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瓜不是瓜,像藕不是藕,農村夫妻祖傳手藝製作稀罕物,日賺1000


幾乎每個地方都有那麼一種或幾種能代表自己地方特色的稀罕小吃。在70、80後山東人的童年記憶裡,就有一種以甜、酥、脆、香著稱的稀罕美食——糖瓜。2016年2月1日,山東高唐小屯村,劉修良、劉慶榮夫婦正端著剛做出來的糖瓜、糖藕請攝影師拍照,他們夫妻倆正是這一名吃的正宗傳承人。

據劉修良師傅說,他們家傳承“小屯糖瓜”這個手藝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了,他的手藝是從爺爺那輩傳下來的,到今天為止,他已經幹了30多年了。當初,這門手藝的要求非常嚴格,只傳男不傳女,如今,社會進步了,他的妻子也加入進來,兩口子一起做了糖瓜生意。

劉修良師傅說,其實糖瓜和糖藕其實是一種糖,都是用事先熬製好的麥芽糖在一定溫度下反覆拉拔,直到表面變白,軟硬適中為止。

剛拉拔好的原料糖要趁熱用繩子勒斷,長的可以做成糖藕,短的則可以做成糖瓜。圖為2013年11月13日,劉修良、劉慶榮夫婦正在製作糖藕。

這個像圓球一樣,還帶著絲狀光澤的東西就是糖瓜,跟糖藕一樣的原料,只是在製作的時候給截短了而已,可以這麼認為,如果將一根糖藕多截幾次,那麼,每一個截下來的球狀物就是一個糖瓜。

為了迎合不同群眾的口味,劉修良、劉慶榮夫婦將他們的產品製作出了更多的新花樣。圖為劉慶榮展示沾了芝麻的糖藕。

為了迎合不同群眾的口味,劉修良、劉慶榮夫婦將他們的產品製作出了更多的新花樣。圖為劉慶榮正在整理沒有沾芝麻的糖瓜系列產品。

春節前後是糖瓜需求量最大的季節,劉修良、劉慶榮夫婦從秋後就開始生產,一直做到第二年春天。夫妻倆忙不過,就僱傭了5、6個本村人來幫忙,平均每天能生產500斤以上。

依靠小小的糖瓜生意,夫妻倆在當年深秋到來年春天的這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可以做到日賺1000元,也算是把這門古老的手藝做到了發揚光大。各位頭條的小夥伴們,你們小時候有沒有吃到過這樣的美食呢? 欲獲取更多內容推送,請點擊頭像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