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利他,其實就是「自利」的美好延伸

稻盛和夫:利他,其實就是“自利”的美好延伸

“利他”,人們在生活中談起這個詞的時候,難免會覺得這個詞太空泛,甚至於假高尚。稻盛和夫認為,要宣揚“利他”,首先須從探尋作為人應有的姿態開始,反覆強調利他的重要性,否則終將淪為空談。

稻盛和夫:

“佈施”(不吝嗇、願與他人分享)就是“利他行為”。不管是“佈施”還是“利他”,都是為了社會和他人甘心奉獻的行為,這既是作為人所必須具備的最低原則,同時又是我們的最高追求。

我經常會說要“為了社會和他人”,但是不知為何,每當我這麼說時感到大家欲說還休遮遮掩掩。或許讓人覺得這是一種假大空的高談闊論而已。

如果覺得表面上這麼說,覺得很害羞或過於高調的話,那麼也可以在私下裡切身奉行能夠有利於世人的利他行為。然而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

總而言之,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真正認識到,為什麼需要“利他”以及如何“利他”。為此,我認為首先必須從探尋人之為人應有的姿態開始,反覆強調利他的重要性,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梅原猛:

“利他”就存在於勞動之中如果問人為何去勞動的話,顯然並不完全是為了自己。大家都會說是為了撫養家庭、讓辛苦一生的父母享受天倫之樂。許多人拿到第一筆工資時都會用來孝敬父母或者給孩子買點兒禮物,這其實正是在踐行“利他”。

此外,很多人為了自己公司的成長與壯大付出辛勞,也有很多人為了建立一個和諧的國家、為了解決全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而傾力奉獻。像這樣,人們以家庭的利他行為為起點,進而為社會,再進一步為了國家和人類而奉獻,利他行為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昇華和擴大的。

“為了社會和他人”雖然看起來有些陳詞濫調、老生常談,可是不管任何人都願意養育家庭,讓自己疼愛的子女過上幸福的生活,併為此去努力工作。總而言之,“利他”就存在於勞動之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到甘願為了企業、國家及人類做出貢獻,這種努力就會讓“利他”在某種程度上得以實現。

稻盛和夫:

讓我們祈願從“自利”能不斷向“利他”延伸您的這番總結非常精彩。

從您的話中讓我想到的是,普通人首先都會為了自身的利益向神佛進行祈禱。這雖然是一種“自利”行為,然而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再稍進一步,當我們開始為自己患病的母親進行祈禱時,這行為就開始從“自利”轉向了“利他”。接下來我們還能夠一步一步,開始為了家庭、為了公司、為了國家、乃至全人類祈願。

我們經常會在日本的街頭巷尾看到“祈願世界和人類和平”的標語。這個口號最早是由五井昌久(1916-1980,日本宗教家,宗教法人白光真宏會的創始人。提倡通過祈禱來實現世界和平。——譯者注)開始倡導,現在有財團正在推動一項在全世界範圍內張貼這個標語的運動。

在日本,那些住在大雜院裡的老婦人們都會在自家門口張貼這幅標語。對於那些張貼這幅標語的老婦人而言,世界和人類和平與她們自己的生活幾乎毫無關係,但是她們卻要通過張貼這幅標語來為全人類的幸福祈禱,這正是一種“利他”的祈願行為。當老婦人們唸到“祈願世界和人類和平”時,她們的心就與整個世界融為一體,並且這也最終為她們的自我救贖開啟了一扇大門。

也就是說,雖然最初的原點是“自利”,但是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心胸卻會變得越來越開闊,最終轉變為一種“利他”。原本我們許多人都只會為自身的財富和健康祈禱,可是卻有一位老婦人勇敢地站出來勸說我們,要為“世界和人類的和平”做出祈願,這同樣也能給我們自身帶來幸福。我認為這是一種了不起的理念,與梅原先生所指出的要讓“利他”逐步延伸的說法如出一轍。

梅原猛:

讓“自利”與“利他”共存純粹的“利他”,也就是所謂的自我犧牲精神,在危機狀況中或許有可能實現,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無法一直保持這種狀態。因此我認為要讓“自利”和“利他”實現共存,而且就算“利他”這種行為本身也需要分為為家庭、為公司、為國家、為社會、為人類等各個不同的層面,因此我們必須具體加以區分對待。

就像我本人為什麼要從事學術研究一樣。這既是為了以此來賣書賺錢,養育家人,但同時又不完全是為了這個原因。事實上我也在通過從事學術研究活動來探尋真理以及人類的本質。任何思想如果缺少這樣一種問題意識的話,都會味同嚼蠟。我相信,任何不把人類和平與幸福作為思考對象的思想都走不遠。

最後:稻盛和夫六項精進

1、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努力鑽研,比誰都刻苦。而且鍥而不捨持續不斷,精益求精。有閒工夫發牢騷,不如前進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2、要謙虛,不要驕傲

謙受益”是中國古話,謙虛的心能喚來幸福,還能提升心性。驕傲招人討厭,給人帶來懈怠和失敗。才能是上天所賜,將自己的才能用於為“公"是第一義,用來為“私"是第二義,這是謙虛這一美德的本質所在.

3、要每天反省

每天檢點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集中精神直視自我,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沒有卑怯的舉止,將動搖的心鎮定下來,真摯的反省,有錯即改。

4、活著,就要感謝

滴水之恩不忘相報活著就已經是幸福。感謝之心像地下水一樣,滋潤著我道德觀的根基。只要活著,就要感謝。

5、積善行、思利他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與人為善,言行之間留意關愛別人。真正為對方好,才是大善。

6、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不要煩惱,不要焦躁,不要總是忿忿不平。人生本來就是波瀾萬丈,活著就會遭遇各種困難和挫折。決不能被它們擊垮,絕不能逃避,正面面對,硬著頭皮頂住,不忘初衷,努力做好該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