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永定培才中学:让学校教育更有爱

教育教学|永定培才中学:让学校教育更有爱

让学校教育更有爱

8月底,当记者走进位于永定区培丰镇的培才中学时,虽然还未开学,可是校园中却有不少老师的身影。培才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陈炜开对于我们一脸的疑惑,笑笑说,他们都是来准备这几天去自己对接的学生家家访的老师们,这是我们学校的传统。

陈炜开说的这种传统在我们后来的采访中,经常被触摸到和感动着:这里的老师对学生充满爱意,对工作充满激情。

教育教学|永定培才中学:让学校教育更有爱

—对—师生结对伴成长

“325分,我被高陂中学录取了!”培才中学初三毕业生吴家亮8月27日百感交集对记者说,“之前基础差,上课没办法集中精神听课,成绩屡屡上不去,现在能考进这所高中,离不开老师们课内课外的关怀……”

同样毕业于培才中学的王可欣有着与吴家亮类似的经历,“她的体育成绩特别好,但是文化成绩达不到体育特长生上高中的标准,了解了她的情况以后,我们对其实行‘一对一’帮扶,去年以文化分33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永定一中的体育特长生。”班主任黄秀明老师告诉记者。

吴家亮、王可欣成绩的提升,源自培才中学从2008年9月启动的教育帮扶新方式——“一对一师生结对子”。陈炜开说,为了精准帮扶,学校经过详细核对,在每个班级确认10余名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班主任牵头,每个科任老师结对帮扶2B3名学生,让这些学生与帮扶老师,建立起家人般的亲密关系。为此,实行“每周一谈心,每月一家访,每考一分析,逢节都问候”工作制度,完善“学校、学生、家庭三方连桥”机制。同时,做到“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特殊情况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特殊情况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情况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其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周期计划,如七年级的应有三年规划。“我们学校还实行学生与学生结对子的方式,利用优秀生帮助学困生,在学习上起着督促的作用。”

因此,很多成绩边缘学子从结对子中收获了以往缺少的关爱与关注。行动实施以来,“学困生”的比例大幅降低,很多学生变成励志生、优秀生,初中生考入永定一中的例子不断涌现。

教育教学|永定培才中学:让学校教育更有爱

延续好教育传统火种

“对于学校和教师队伍的管理,培才中学的治校理念从制度管人向文化管人转变。”陈炜开说。

制度站台固然需要,但文化入心真正造就了“培才人”的认同感。“如何把好的教育方法、理念、经验延续给下一任的老师们,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这是我们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对于每个新入职的老师,学校都会要求提前到学校报到,这是培才中学的一个传统。“提前到校不是学习教学技能,而是听老教师讲传统、讲故事。还有先礼后兵讲规矩。”陈炜开告诉记者,培才有传帮带的传统,学校会给每一位新入职的教师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结成对子,上第一堂课,改第一次作业,去第一次家访,都是结对老师手把手地传授和带着走访。

有心的习惯养成和有意的传统熏陶,使得培才中学的老师不用扬鞭自奋蹄,对学校总是充满热爱,对工作总是甘于奉献,对学生总是投以热情。在培才中学有个传统,不管考试多少分,都必须保证考后100分,老师们会不厌其烦地为学生们讲解错题,确保每个学生把考试题目读懂、学懂,这样的传统如今已经持续了十来年。

据介绍,从2008年至今,培才中学已连续10年保持上一级达标学校的学生人数名列永定区农村中学第一。“如果说我们是老师的话,我觉得我们更像是亲人,给予学生关心和关爱,不仅在学习上还在生活中。”陈炜开微笑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