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严打培训机构谁在偷着乐?俞敏洪道出端倪!

教育部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有些反向“供给侧改革”的味道。不是优化供给,而是弱化供给,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政策性供不应求,不经意间为大机构做了一次“饥饿营销”,却没能触及到公立重点校强势垄断升学话语权的本质问题。

教育部严打培训机构谁在偷着乐?俞敏洪道出端倪!


2018年9月1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对培训机构治理整顿的风声越来越紧。

其中特别强调培训机构的退出机制,将教师资格证、授课内容、进度安排等敏感尺度作为备案条件,未达标者将失去经营资格。

不过,与此同时,2018年的暑假培训班逆势上扬、异常火爆,很多机构还抬高了价格,依然供不应求。

市场的刚需局面有数据支撑。《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的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生中,有近一半参加各种课外班,而且很多家长和学生就是冲着超纲内容去的。


教育部严打培训机构谁在偷着乐?俞敏洪道出端倪!


众所周知,资源配置越来越向少数“重点”教育机构流动,从而一再抬高入学门槛。

进入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常规教育似乎已经无法满足入学要求了。

显然,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供给方的激烈竞争,有助于降低需求方(消费者)的成本。

而教育部的介入,有些反向“供给侧改革”的味道。不是优化供给,而是弱化供给,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政策性供不应求——政策限制造成培训师资、项目供给下降。

问题的核心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公立教育重点校,形成对优质生源的垄断,掌握生源选拔(升学)的话语权。

校外培训只是这种垄断地位的供应链延伸,却首当其冲,成了体制问题的牺牲品。


教育部严打培训机构谁在偷着乐?俞敏洪道出端倪!


当然,规模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中,供给方并不一定都是受害者。

在2018年8月下旬亚布力论坛峰会上的演讲中,俞敏洪评论民企经营形势的同时,蜻蜓点水地提及教育部有关整治培训机构的问题:

国务院在上个礼拜的时候出了整顿教育培训机构的文件,恨不得一天之内把教育培训领域的混乱局面掰回来。政策的用心是好的,但实际执行过程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企业有回旋和调整的机会。

显然,俞总对政策的突然袭击有些耿耿于怀,突如其来的打击显然给大型培训机构也带来了损失和风险。

而“混乱局面”则有些含含糊糊,表面上像是顺着政策走向对治理整顿表示赞同,而潜台词更为丰富。


教育部严打培训机构谁在偷着乐?俞敏洪道出端倪!


​校外培训是民营企业主导的、竞争相对充分的细分市场,即使是大机构,市场占有率也并不高。

而教育部的严打政策,显然对危机公关能力弱的中小型机构不利,而大型机构虽然也蒙受损失,但毕竟“家底厚”,短期“输得起”。

政策性不可抗力客观上为大品牌扫除了一部分竞争对手,从而有助于形成局部垄断。换句话说,“不混乱的局面”应该是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仍有表面文章之嫌,而且不经意间为大机构做了一次“饥饿营销”,却没能触及到公立重点校强势垄断升学话语权的本质问题。

教育部严打培训机构谁在偷着乐?俞敏洪道出端倪!

国际教育知名专家,尚德在线教育海外合作高级总监,资深自媒体人,著有《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欧洲情调之旅》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