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鬼界簡介

餓鬼,梵語preta,音譯為薜荔多,因為常向他人求取飲食以活命,並且多畏懼,故名餓鬼。造下品十惡業(作已能悔,稱為下品),或慳貪、嫉妒、諂媚、欺誑,乃至飢渴而死的,即墮餓鬼道。

餓鬼的受生方式,有化生與胎生兩種。《優婆塞戒經》說,餓鬼身長最大的是一由旬(約二十里),頭大如山,咽細如針;最小的僅有三寸。壽命最長的為一萬五千歲,約人間兩千七百萬歲;最短的則不定。

餓鬼依外形可分為:

1.有威德鬼:形容端正,與天人無異。享有富麗的宮殿,衣食住行的殊勝不下於天人,住在花果山林或廟宇,但是必須晝伏夜出,並且畏懼人類。其因緣為前世雖大行佈施,但是心懷諂曲不實,因此墮入鬼道中。例如一切山海河神,以及享受祭祀的鬼神,如城隍爺等皆是。

2.無威德鬼:外形醜陋不堪,各依其生前惡業而有特殊長相。例如有的裸形枯悴,有的貌似禽獸。多住在荒郊墓塚、草木堆中、骯髒茅廁或古宅廢墟等不淨處,共同的痛苦是不得飲食。無威德鬼依生前惡業又可分為三種:重者肢節起火,飽受飢餓之苦,歷劫不聞漿水之名;中者伺機尋求盪滌棄物或膿血糞穢為食物;輕者偶而稍飽,但常被刀杖驅使去塞河填海。

由此可見,鬼的世界也是貧富懸殊,他們和人類一樣,有他們的家庭和社會,還需要工作謀生,彼此少不了是非恩怨。鬼道眾生的性格差別也很大,有的暴躁兇殘,有的溫馴善良。如何度化鬼道眾生呢?可以備辦簡單的素菜素果,以佛門的誦經持咒來利益它,千萬不要宰殺牲畜來祭祀,以免增加他們的罪業。

三、畜生界

畜生,音譯為底慄車,因稟性愚痴,不能自立,多被人畜養,故名畜生。又形狀不如人之挺直,常為橫行,因此又名傍生。造中品十惡業者(不明因果而造惡,但事後稍悔),便墮入此道。例如佈施不淨物、邪淫、犯戒偷竊、負債不還、殺生、或毀罵惱害有情等,便得畜生報。

畜生的生存範圍,除了人道之外,遍於五道,其種類也最多。《正法念處經》記載,畜生道眾生依總數來分約有三十四億種;依住處可分為水行、空行及陸行,或魚、鳥、獸三類。一般說「披毛戴角,鱗甲羽毛」,披毛指走獸,戴角如牛羊,鱗甲如魚鼈,羽毛為飛禽。根據佛經記載,最大的鳥是金翅鳥,最大的獸是龍,最大的魚是摩竭魚;壽命最長的是龍,可長達一中劫,最短的是蜉蝣,朝生夕死。

畜生最大的痛苦是互相殘殺,弱肉強食,因此常處於恐怖中,或為人驅使、鞭撻而勞役不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