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明朝景德镇窑青釉划花缠枝莲纹碗 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龙泉青釉胆瓶 老窑瓷博物馆藏

青瓷釉色 源于天然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菊花纹钵 老窑瓷博物馆藏

据考古研究发现,中国最早的青瓷成品,出现在商代中期。自诞生以来,青瓷一直是陶瓷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素以其独特魅力恒久地吸引着古今中外世人的眼球。远古青瓷,经汉晋唐宋,其发展进入了巅峰期。时至今日,青瓷因其独特风采仍使得古往今来无数崇慕者如痴如醉,甚至疯狂执迷。究其原因,当首推其釉色之美。

战国青釉兽首鼎 上海博物馆藏

青瓷釉色的美源于自然。在老一辈中,蓝色和绿色统称的青色。古代南方青釉, 是瓷器最早的颜色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统称为“青色”。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南宋龙泉青釉划花四系瓶 老窑瓷博物馆藏

我国历代的青釉都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加了氧化铁的色釉,在氧化焰里烧成黄色,经过还原焰才成为青色。《中国工艺美术大词典》中对“ 青瓷” 的阐释是: 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并在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的。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

宋元青釉双系罐 老窑瓷博物馆藏

在烧制过程中,釉内氧化铁含量的多少,对釉的成色有很大关系。青色是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波长大约为470纳米,类似于天空的颜色,是宇宙三原色之一。而铁元素在地球上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青色的出现,可能纯属巧合。尤其在缺乏科学技术精深分析的古代,不像当代釉色的控制已成为青瓷工艺中一门普通的科学。故说青瓷釉色之美,大半源于天然。

千古春色 绝色之釉

清朝粉青釉尊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从青瓷发展的历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历代窑匠总是在釉色上孜孜追求,俾使青瓷的釉色等同或接近山水之色和自然界其他的青绿色。因为人们懂得,真正永恒的、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是大自然主色——青色。因为人们懂得,真正永恒的、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是大自然主色——青色。

宋代青釉三兽足香薰 老窑瓷博物馆藏

青瓷釉色温润,晶莹透亮,或清淡素雅,或似翡翠冰花,或如万里星辰,或施釉肥厚若堆脂,或釉薄如纸,流光四溢半透明。釉面滋润透亮,色泽翠青,美艳奇绝。青瓷是闻名遐迩的艺术品,举凡见过、上手过,即便是不懂瓷器的人,也能领悟到一种“青翠玉色,久而弥彰”的自然美感,进而燃起一种企盼与古人与青瓷艺人穿越时空进行心灵交流的欲望。

北朝青釉莲瓣纹壶 上海博物馆藏

青瓷晶莹滴翠的釉色,赏心悦目,独具神韵。它是青山绿水的背影,是千古春色的记忆,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古代青瓷的釉色还是古人生活的拷贝,是古工艺人的活化石。青瓷釉色充满着神幻斑斓的美学意蕴。青瓷釉色如诗如画,如玉如兰。温润如君子,豪迈似丈夫,风流像词客,飘逸若仙子。穷造化之精神,尽万类之美态,钟集青山绿水之神秀。

元代青釉划花婴戏纹碗一对 老窑瓷博物馆藏

青瓷釉色的素雅、恬淡、纯洁、青春,凝聚了儒家、道家、禅宗的思想精髓,从而体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层积淀。青瓷釉色的温润可比仁爱,闪烁亮丽可比智慧、睿智、聪明,其锐利反射之光可比明镜与正义,内敛的光泽可比谦和。观赏青瓷可以获得自我精神的沉淀与洗礼。

龙泉青瓷 瓷海明珠

南宋龙泉青釉贯耳瓶 老窑瓷博物馆藏

自然的苍葱与润泽,以温润如玉的釉色,古朴端庄的造型誉满全球。龙泉窑始烧于南朝,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龙泉金村窑五代时就为吴越钱氏烧“秘色 瓷”。南宋时龙泉人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把土、水、火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功地创烧出粉青、梅子青釉色瓷器,使青瓷的釉色达到巅峰。自宋代起,龙泉青瓷便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和地区。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上海博物馆藏

龙泉窑釉色将青山、绿水、蓝天、草地万般青色溶进釉层,恬静淡雅,犹如美玉,凝聚了自然界的灵魂之色。明中期龙泉窑传入欧洲,人们被那迷人的釉色所倾倒, 无法用词汇形容。法国当时正上演著名小说家杜尔夫写的《牧羊女亚司泰来》,当主人公雪拉同身着一袭青色衣裳出场时,人们认为只有这种青色才能与之媲美,于 是“雪拉同”成了欧洲人对青瓷的美称。

南宋龙泉青釉三足炉 老窑瓷博物馆藏

记录西方与中国瓷器贸易的《葡萄牙王国记述》一书称:“龙泉青瓷是人们所发明的最美丽的东西,看起来比所有的金、银、水晶都更可爱。”一千多年来,龙泉窑深入到人们生活、艺术的方方面面,产品制作规整、造型端庄优雅、釉色柔和含蓄,符合儒家文化思想,极具艺术之美。

南宋龙泉青釉水盂 老窑瓷博物馆藏

水车伴随着流水声仿佛把我们带入历史长河,当代窑工将柴火投进龙窑,那熊熊的窑火飘出窑门,又似穿越时空隧道把我们带入古代的窑场……龙泉窑遗址之密集,堆积之丰富,产品之精美,无不让人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和祖先惊人的智慧及伟大创造,同时也感受到文化遗产保护责任的重大。2009年9月30日“龙泉青 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这一文明成果与世人共享。

越窑青瓷 久而弥张

五代越窑青釉刻花盏托 首都博物馆藏

越窑青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倍受人们的赞赏和青睐,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越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越瓷不但是供奉朝廷的贡品之一,而且又是唐代的一种重要的贸易陶瓷。同时与唐代精美工艺品和文苑艺术交相辉映,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

五代越窑青釉刻鹦鹉纹温碗 首都博物馆藏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越窑持续烧制了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窑系。

唐朝越窑青釉海棠式碗 上海博物馆藏

唐代的陆龟蒙曾这样赞美越窑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的文人雅士喜欢饮茶。越窑青瓷温润如玉的釉质,青绿略带闪黄的色彩能完美地烘托出茶汤的绿色。因此越窑青瓷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盛行的饮茶风尚对越窑青瓷的形制也有所影响。唐代早期以瘦高的立型器为主,到了唐代晚期出现了荷叶式、花口式的盘和碗。

东晋时期越窑系青釉龟形砚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瓷器装饰以光素为主,也有划花、刻花、堆贴和镂空的纹饰。以划花为多。常见的纹饰是花鸟、水草和人物等。线条流畅简洁,纤细生动。晚唐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被称作“秘色瓷”,釉面青碧,晶莹润泽,如宁静的湖水一般,清澈碧绿。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清晨,一曲青釉享受自然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