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一」蒌蒿,引发的苏轼诗句新解,老知识又一次被颠覆

以草开篇先
「卅一」蒌蒿,引发的苏轼诗句新解,老知识又一次被颠覆此草是芦蒿中的一个品种:碎叶蒿


「卅一」蒌蒿,引发的苏轼诗句新解,老知识又一次被颠覆除可食用外,其它功效:
「卅一」蒌蒿,引发的苏轼诗句新解,老知识又一次被颠覆开始今天的正

​题:

《惠宗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以我的词汇量赞美本诗:春江晚景真是美啊!虽然显得很贫乏,但我会瞎忽悠啊。下面分句解释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

三两枝:是指桃枝有三两重。三两是个很轻的概念,所以不禁风雨,无法托住桃花,而使桃花“零落成泥碾作尘”。

此句表示诗人“伤春易逝”的无力感。

②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句是三个名词:春江,暖水,先知鸭。鸭先知:并不是鸭先知道水是热的,因为此句序列“水暖”在前,“鸭先知”在后,所以知道已经发生的事不算先知。我认为“鸭先知”是指“受神启示而预言未来的先知”之先知鸭,先知鸭在下两句会揭示。

此句是诗人感慨自己不如鸭,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③蒌蒿满地芦芽短

蒌蒿、芦芽虽可食用,但并非一年到头都可食用,老了就不能吃了。“满地”的意思是荒芜的不像样。

苏大师当时肯定在想“吃完了这茬,可以养小龙虾吗!?”

④正是河豚欲上时

「卅一」蒌蒿,引发的苏轼诗句新解,老知识又一次被颠覆

重点来了!鸭先知:蒌蒿芦芽河豚可以同吃!这点苏轼也知道,但是他以为鸭先知不知道他知道。

“河豚欲上”应为倒装句“欲河豚上”,河豚味美世人皆知,“欲河豚上钩、上锅”就理所当然了。

此句更附合诗人由阴沉变愤恨甚至大杀四方的心情。

“桃花不常开,先知也狂笑,有了满地蒌蒿,吃光河豚,我让你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