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话》:人民网上“发帖求雨”,救了一个脐橙之乡

近期央视《热话》栏目和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合作推出一个全新的版块“解决了吗”,9月16日这一版块正式与全国的观众见了面。从今往后,各地政府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群众诉求、落实群众意见建议背后的暖心故事,将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


央视《热话》:人民网上“发帖求雨”,救了一个脐橙之乡

真灵!“上网求雨”救了差点绝收的橙子

“上网求雨”真的带来降雨,还救了差点绝收的橙子?这就是第一期“解决了吗”讲述的故事。

央视《热话》:人民网上“发帖求雨”,救了一个脐橙之乡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是有名的脐橙之乡,辛家坪村的不少村民都是橙子大户,橙子就是他们的“致富果”。但是,今年7月以来,村里一滴雨都没有下,有些果树甚至就要绝收了,果农们面临着血本无归的境况。“要是来一场及时雨,能够有效地缓解旱情,就好了”,水田坝乡乡长秦愚汉感叹道。

就在这种怎么也不下雨的时候,村里的宋先生提议上网“求雨”。于是,他焦急地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发帖求助,“我是水田坝乡辛家坪村村民,由于今年长期干旱,现在饮水困难,橙子受损严重,希望相关部门能进行人工降雨,让旱情得以缓解”。

令宋先生没想到的是,留言发出后没几天,秭归县气象局就给他打来了电话,告知气象局正在想办法实施人工降雨。原来,宋先生在《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后,宜昌市委督查室把这一问题交办给了秭归县气象局,气象局赶快和网友宋先生取得了联系。

为了能给辛家坪村多降点雨,秭归县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放弃回家,住在山上等待云层的到来。杜春宜是其中坚守在山上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介绍说,在山上,他和两名同事想吃饭的时候就弄快餐面,睡觉只得挤在不到3平方米的车里,一等就是20天。他说:“晚上休息不好,有时候刚想睡就来了云,又要准备作业”。

9月5日,云层终于来了,村里的果农们终于等到了降雨、看到了希望。村民老胡回忆说,下雨时,“有的人唱歌,有的人跳舞,村里人都高兴得不得了!”

宜昌市委办在公开回复中表示,针对出现的旱情,秭归县气象局于7月下旬开始利用高炮、地面碘化银播撒站以及流动式火箭增雨车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截至8月22日,共开展增雨作业132站次,发射碘化银炮弹3921发、燃烧焰条200余根、火箭弹26枚。最近,秭归县气象局2台流动式火箭增雨车在江北抓住时机开展了3次增雨作业,在8月20日水田坝乡石垭村作业后,辛家坪村降雨达15-20毫米,增雨效果明显。

有了人工降雨,果农终于不用再害怕干旱了。

此外,房屋开裂、建好的幼儿园因没有路不能使用、村子里几十年来一直不通自来水等群众提问,也获得了关注。期待这些问题也能够尽快得到解决。(杨伊)

栏目介绍: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创办于2006年8月,现为唯一一家覆盖全国的网上干群互动平台。栏目为各省、市党政“一把手”及所有县委书记开通版面,供网民与领导干部进行网上沟通交流。截至目前,已有61位省委书记省长、2500多位市县“一把手”通过栏目公开回复网民留言,全国内地31个省区市全部开展网民留言办理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