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品行業爲什麼在熊市獲得高估值

調味品行業有理性消費,剛性消費和處於消費升級中前期的三個特點,這三個特點決定了行業的龍頭公司在經濟不好時期能實現戴維斯雙擊

習慣性及理性消費

調味品的主要購買者是家庭主婦和廚師,這兩種人都是非常典型的理性及習慣性 消費者,是基於品牌,使用性能,價格等多方面的因素來購買調味品 的。另外習慣性因素佔比很大,消費者傾向於去最常去的,離家最近的商店買調味品。消費者同事、朋友或者親屬推薦的地方,及報紙、廣告傳單上的促銷活動對他們同樣有吸引力。只有少部分 是隨意性逛街購買,並在商超產生衝動性購物。

偏好溢價

調味品本質的第一層是調味功能。滿足的是消費者差異化的需求。所謂眾口難調, 調味本來就是滿足的大眾的差異需求,不同的人的飲食習慣不同,調味品解決的是各自的問 題,因此一般的調味品公司都有 100 個以上的品種,國內的龍頭海天有超過 200 個品種, 成熟國家的巨頭味好美等有超過 500 種產品。這個是任何一個食品子行業不具備的。

調味品就是解決多元化,眾口難調的問題,因此滿足不同人的需求是 這個品種的關鍵所在,差異性無處不在,這就為產品的溢價空間帶來支持,這背後的邏輯是 在調味品習慣性消費的大背景下,有人願意為自己的偏好支付更多的溢價。因此我們發現調 味品的利潤水平在食品中是比較高的。

調味品利潤率領先

調味品行業為什麼在熊市獲得高估值

剛性消費

從和經濟的相關係數看,調味品是僅次於乳製品的剛性最強的產品,因為家庭必備,餐飲企業也必備。

調味品行業為什麼在熊市獲得高估值

經濟不好時期,調味品公司表現優異

不管是美國的味好美, 還是日本的龜甲萬,亦或是中國的恆順,中炬高新等,在經濟不好或者轉型階段都表現的非 常好。 以味好美(美國)為例,結合所在國(美國)經濟“好”與“不好”時期的情況,進行分析。

其中美國經濟好的時期選擇的時間段是 1994-2000 年(克林頓兩個執政任期間), 該階段經濟增速均值在 5.9%,經濟不好的階段是 2008 年到 2012 年(2008 年金融危機開 始後的 4 年),該階段濟增速均值在 2.3%。

(1)在經濟“好”和“不好”的時候,調味品龍頭公司投資價值差別很大,經濟好的時候調味 品公司投資價值一般,難以取得超額收益(味好美沒有超額收益),絕對收益也有限。但是 在經濟低迷期間調味品龍頭公司均取得了兩位數以上的超額收益和絕對收益。

(2) 海外市場調味品龍頭公司在經濟增長低迷時,業績增速大幅超過經濟增速(味好美 的年化增速超越經濟 5.3 個百分點),體現出很強的防守性能。

(3)海外市場調味品龍頭公司在經濟增長低迷時,市值增幅遠超過同期指數增幅,而且一 般是既有較高的絕對收益(味好美獲得了 26%的年化絕對收益率),又有較高的相對收益(味 好美獲得了 23%的年化超額收益率)。體現出很好的價值效用。

(4)海外市場調味品龍頭公司在經濟低迷時,實現了戴維斯雙擊,即市值增速大於業績增 速,調味品龍頭的估值得到了有效提升,投資價值被凸顯。

恆順,中炬高新過去一年的市值表現以及中報創造出驕人的收入增速能說明國外的經驗在 國內也是適用的。

傳統調味品具良好格局

縱觀食品眾多子行業,調味品行業目前外資進入程度可能是最低的,而集中度也是最低的之 一,行業前十名中僅有太太樂(雀巢)和李錦記為外資。這樣的行業格局是非常好的,和乳製品行業 10 年前的格局非常像。

海天之所以可以成長為一個大公司,就是因為 在海天發展的時候沒有另外一個或者幾個巨頭對他施加壓力。 此外,雖然海天的上市對於整體調味品行業的公司都會有一定影響,因為海天的渠 道確實遠強於所有調味品公司。但是對中炬的影響並不大,正面的 PK2-3 年比較難看到。

(1)調味品行業因差異而生,中炬高新和海天有明顯差異化

(2)行業空 間很廣闊,短期內還 PK 不到一起去,不管是醬油還是其他調味品,考慮到海天現在也只佔有整個調味品行業不到 5%的份額,短期內還不會和差異化的中炬高新有正面 PK。(作者:白髮林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