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衝突,往往都是身邊最親近的人

矛盾衝突,往往都是身邊最親近的人

人們說,和誰走的太近,都是一場災難。但是,有些關係即使不用走的太近,也避免不了摩擦的產生。比如,親人之間。

都說距離產生美,親人之間再怎樣保持距離,因為有血緣關係的存在,也避免不了瓜葛,割不斷的親情就有扯不清的矛盾。

特別是兒女多的家庭裡,因為沒有邊界,沒有規則,如果再有不明事理的父母,在各種矛盾和利益面前,就足以將親情至於混亂不堪,紛爭不斷的狀態。

親人之間沒有邊界就沒有距離,相互侵犯,干涉,矛盾紛爭就避免不了。但邊界在父母都健在的情況下又很難界定。即使兄弟姐妹之間能夠分清你我,能夠親兄弟明算賬,一家之主的父母也不會坐視不管,他們總要干涉其中,讓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化,希望兒女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而父母又很難做到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兒女,他們總會有偏心,有冷落。這就造成被偏心的有恃無恐;被冷落的心生不滿,日積月累下矛盾逐漸產生。當牽扯利益時,本就脆弱的親情,根本不堪一擊。

矛盾衝突,往往都是身邊最親近的人

親人之間更是難以建立起規則,規則雖然看似有些不近人情,卻更為理性。有理性的存在,就可以避免沒有是非的任性,而親情往往都是沒有規則可循的,任性也往往主導著親情的走向。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只有任性沒有是非沒有規則可言的親情,任誰也難以理清頭緒,就只好由著任性將家庭矛盾日益複雜化,變得糾纏不清。

比如,前段時間媒體報道的,江蘇揚州江都樊女士的親生母親,堵在她家門口7,8個小時,讓她掏錢幫她弟弟還債的事,就上演了一出現實版的樊勝美家庭鬧劇。

樊女士九歲時,親生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改嫁,於1996年生了同母異父的弟弟。2017年,樊女士親生父親的老宅拆遷,分得了三套房產和部分補償款,由於翻建房屋時繼父出了力,樊女士同意將三套房屋賣了二百多萬,給母親和繼父48萬作為養老錢。2016年年底,樊女士才知道,弟弟在外面欠債一百多萬。幫弟弟還清了百萬債務後,沒多久,母親又找上門要錢,說弟弟又欠錢了,無奈的樊女士又給了弟弟8千元。事情遠沒結束,之後弟弟再次欠錢,母親再次找上門要錢,樊女士堅決不肯再給,便發生了母親堵門的事。

矛盾衝突,往往都是身邊最親近的人

這件事情就足以說明,一個不明事理,任性的母親,對家中兒女造成的影響。這樣的母親就是在禍害兒女,培養出不成器的兒子,又不斷算計女兒,繼續縱容兒子為所欲為,沒有章法。

這樣的事例在國人的家庭裡並不是個例,家庭矛盾不斷,很大一部分原因都與不明事理的父母脫不了關係。父母不公,兒女不和,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父母更像是一根無形的紐帶,讓兒女之間因為父母的健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根紐帶可以用理性去維護,也可以用任性去幹涉。顯然結果會截然不同。

親人之間應該有界限,界限可以讓親情保持適當距離,有距離才能有尊重,親情關係才能朝著美好而長久的方向發展。

親人之間更需要建立一定的規則,規則可以讓親人之間有約束,有理性,特別是牽涉利益時,不至於糾纏不清,你爭我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