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之所以山寨泛濫,或許真正的原因是因爲窮

對於拼多多這個軟件,從它發佈以來,我一直報以厭煩的態度

理由:裡邊買的東西實在是太LOW,包括軟件界面,軟件體驗方面,方方面面都很LOW的感覺

一直以來覺得只是中老年人打發閒散日子的購物平臺,居然前些日子在美國上市了。

而且,引來了人民的口誅筆伐,儘管當中絕大多數,甚至沒有親手買過一次東西。

拼多多之所以山寨氾濫,或許真正的原因是因為窮

為何成為“過街老鼠”

每一個事件的爆發,無異於兩個維度:“參與門檻低”“時間跨度”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火箭少女孟美岐、吳宣儀入團一個多月即退團、楊超越鯉魚體質等等這類新聞,大家基本上都熱於轉發,因為參與門檻很低,所以熱度就會很高;

而前段時間的疫苗風波,由於和廣大人們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所以參與程度就好,門檻低,自然就會飽受熱議

總體來說,當一個事件的參與門檻低,時間跨度比較短,而且這個事件與所有的利益都緊密相連,則該事件本身自帶流量體

拼多多就是這樣,一上市,即可引來全民熱議,一個市值200多個億的,充滿各種山寨貨的購物平臺,想不火都難

拼多多之所以山寨氾濫,或許真正的原因是因為窮

APP為何普天遍地山寨貨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拼多多還沒上市之前,就有很多人給這個軟件上販賣的商品截圖,而我也在網路上找到了一些

一個“難以置信”的現象:所謂海信其實是海信智能;所謂三星,其實是星王牌、SMAASUNG;而松下,則是類似松下智能;另外,創維也變成了創維雲視聽等等。

各種各樣的山寨名稱充斥著你的眼睛

關於這些商標,在中國商標網查詢顯示結果,他們的註冊地址全都指向一個地址:廣州番禺大石地鐵站附近的村子裡

這些“偽名牌”究竟藏匿於何處

拼多多之所以山寨氾濫,或許真正的原因是因為窮

“在大山村那邊有一條街,你可以看到電視機的每一個零件,包括最重要也最值錢的液晶屏。當你買了這些所有需要的零件後,還可以讓檔口老闆幫你組裝,一臺高配置‘電視機’的誕生,也就30分鐘的事兒”當地村民介紹

隨意走進一個店家,問了下他們的經營狀況,某店主告訴我,他們的液晶屏可以賣給大廠。如果有其他人或者客戶需要,也可以幫他們組裝,反正只要有零件,通通沒有問題。問到網上例如拼多多平臺上賣的電視是不是它們生產的,實際上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大部分都是通過這條街的商家進行組裝,然後找個相似度極高的牌子貼上去。

組裝電視機已經是大石這條村子的成熟產業,以21寸A屏(質量好的叫A屏,有壞點叫B屏)舉例,從零件到組裝、包裝,成本不過250元左右。因此,拼多多上那些低價電視,也就是這麼來的,而且商家還不虧。

山寨產業的由來,還不是因為窮?

年薪十萬的你即使覺得窮,但是有個事實必須知道:在中國,能夠達到年薪十萬的人群已經劃分為高收入人群。所以當你時不時需要一杯星爸爸續命的時候,殊不知,其實你已經不是社會底層,更多的中國人掙扎在生活的底線。

拼多多之所以山寨氾濫,或許真正的原因是因為窮

在這張廣州的某城中村鳥瞰圖中,裡邊充斥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作坊

工人們個個窩在一個個小小的生產車間

在這些城中村裡,都市的繁華似乎永遠不能真正地屬於他們,眼前的景象感覺瞬間回到了20年代末,實際上,中國的城鎮化發展並沒有想象中的美好。

早在今年4月初,就有媒體問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有人認為,拼多多不是消費升級,而是消費降級。”

黃崢回答:“消費升級不是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讓安徽安慶的人有廚房紙用,有好水果吃。”

黃崢口中的安徽安慶是一座典型的三線城市,總人口530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為26502元,平均每月2208.5元,還不如全省平均水平。

還有一組數據是,安慶的城鎮居民,每年的消費性支出為15030元,平均每月在食品上花費445.9元,衣著僅為90.6元。而安慶的農村居民生活則更加拮据,每月吃飯花248元,衣服為28元。

所以說,拼多多上2.9元一條的褲子,怎麼會愁銷量?

因為窮,所以有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