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低成本社會,消除社會功利和民衆焦慮

建立低成本社會,消除社會功利和民眾焦慮

低成本是一個社會可以更好維持、發展與保障民眾安居樂業的架構系統,與此而來的低成本社會也應當是改革、發展的現代目標。

而處於蓬勃發展的中國,在市場體制機制初步建立並向完善、健全進發的過程中,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市場內部基於資源配置引發的橫向、縱向等產業關係,以及受自身經濟體發展程度影響引發的綜合國力、幣值等延伸出的匯率等,都讓我們的價格機制存在巨大的扭曲,商品、服務成本出奇高昂。

建立低成本社會,消除社會功利和民眾焦慮

論根本原因,匯率導致的價格懸殊不是主因,理順、完善國內價格機制,杜絕不合理定價,過高定價,控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為操縱價格,引發定價機制失序,促使高價風行,推高生活、生產成本,造成高投資、高成本、高利潤形成社會慣性,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社會問題。

假使,工廠生產、出售出來的原料、產品,社會提供的勞務,所有的商品、服務均是建立在合理補償成本的基礎上,然後再以合理的利潤向市場流通,確保各行各業低成本運行,通過低利潤的獲取,滿足企業的生產、人們的生活所需;房屋的建造,如果杜絕人為造成的高昂的土地成本與逐利下的房地產暴利,則房地產發展氾濫及由其關聯出的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可以從很大程度上避免,今天的城市病、住房購房、貨幣政策、金融亂象都不復存在;教育、醫療,如果不過度產業化,簡單問題複雜化,則孩子上學放學、讀書教育,人們生病看病,順其自然,那麼對這一問題就不會如此焦慮,以致到了幾乎無解的地步;各行各業都以一種較低的成本維持自然、正常、科學、合理的運行秩序,我們的貨幣政策就不需要過分地派上用場,讓貨幣超發成為一種被依賴的經濟發展工具,確保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避免金融、經濟危機……當整個經濟社會系統運行的邏輯不以利潤最大化為前提,而以社會責任最大化為目標,不功利、不浮躁、不焦慮,則我們整個社會都可以藉助於這一低成本經濟系統,完成整個社會生產、生活的有序進行,畢竟安居樂業才是衡量一個社會好壞與否的最高標準,而非高價高利帶來的賺錢多少。

建立低成本社會,消除社會功利和民眾焦慮

拿蘋果手機而言,美國一部iphone不過幾百元(1美元在美國可以理解為1塊錢),最新的xs max不過1099美元,在美國就是1099塊錢,佔美國人均月收入的不過很低比例,反之在中國,一部iPhone xs max賣到12000元,遠超國人的月均收入,即便是國產機,能與美國當地幾乎對等的手機品牌,完全沒有1000元錢左右,我們的商業模式重利潤輕服務,以至於淪為了一種賺錢機器與工具。再者,美國人一年收入幾十萬元,可以過上很好的生活,在中國年入成百上千萬元,依然不幸福。

原因何在?很值得我們深思。

建立低成本社會,消除社會功利和民眾焦慮

不光是美國,日本、歐洲都如此,不光是消費品,住房、教育、醫療等基本服務都如此,表現出一種制度合理的低成本社會,人們可以用較低的價格過上較為幸福的生活,反觀包括我們在內的很多亞洲國家,經濟不發達,社會成本卻極為高昂,生產成本高、生活成本高,由此帶來了高投入、高成本促使高利潤形成的高成本社會。

與其說,這是經濟不發達導致的社會分配領域難以實現低成本高福利,不如說這是制度設計所造成的市場價格扭曲,促使高成本成為一種社會必然。那麼,既然改革的目的,發展的目標,是為了人民,則理順價格機制,消除不合理、過高價格,應該成為治理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

當我們在生產生活領域,衛生醫療領域,科研教育領域,全面建立健全一種低成本運行機制,使其有效關聯互動起來,達成國內市場低成本有序運轉的內部生態系統,則960萬平方公里與14億人口的巨大消費市場是我們最大的內需,而通過國際輸入輸出,引進而借重我們自己的教育科技力量,消化高端技術,為我所用,匯率、關稅所促成的外來商品、服務高價完全不會對我們的低成本社會構成衝擊,重要的,我們的進口,不是依賴,而只是調劑與引進、吸收,進一步發展我們自己的工業技術與服務水平,建立現代中國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