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的哲學與馬克思有哪些不同之處?

《神聖家族》與《德意志意識形態》

《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是列寧最主要的哲學著作,正如這本書的副標題所言“對一種反動哲學的批判”,列寧在書中通過對經驗批判主義進行系統的批判,充分闡發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這本書裡的許多觀點都是依據馬克思與恩格斯的著作來提出的,可謂一脈相承。但在認識論方面,列寧進一步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

列寧說:“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說是從費爾巴哈那裡產生出來的,是在與庸才們的鬥爭中發展起來,自然他們特別注意的是使唯物主義哲學向上發展,也就是說,他們所特別注意的不是唯物主義認識論,而是唯物主義歷史觀。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著作中特別強調的是辯證唯物主義,而不是辯證唯物主義,特別堅持的是歷史唯物主義,而不是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與恩格斯發揮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著作是《神聖家族》,這本書的寫作目的是為了“幫助廣大讀者識破思辨哲學的幻想”。馬克思與恩格斯認為自從黑格爾死後,他的哲學體系經歷了一個“絕對精神”的瓦解過程,分為青年黑格爾學派和老年黑格爾學派兩個派別。青年黑格爾學派有三個代表人,他們分別是費爾巴哈、鮑威爾施蒂納

,在這三個人之間,他們的思想又有區別。費爾巴哈用是否符合人的本質來對待思想,鮑威爾批判的對待思想,施蒂納則從頭腦中拋棄思想以便拋棄現實。這三個人的共同之處是他們的鬥爭是在純思想領域內進行的,沒有進入到現實、實踐的領域中。但有一點是明確的,費爾巴哈是唯物主義者,而鮑威爾和施蒂納是唯心主義者,前者稱為人本學,後者稱為思辨哲學。

列寧的哲學與馬克思有哪些不同之處?

費爾巴哈

《神聖家族》先是對鮑威爾、施蒂納乃至黑格爾本人的唯心主義思辨哲學進行批判(書中將鮑威爾等人稱為“批判的批判”)。揭露思辨哲學的實質就是“把感性世界變成了赤裸裸的觀念。”“用自我意識來代替人”。鮑威爾等思辨哲學家把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的主觀唯心主義傾向推向極端,變成“絕對唯心主義”。鮑威爾不僅宣佈哲學是絕對精神的定在,而且還宣佈他自己(哲學家)就是絕對精神本身;與黑格爾不同,思辨哲學的絕對精神也不是事後才通過哲學家的意識去創造歷史的,而是事前就有意識地在扮演創造歷史的角色了。

所以《神聖家族》說“鮑威爾先生最先是一個神學家,但並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神學家,而是一個批判的神學家或神學的批判家。”《德意志意識形態》更是說:“從施特勞斯到施蒂納的整個德國哲學批判都侷限於宗教觀念的批判。他們的出發點是現實的宗教和真正的神學。”因此他們的結論必然是:“宗教的統治被當成了前提。一切佔統治地位的關係逐漸地都被宣佈為宗教的關係,繼而被轉化為迷信——對法的迷信,對國家的迷信等等。”

列寧的哲學與馬克思有哪些不同之處?

青年黑格爾學派

在這種時候,對宗教的鬥爭就變成了實踐的需要。許多最堅決的青年黑格爾分子被推到英法唯物主義一邊,跟自己的學派體系發生衝突。唯物主義者費爾巴哈作為其中的佼佼者,登上哲學的舞臺,出版了《基督教的本質》一書,對思辨哲學進行系統批判和揭露,馬克思與恩格斯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才轉向唯物主義的。

晚年恩格斯在《路德維希 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說:“這時,費爾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質》出版了。它直截了當地使唯物主義重新登上了王座,這就一下子消除了這個矛盾.....這部書的解放作用,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才能想象得到。那時大家都很興奮:我們一時都成為費爾巴哈派了。馬克思曾經怎樣熱烈地歡迎這種新觀點,而這種新觀點又是如何強烈地影響了他(儘管還有種種批判性的保留意見),這可以從《神聖家族》中看出來。”馬克思在《神聖家族》中把唯物主義者費爾巴哈視為推翻黑格爾思辨唯心主義體系的第一人,說:“只有費爾巴哈才是從黑格爾的觀點出發而結束和批判了黑格爾的哲學。費爾巴哈把形而上學的絕對精神歸結為‘以自然為基礎的現實的人’,從而完成了對宗教的批判。同時也巧妙地擬定了對黑格爾的思辨以及一切形而上學的批判的基本要點。”

這樣,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就確定了馬克思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方向。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在自然觀歷史觀上存在雙重的缺點,自然觀方面主要表現為形而上學機械性,歷史觀方面則是披著唯物主義面紗的唯心主義。因此,在費爾巴哈的基礎上對唯物主義做出進一步的發展和貫徹尤為必要,而最必要的就是把費爾巴哈在歷史領域的唯心主義糾正過來,這樣《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就誕生了,前者是後者的提綱。

《德意志意識形態》說:“當費爾巴哈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的時候,歷史在他的視野之外;當他去探討歷史的時候,他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在他那裡,唯物主義和歷史是彼此完全脫離的。”費爾巴哈不是唯物主義活動家,而是唯物主義理論家,這一點是致命的。當他看到社會歷史領域中的苦難民眾時,他不是投入變革社會的實踐中去,而是訴諸全新的宗教,求助於“最高的直觀”和觀念上的“類的平等化”,這種思想與唯心主義並沒有區別。因此,《德意志意識形態》說:“正是在共產主義的唯物主義者

看到改造工業和社會結構的必要性和條件的地方,他卻重新陷入唯心主義。”後來,馬克思與恩格斯成功克服了費爾巴哈的這種唯心主義,發現了歷史唯物主義。

列寧說:“他們(馬克思和恩格斯)責備費爾巴哈沒有把唯物主義貫徹到底,責備他因個別唯物主義者犯有錯誤而拒絕唯物主義,責備他同宗教鬥爭是為了革新宗教或創立宗教,責備他在社會學上不能擺脫唯心主義的空話而成為唯物主義。”在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在唯物主義認識論方面傾向於歷史觀,用唯物史觀對抗唯心史觀,發展出了歷史唯物主義(這一時期的哲學著作有《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神聖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哲學的貧困》等);在70年代,由於自然科學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馬克思與恩格斯自然科學水平進一步提升,又得以在自然觀方面用辯證法來克服了形而上學,發展出了自然辯證法(這一時期的哲學著作有《反杜林論》《自然辯證法》《資本論及其手稿》)。共同構成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體系。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

列寧對馬克思唯物主義的發展就是將歷史唯物主義和自然辯證法統一起來,從更普遍的高度去論述辯證法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因為列寧的哲學論敵與馬克思、恩格斯並不一樣,馬克思與恩格斯並不是直接向唯心主義者鮑威爾等人開戰,因為這個任務已經由費爾巴哈解決了,馬克思與恩格斯的任務是向舊唯物主義者費爾巴哈開戰——特別是在歷史領域,克服費爾巴哈的唯心史觀;在自然科學領域也同樣如此,恩格斯也並不是向那些反自然科學的唯心主義作戰,而是把批判的矛頭對準膚淺的杜林以及各種機械唯物主義的自然科學家,自然科學與自然辯證法雖然都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上,但自然辯證法是自覺的唯物主義而自然科學只是自發的唯物主義,所以恩格斯說自然科學家都是“羞答答的唯物主義者”,總是在不恰當的時候滑向唯心主義中去。

列寧的哲學與馬克思有哪些不同之處?

恩格斯

從這種歷史特點來看,馬克思與恩格斯在認識論領域中的主要論戰對象是舊唯物主義者,他們是從對舊唯物主義的批判中發展出新唯物主義;而列寧時代則完全不同,“這時候資產階級哲學已經專門從事認識論的研究了,並且片面地、歪曲地接受了辯證法的若干組成部分(例如,相對主義),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保護或恢復下半截的唯心主義,而不是集中於恢復上半截的唯心主義。”站在馬克思唯物主義哲學面前的敵人不再是舊唯物主義,而是各種試圖公開的或隱蔽的唯心主義,這些唯心主義要麼公開與馬克思主義為敵,比如阿芬那留斯之流,要麼是巧妙的、偽造的、冒充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比如馬赫主義者、實在論者以及當代各色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基於此,列寧主義的唯物主義認識論必然要站在更廣的領域、更普遍的領域去捍衛馬克思主義,完成這個捍衛任務的就是《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