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隨著電影《芳華》的熱映,65式軍服再度閃亮登場,引起了人們的熱議——“那時的軍裝真好看!”是的,當年那“一身綠,三片紅”,曾讓多少人夢繞魂牽!即便今天,人們對紅領章的情結仍舊揮之不去,難以忘懷……

而當年所有的65式軍服,均由際華集團所屬的3502、3503、3504、3506等企業生產!這些當時隸屬於總後的軍工廠,用一件件軍服撐起了一代人的青春。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電影《芳華》宣傳片。

“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

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於種種原因,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65年6月1日取消了軍銜制,同時進行軍服改革。65式軍服就是取消軍銜制後裝備的制式服裝。

在正式取消軍銜制的前夕,《解放軍報》5月25日發表社論,題為《促進我軍更加革命化的重大措施》,其中有一段話:

軍銜制度取消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公安部隊所有部隊人員一律佩戴全紅五角星帽徽、全紅領章。新的帽徽、領章非常大方、樸素,突出了鮮紅的革命色彩。帽徽是一顆紅星頭上戴,象徵著黨和毛主席的領導;領章是革命紅旗掛兩邊,象徵著我軍非常無產階級化、非常戰鬥化。這種帽徽、領章非常鮮明地非常形象地體現了我軍的革命本質和光榮傳統。

當年6月1日,所有軍人摘下佩戴了將近10年的55式帽徽、領章和肩章。全軍上下無論男女官兵,一律佩戴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章,稱為“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從而體現官兵一致的革命傳統。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65式全紅帽徽、領章。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1965年6月1日,《解放軍報》頭版頭條文章。右圖為佩戴全紅帽徽、領章的陸、海、空三軍指戰員,背後是老紅軍,寓意為繼承革命傳統。

65式軍服主要內容大致如下:

軍帽:男、女軍人夏帽統一為有沿解放帽,冬帽為栽絨帽或剪羊絨帽。

軍衣:男軍人冬、夏服均為立翻領,衣襟扣為5粒褐色光面膠木扣。衣袋為內挖袋。幹部服為四袋,胸袋扣內藏;戰士服為兩胸袋,袋扣露於袋蓋之上。女軍人夏服為小開領,兩個下挖袋,3粒衣襟扣,冬服同男軍人。顏色——陸軍草綠色(國防綠),海軍灰色,空軍上綠下藍。面料——全軍不分官兵級別,一律夏服棉平紋布,冬服斜紋布。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65式陸空軍戰士服。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穿65式軍服的陸海空三軍指戰員。

識別標誌:帽徽為鋁製烤紅漆,初期固定方式為3點,後改為中間橫孔方式,用鐵絲穿在軍帽上;領章正面為紅色平絨布,背面為白棉布,有“部隊代號”“姓名”“血型”的印戳,為戰場上傷亡軍人採取救護、統計措施提供依據,分四周扎線(前期)和膠裱背(後期)兩種。

軍鞋:一般使用軍用膠鞋(即解放鞋)、軍用黑布鞋,幹部為皮鞋。夏季部分配發棕色涼鞋,1974年女戰士配發黑色涼鞋。冬季部分配發棉布鞋、翻毛皮鞋。

腰帶:分兩種。外腰帶(武裝帶)幹部為革制武裝帶,帶頭扣為鋼製鍍鉻,靠革制卡別調節長短;戰士為帆布武裝帶,帶頭扣鋼或鋁鍍鉻,靠金屬卡扣調節長短,1978年後換為和幹部相同的革制武裝帶。內腰帶(褲帶)為帆布或革制,靠金屬帶頭調節長短。

還有掛包、雨衣等。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芳華》劇照:布基膠面雨衣,從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我軍裝備了半個世紀。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芳華》劇照:初到軍營的何小萍第一次領被服裝具:軍衣有單衣、罩衣、襯衣、絨衣、棉衣、大衣、軍帽、軍鞋、襪子、手套等(按季節發放),還有一次發齊的棉被、棉褥、毛毯、蚊帳、雨衣、掛包、腰帶、揹包帶、毛巾、臉盆、水壺、飯碗、牙杯等,可謂一應俱全。

穿上“的確良”軍服小夥帥呆了!

65式軍服簡單實用,但是衣料過於單一。針對65式純棉軍服不耐穿和服用性能較差等情況,總後勤部組織有關單位從1969年開始,著手研究多種化纖與棉花混紡織物。經擔任不同任務的部隊試穿驗證,採用滌綸50%、錦綸17%、棉花33%混紡42/2×21平紋布穿用效果最佳。總後勤部1971年6月4日批准滌錦綸三元混紡布單衣定型和批量生產,定名為“71式軍服”,並於1973年裝備全軍。

這種俗稱“的確良”的滌、錦、棉三元混紡布新式面料與棉布相比較,具備挺括、不縮水、洗後易幹、顏色鮮豔、不易退色的優點,深受廣大官兵的歡迎。這是我軍軍服面料一個質的飛躍。“的確良”的原料聚酯纖維,英文名叫DACRON,是由美國公司杜邦公司生產的,中文名叫“大可綸”,在香港和廣東話發音就成了“的確良”。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的確良”軍服。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芳華》劇照中的“的確良”軍服。

一位叫張明的警察發表過一篇文章《的確良軍裝》,為我們講述了當年他在部隊時穿“的確良”軍服的經歷。

“換髮新軍裝了!”消息傳遍了整個軍營。戰士們日思夜想,早就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過去的舊式軍裝從裡到外都是用純棉布製作的,雖然質地柔軟透氣性好,但外表卻不挺括,尤其是下水過後,特別容易起皺紋,不平整又缺乏彈性。新軍裝的面料是“的確良”,一種滌綸的紡織物,與棉混紡,特點是耐磨、不走樣,容易洗和幹得快。這容易洗和幹得快對一個軍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

當然,對我們而言,新軍裝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挺括、平滑和光亮度高。這一點,年輕的士兵最有體會。當我們身穿綠色的“的確良”軍裝,再佩戴上鮮紅色的帽徽領章時,整個人都處在一種精神亢奮的狀態,心情也是晴朗的。

“的確良”軍裝改善了我軍65式軍服外觀。解放軍戰士穿著嶄新、鮮豔的“的確良”軍裝走在大街上,真是“帥呆了”!公眾的“回頭率”明顯提高。

說說文工團的演出服

有一點需要指出的,《芳華》片中不完全是“的確良”軍服,有些鏡頭裡穿的是文工團演出服,面料是毛料的,為毛嗶嘰或毛凡立丁,質感更加挺括、平坦、光滑、厚重,穿著效果當然要比“的確良”好。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毛料文工團演出服。

我軍在1955~1965年實行軍銜制期間,55式軍服校以上軍官禮服、常服均為毛料。取消軍銜制後,為節省開支和體現官兵一致,取消了毛料軍服。除海勤幹部、戰士仍發呢服外,全軍幹部、戰士軍服用料一致,均為棉布。

到了70年代初期,由於執行特殊任務的需要,我軍部分人員開始裝備毛料軍服,最早先從三軍儀仗隊開始。

1972年2月21日,為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派出了371名士兵組成的儀仗隊伍。這是中國歷史上儀仗隊執行任務最大的一次陣容。他們的毛料軍服、軍大衣是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新做的。此後,解放軍儀仗隊開始穿毛料軍服。但軍服樣式不變,仍是65式。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穿毛料軍服的解放軍儀仗隊,威風凜凜,充分顯示了大國威儀。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周恩來總理陪同尼克松總統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尼克松望著軍容嚴整、氣宇軒昂的儀仗隊稱讚說:“中國儀仗隊是我見過的最出色的一個。”

1972年4月8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批准總參謀部、總後勤部上報軍委《關於駐外武官處人員恢復毛料軍服的報告》,駐外武官開始配發毛料軍服:夏服為凡爾丁;冬服武官為華達呢,譯員為毛嗶磯。

此後不久,我軍軍樂團、專業宣傳隊開始配發毛料服裝。所謂專業宣傳隊,就是有正式編制的原文工團。按規定,大軍區以上單位及海軍艦隊、軍區空軍才有專業文工團。從“文革”初期開始,部隊各專業文工團均稱“宣傳隊”,如原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稱“北京部隊政治部宣傳隊”,海軍文工團稱“海軍政治部宣傳隊”,鐵道兵文工團稱“鐵道兵政治部宣傳隊”等等。軍以下部隊宣傳隊,是非正式編制的,稱“××部隊業餘宣傳隊”。

1974年8月16日,總政治部、總後勤部聯合下發《關於宣傳隊、軍樂團和儀仗隊演出服、禮服規定的通知》,規定從1974年6月起陸續換髮新的毛料演出服、禮服。

配發的範圍:凡是各軍區、軍兵種、各總部和海軍艦隊、軍區空軍經中央軍委批准定編的宣傳隊和總部的軍樂團、儀仗隊均按編制人數配發毛料演出服或禮服。其中,行政、勤雜和舞臺服務等不登臺演出的人員不配發演出服。

服裝制式:宣傳隊、軍樂團為幹部制式;儀仗隊按隊列要求為幹部、戰士兩種制式。

服裝用料:夏服為凡爾丁;冬服為毛嗶磯,大衣、栽絨帽為交織馬褲呢。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穿毛料服的解放軍軍樂團團員。

當時軍以下各部隊業餘宣傳隊不發毛料軍服。《芳華》片中的毛料演出服,就是有正式編制的宣傳隊配發的,而且應該是1974年以後。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穿毛料演出服的《芳華》劇組主要演員。

海軍恢復大沿帽和水兵服

65式軍服裝備後,經過幾年的實踐,暴露出一些問題,尤其是軍內外對海軍服裝意見較大。普遍認為65式海軍服過於單調,顏色和式樣與國際通用的海軍服裝相差較遠,不適應艦艇部隊特點。

1972年,海軍著手研究恢復1965年以前的軍服顏色與式樣,並於1973年7月14日向中央軍委請示報告。1974年4月4日,總參謀部、總後勤部聯合發出《關於海軍改革服裝樣式的通知》,決定1974年“五一”節海軍換髮新式服裝:夏服為上白下藍和全藍兩種,幹部服制式不變,戴大沿帽,女同志戴無沿軟帽,戰士恢復水兵服,戴水兵帽,夏服為布料。冬服為全藍色,幹部和陸勤戰士制式,艦艇上的部隊為藍色呢服,呢大衣,呢栽絨帽,戰士著水兵呢服,航空、陸勤部隊為棉服,布栽絨帽。水兵服領章改為長方形紅色小肩章。幹部腰帶顏色、樣式不變,與陸、空軍一致,戰士腰帶為藍色,樣式不變。艦艇上的部隊穿黑色鞋。

海軍換裝後全紅帽徽、領章不變,但由於水兵服沒有領子,領口位置是披肩,沒法戴領章。但“兩面紅旗”又不能取消,於是就將領章改為國際通用的方形肩章,仍是兩面紅旗。水兵服戴紅肩章,絕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74式水兵服(上白下藍)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74式水兵服(全藍)

這次部分改動的軍服(海軍軍服和全軍女軍人夏服)被稱作“74式軍服”,但還屬於65式軍服系列,只是65式軍服的“改良版”。1974年5月1日,74式軍服一經亮相,立刻引起軍內外廣泛關注。當時最神氣的莫過於海軍了。這次換裝,三軍中海軍變化最大,海軍服裝無疑是三軍服裝中最亮麗的。一位當年的海軍幸福地回憶道:“第一次穿上水兵服,我就和戰友一起外出,一路上招來了很多羨慕的目光,一些小朋友跟在我們後面,邊走邊問:‘你們是解放軍嗎?’有的還要看看我們的水兵帽,說解放軍叔叔也長辮子啦。看到人們羨慕的目光,我們更加自豪,走起路來頭昂得更高了,水兵帽上的飄帶也飛舞得更歡實了。”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換著水兵服的人民海軍戰士保衛祖國海疆。

女兵的裙服和無沿帽

除了海軍服裝樣式改變外,74式軍服的另一個亮點就是全軍女軍人恢復裙服、改戴無沿軟帽。軍裙為前身兩個折的西服裙,面料仍是“的確良”(三元混紡布),陸軍草綠色,海、空軍藏藍色。我軍從1965年取消軍銜制,女軍人就取消了裙服,到1974年,已經9年了。這9年中,女軍人沒有裙裝,恐怕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74式女兵裙服。

1974年5月1日,全軍女軍人終於恢復了裙服!這一天,當女兵們換上草綠色(陸軍)和藏藍色(海、空軍)“的確良”軍裙,英姿颯爽地出現在人們面前,登時引來一片驚奇和讚許的目光——

一位當年女兵的回憶,生動描述了女兵換上裙服後的情景:

“發74式夏常服是最難忘的,無沿帽和裙裝,統一換夏裝時,男兵瞪著眼等看女兵穿裙子的樣子,女兵穿上你推我,我推你,都不好意思先出去,還是護士長帶頭出去的,有的女兵兩條腿白的晃眼,晃的男兵眼都不知往哪看好。無沿帽也是左戴右戴怎麼也戴不好,老得用手摸摸帶正了沒有,乾脆還像戴有沿帽一樣,紮上兩小刷子,再窩到帽子裡面,前面弄一點小留海,也不難看,後來發明用小黑髮卡頭兩邊卡住帽子和頭髮,帽子就穩穩當當了。穿裙子時把裙腰往上卷一圈,讓裙子到腿關節上,顯示腿長,女人呀,走哪都會利用現有的條件顯示自己。穿裙子就一點不好,坐馬紮子看電影或開會,手得拉住裙子下襬,怕被風吹起,現在的話就是,走光。換裙裝後,走哪都是惹人追看的,在禮堂開會,衛生科一進去,整個師直機關和連隊的眼光,唰,全過來啦,我們科的男兵也是昂首挺胸的,沾到喜慶了。”

1979年,軍裙前身兩個折改為六個折,均為藏蘭色,陸海空女軍人通用。這在影片《芳華》中可以看出,省軍區文工團穿陸軍服裝,前期女兵的裙子是綠的,後期改為藍的了。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裙子改為藍色後的陸軍裙服。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芳華》劇照:穿藍色軍裙的淑雯、丁丁、穗子。

74式女軍人軍帽改為無簷軟帽(無沿帽),帽頂有軍種牙線,陸軍正紅色、海軍白色、空軍天藍色。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女兵無沿帽。

無沿帽比解放帽更適合女性特點,它的配發確實釋放了女兵們的目光和秀髮,特別是前邊的劉海得以更好地展示。改戴無沿帽後,女軍人的劉海也明顯講究起來,颯爽英姿中平添幾分嫵媚,使女兵漂亮了許多。

儘管74式軍服改革的品種不是很多,但涉及面還是比較大,包括海軍一個軍種和全軍女軍人,特別是海軍恢復了傳統的藍白色,恢復了大沿帽、水兵帽、水兵服、呢服,全軍女軍人恢復了無沿帽和裙服,使當時樣式和顏色都過於單調、呆板的65式軍服在一定範圍內得到改觀。

減輕單兵負荷的冬服改革

“文革”結束後不久,我軍服裝又在71式三元混紡布單衣的基礎上,以減輕重量為主要目的,進一步擴大化纖材料的使用,經過研究篩選樣品、部隊試穿、徵求意見,於1977年12月上報軍服改革方案。1978年2月,中央軍委批准了服裝改革方案,名為78式軍服(屬於65式軍服的“改良型”),並投入生產。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我軍70年代冬季單兵負荷(側面)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我軍70年代冬季單兵負荷(背面)

這次服裝改革的特點是進一步擴大采用化纖與棉花混紡織物,增加服裝品種,改進生產工藝,在冬服配套和攜行規定上也作了較大改進。主要將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為滌卡布料,棉衣裡子布改為改維棉布;化學纖維擴大為滌綸、錦綸、晴綸、維倫、丙綸等多種;對皮帽和毛皮大衣採用新工藝生產,並對罩衣減輕了重量;對戰士軍服、女軍人夏服加強收腰,戰士軍服的側接縫加為兩條。改革方案涉及到衣、裙、鞋、帽等20多個品種,從1979年起陸續裝備全軍。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78式陸軍幹部、戰士滌卡冬服。

78式服裝是繼71式軍服之後我軍軍服使用材料上的又一次革命。它不僅為國家節省大量棉花,同時由於化學纖維具有優良的機械性能、抗皺性能和抗黴蛀功能,軍服使用牢度,挺括保型性、儲存安全性等有很大改善。特別是因為化學纖維的比重小,使我軍單兵冬季行軍負荷得到較大幅度減少,其中寒區減輕15.6%、溫區減輕12.6%、熱區減輕19.2%;夏季行軍負荷減輕了19.5%。也使軍服外觀得到有效改善。

65式軍服不了情

1985年5月1日,全軍裝備新式服裝——85式軍服。65式軍服終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65式軍服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我軍影響最大的一代服裝。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是裝備時間最長。從1965年至1985年,65式軍服包括它的“改良型”71式、74式和78式軍服,整整實行了20年,還沒有哪一套服裝超過它。二是發放量最大。這20年間是我軍兵員最多的時期。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我軍曾超過600萬人。這時期平均每年都有上百萬名新兵,20年間,累計應該有數千萬名解放軍官兵穿過65式軍裝。而民間各種仿製的就更是數以億計了。當年有多少沒當過兵的人穿上65式軍服留個影,以表達對這套軍裝的喜愛和嚮往!毋庸置疑,65式軍服是人民群眾認同感程度最高的一款軍服。儘管在今天看來,65式軍服還不夠美觀,衣料也過於低廉,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身綠,三片紅”還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芳華》劇照:告別

一位當年的女兵用一段文字生動地描述了她對紅領章、綠軍裝的眷戀。

“我們當兵的那個年代正趕上對越自衛反擊戰。軍人有一個很時髦的稱謂——最可愛的人,所以那身綠軍裝也是女孩子最羨慕的時裝了……

這身行頭只有在星期日才能穿在身上,因為那天我們一個班可以有兩個外出的名額,到了那天我們一個連總有五六個女兵可以搭伴一起外出。雖然沒有什麼可買的東西,但大家總是盼望這一天的到來,並千方百計的去爭取這個外出的名額。到了那天,有幸外出的戰友穿上那身綠軍裝出了營門,就像百靈鳥一樣唧唧喳喳興奮得不得了,不施粉黛、青春自然、三五成群地走在大街上,總是招來一些女孩子的羨慕的眼光。那可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無簷帽、綠軍裝、紅紅的領章、紅紅的星陪伴著我度過了新兵的一年。”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紅領章是65式軍服的標誌,也是65式軍服的同義語,更是一代人青春和理想的代名詞。一身綠軍裝,兩面紅領章,參軍報國成了一代青年人生的最高理想。紅領章也是一種精神的象徵,青春氣息、浪漫情懷、英雄主義在軍人身上是那樣地渾然一體,紅領章濃縮了最精彩的人生和最美好的芳華!多少男兵女兵在摘掉紅五星紅領章的那一刻,不免淚眼鼻酸。許多年過去了,但心裡總也抹不掉鮮紅的帽徽和領章。曾經擁有過紅領章的人在懷念著紅領章,許多沒有機會走進軍營的人也在懷念著紅領章。人們懷念紅領章所代表的那種與人民血肉相連的親切感,那種火一樣燃燒的激情和昂揚向上的精氣神!

難忘的紅領章,永遠的紅領章!

作者 : 從軍營走來

「老號」65式軍服再現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