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進補,秋先打底 錯過這些準備工作,就要再等一年了

馬上中秋了,又到了各路吃貨們狂歡的時候了!歷來素有“貼秋膘”和“冬令進補”的傳統,民間也有"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之說。可是很多人不清楚“冬令進補秋打底”的道理,錯過了秋天的準備工作,到了冬季臨時抱佛腳去盲目進補,不僅無益,反而可能增加脾胃的負擔,危害健康。因此如果您打算在今冬進補,可能現在就要做好這些準備了:

1.祛暑溼、健脾氣:每年的暑季是一年最溼熱的季節,過了處暑之後,雖然氣溫逐漸下降,但是溼熱之氣也容易隨著氣溫下降,閉塞到體內,表現為容易睏倦、全身痠軟乏力、胃口差、口粘、煩熱、大便溏等。這個時候需要先去祛暑溼、健脾氣,否則冬季進補稍微滋膩,就容易上述症狀加重,甚至腹瀉。健脾氣、祛暑溼可以選用中成藥參苓白朮丸,也可以選擇蒼朮15g、白朮15g、山藥15g、茯苓15g、荷葉10g、五指毛桃30g、竹葉10g煮水服。

2.疏肝氣、消滯氣:秋季肅殺,最容易肝氣鬱結,加之夏季貪食生冷、燒烤,容易飲食積滯。表現為胸脅脹滿、腹部脹悶、口乾口苦、噯腐吞酸、頭暈頭脹、煩躁易怒或精神抑鬱、睡眠不安、大便臭穢等。這個時候就需要疏肝氣、消滯氣了,調整好肝脾,為秋冬進補打底。可以選用中成藥逍遙丸、保和丸、越鞠丸,也可以用白蘿蔔1個、佛手柑10g、炒麥芽20g、雞屎藤20g煮水服。

3.潤肺燥、養胃陰:秋冬乾燥,對於一些陰虛體質的人簡直是個折磨。對於肺胃陰虛的人群,容易出現口乾口粘、皮膚乾燥皴裂、飢不欲食、形體消瘦、大便秘結等。這個時候需要提前進行養胃陰的準備了。可以選用六味地黃丸、生脈膠囊等中成藥,也可以用南杏仁、白果各10g,北沙參、山藥、無花果各15g煮水飲用。

實際上脾虛溼滯與肝鬱食積常一同出現,針對這類人,尤其是打算冬天使用膏方進補的時候,我們一般會建議服用2周左右的“開路方”,一般選擇半夏厚朴湯合平胃散或越鞠丸加減。我一般使用的劑量為:法半夏10g、姜厚朴15g、蒼朮15g、陳皮10g、茯苓20g、紫蘇梗10g、砂仁6g、炒山楂15g、炒萊菔子15g。

而對於另外一種肺胃陰虛的情況,選擇沙參麥冬湯加減也是不錯的選擇。我一般選擇的劑量是:北沙參30g、麥冬15g、玉竹15g、炒白扁豆20g、生麥芽20g、天花粉15g、木瓜15g。

總之,如果打算在深秋及冬季進補,現在就要抓緊時間進行準備了,不然錯過了真的又要再等一年。更多的健康諮詢,歡迎關注正哥 進行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