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澤東選集》:矛盾論

矛盾論(原文精選)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一九三七年八月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

一、兩種宇宙觀

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

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

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它事物互相聯繫著和互相影響著。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

唯物辯證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並不排除。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讀《毛澤東選集》:矛盾論

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三、矛盾的特殊性

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

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

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

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事物發展過程的根本矛盾及為此根本矛盾所規定的過程的本質,非到過程完結之日,是不會消滅的;但是事物發展的長過程中的各個發展的階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區別。這是因為事物發展過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質和過程的本質雖然沒有變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長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採取了逐漸激化的形式。並且,被根本矛盾所規定或影響的許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暫時地或局部地解決了,或者緩和了,又有些是發生了,因此,過程就顯出階段性來。如果人們不去注意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人們就不能適當地處理事物的矛盾。

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須在其聯結上、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必須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

研究所有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帶主觀隨意性,必須對它們實行具體的分析。離開具體的分析,就不能認識任何矛盾的特性。我們必須時刻記得列寧的話:對於具體的事物作具體的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係,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係。其共性是矛盾存在於一切過程中,並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矛盾即是運動,即是事物,即是過程,也即是思想。否認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認了一切。

讀《毛澤東選集》:矛盾論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任何過程如果有多數矛盾存在的話,其中必定有一種是主要的,起著領導的、決定的作用,其它則處於次要和服從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不能把過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須把它們區別為主要的和次要的兩類,著重於捉住主要的矛盾

我們承認總的歷史發展中是物質的東西決定精神的東西,是社會的存在決定社會的意識;但是同時又承認而且必須承認精神的東西的反作用,社會意識對於社會存在的反作用,上層建築對於經濟基礎的反作用。這不是違反唯物論,正是避免了機械唯物論,堅持了辯證唯物論。

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如果不研究過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這兩種情形,也就是說不研究這兩種矛盾情況的差別性,那就將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體地懂得矛盾的情況,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的方法。這兩種矛盾情況的差別性或特殊性,都是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世界上沒有絕對地平衡發展的東西,我們必須反對平衡論,或均衡論。

讀《毛澤東選集》:矛盾論

五、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矛盾著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沒有和它作對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條件,雙方之間有同一性,因而能夠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

事情不是矛盾雙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還在於矛盾著的事物的互相轉化。這就是說,事物內部矛盾著的兩方面,因為一定的條件而各向著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轉化了去,向著它的對立方面所處的地位轉化了去。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第二種意義。

一切矛盾著的東西,互相聯繫著,不但在一定條件之下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而且在一定條件之下互相轉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義。

兩個相反的東西中間有同一性,所以二者能夠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這是說的條件性,即是說在一定條件之下,矛盾的東西能夠統一起來,又能夠互相轉化;無此一定條件,就不能成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轉化。由於一定的條件才構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說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矛盾的鬥爭貫串於過程的始終,並使一過程向著他過程轉化,矛盾的鬥爭無所不在,所以說矛盾的鬥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讀《毛澤東選集》:矛盾論

六、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對抗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鬥爭的一切形式。

矛盾和鬥爭是普遍的、絕對的,但是解決矛盾的方法,即鬥爭的形式,則因矛盾的性質不同而不相同。有些矛盾具有公開的對抗性,有些矛盾則不是這樣。根據事物的具體發展,有些矛盾是由原來還非對抗性的,而發展成為對抗性的;也有些矛盾則由原來是對抗性的,而發展成為非對抗性的。

七、結論

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它是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的。

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

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於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然而矛盾的鬥爭則是不斷的,不管在它們共居的時候,或者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都有鬥爭的存在,尤其是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鬥爭的表現更為顯著,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

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區別;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鬥爭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種不同的鬥爭形式的區別。否則就要犯錯誤。

讀《毛澤東選集》:矛盾論

科彼默評析

科彼默一直認為矛盾論是整個毛選中內容量最大、哲學思辨性最強且又是最值得細細品味的一章。矛盾論和實踐論一樣,發佈的背景都是為了反對教條主義,而這篇邏輯性極強,透露著極大的辯證唯物主義光輝的文章,也給人帶來了諸多行為處事的根本性思考。科彼默梳理本文對現實工作生活的啟發如下:

1.認識到矛盾的普遍性,不迴避矛盾。事物是發展的,且又是以各種形式的矛盾推進著的,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無論是個人發展成長,或者企業組織經營,乃至國家進步,都必然是在矛盾運動中前行的。希望一切都是坦途,靜止運動式地前行,是一種機械且幼稚的形而上學思想,是必須儘快摒棄的。沒有什麼發展進步是理所當然,面對矛盾是必然的選擇!

2.認識到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點很有用,且應該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提醒到自己!我們人的一個慣性,總會喜歡那些自己覺得舒服的東西,經驗主義就是其中之一。不能刻舟求劍,生搬硬套方法論,即使包括我們學毛選,也必須是做到活學活用,將毛選具體應用到個人、企業的實際環境中進行分析,才有可能真正分析出有用的東西!

3.把握重點論,抓重點!這對於我們個人的工作方法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在工作開始前,就應該做好優先級分類,分析哪些工作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哪些是緊急的,哪些是不緊急的,排好解決問題的次序,優先解決主要矛盾,才有可能把工作切切實實地高效做好。時刻記住抓重點,要事優先!

4.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不同階段的不同方面,矛盾可能是相互轉化的,因而對於工作生活各種矛盾形式的把握,必須在同一性和鬥爭性的基礎上進行理解。是敵是友,是正是反,都沒有絕對。

5.正確理解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不能把對抗當做矛盾的唯一形式,雖然說許多矛盾最終都可能演變為對抗,但對抗並非必然的選擇。我們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如果“一言不可就開幹”,那麼就是對矛盾狀態的把握出現了問題,變得機械和激進。關於“對抗”的定位把握不準的案例,其實我們過去已經有了教訓,而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依然需要繼續警醒自己理性分析該問題。

讀《毛澤東選集》:矛盾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