獻,優化零售收入結構。隨著零售客戶經營的不斷提升,以零售 LUM 拉動零售 AUM,改善零售存款結構。據瞭解,2018年6月末,平安銀行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12,173.80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0%,零售客戶數為7705.37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0.2%。

不過在互聯網科技公司的競爭下,銀行系APP一度處於弱勢。招行對其兩大APP的升級,也反映出了銀行對其APP應用的重視。招行相關負責人認為:“從用戶的角度看,兩個APP可吸引到不同的客戶群體,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多APP策略也是互聯網公司的習慣做法。”

零售金融成主战场 银行经营思路谋转变

中經金融是《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注財經領域新聞的公眾號,內容覆蓋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個金融行業,每天多條原創,旨在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