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底质”真面目,别让它悄悄带走你的鱼虾蟹!

金秋九月,蟹味飘香,正值河蟹上市的时节,本是幸福的收货季节,但是不幸就在此产生,相信有部分养殖户都经历过,前几天还拿到不少货,但是后面拿着拿着就没有蟹了,那么这些螃蟹到底去哪了呢,是逃了,还是死了?

经过走访调查,这种情况螃蟹并非是逃走了,而是死掉了,这个时候的螃蟹身强力壮,相当于人到了成年,那白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气,能够导致身强力壮的螃蟹死亡呢?

接下来就给大家分析一组案例:

江苏省兴化一口河蟹塘,面积30亩,老池塘、淤泥较厚(见图1)


揭开“底质”真面目,别让它悄悄带走你的鱼虾蟹!


2018年2月底放蟹苗3万只,套养龙虾较多(去年清塘剩下的龙虾),全塘种植伊乐藻,沟中水深80cm,田面上水深80cm,2017年7月底开始有蓝藻水华(见图2)


揭开“底质”真面目,别让它悄悄带走你的鱼虾蟹!


7月底伊乐藻已经开始腐烂下沉(这里问题就开始发生了)。

7月30日,用二氧化氯消毒。

8月1日,上午用蓝藻药(蓝藻分解酶)杀蓝藻,杀蓝藻之后立即撒增氧片和底改产品,当天正常喂料。

8月2日,一切正常。

8月3日,下午五点喂料时,发现青虾、河蟹、龙虾有少量上草头、上边现象,晚上10点巡塘发现大量河蟹、龙虾上草头、上边、上岸(见图3、图4)。


揭开“底质”真面目,别让它悄悄带走你的鱼虾蟹!


揭开“底质”真面目,别让它悄悄带走你的鱼虾蟹!


8月4日凌晨1点,上岸、上边、上草头现象未缓解,地笼的河蟹、龙虾活力较差,青虾大量死亡,螃蟹死亡逐渐增多(见图5、图6)。


揭开“底质”真面目,别让它悄悄带走你的鱼虾蟹!


揭开“底质”真面目,别让它悄悄带走你的鱼虾蟹!


凌晨2点泼洒增氧剂,期间打水机一直打水。早上天亮之后还有很多龙虾、河蟹没有下水。中午发现河蟹少量死亡,青虾大部分死亡,鳜鱼、花白鲢全部死亡。

8月5日,大量过水,死亡龙虾几百斤,河蟹死亡几千只。

8月6日,龙虾、河蟹死亡一大半,塘里所剩无几。

最终该养殖户收益惨淡,近乎没有收益。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这个案例的主要问题:

1.首先肯定是缺氧,但是是否是主要原因有待商议。温度越高,气体的饱和溶解度越低。连续的高温天气(39℃~40℃),导致池塘上层水水温度较高(34℃~35℃),氧气的饱和溶解度降低,池塘溶氧下降,期间先是伊乐藻腐烂,沉在池塘中耗氧;然后养殖户又杀蓝藻,虽然之后加了增氧剂,但是池塘中此时耗氧的单位过多,造成螃蟹和虾严重缺氧,单纯靠泼洒的增氧剂已经无法满足池塘耗氧。

2.底质问题,氨氮严重超标。这个问题尤其严重。养殖时间长的河蟹池塘,底层耗氧物质积累越来越多,水源也较差、蓝藻较多,再加上今年高温时间长,伊乐藻腐烂严重(底层氨氮较高),池塘蓝藻暴发直接杀灭后,池塘的溶氧急速变低,也间接加剧了氨氮的生成。再加上螃蟹对氨氮比较敏感,氨氮含量超过0.3mg/L时,螃蟹便会中毒死亡。于是产生了上面大量死亡的现象。

通过上述分析来看:其实螃蟹死亡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底质变化造成的氨氮中毒,因为这个养殖户在整个过程中已经相当重视溶解氧的变化,增氧的方式也很多,但是螃蟹死亡的现象还是没有改观。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其实是池塘的底质已经产生严重的问题,造成池塘中产生了大量的氨氮,使螃蟹中毒,所以单纯的增氧已经改变不了螃蟹死亡的情况。

在进入秋天以后天气在逐渐转凉,许多养殖户觉得温度降下来了,池塘管理也逐渐松懈,池塘改底这块也不用太频繁了;也有的在高温天池塘水草腐烂以后池塘中没有了水草后,觉得今年产量也不会太好所以也在缩减成本,基本上都很少使用调水改底药物了。

但是在这些情况中,他们池塘的投喂依然在继续,正常的塘口吃不完的残饵以及排泄的粪便,都可以依靠底改或者通过菌类的分解以及水草的吸收都能够转化为无害的无机盐类以及小分子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利用掉;

但是在这些池塘里水草腐烂,溶氧不足,残饵粪便得不到较好的转换,最终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比如常见的“氨氮、亚硝酸盐、H2S”等等对水产动物有危害的物质;另外白露时节早晚温差比较大,容易造成水体垂直循环,通过垂直循环的方式会把池塘底部的大量有机质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的物质带到池塘中来。

当池塘中出现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时候,螃蟹首先的表现为趴在池塘边上不动,有的也趴在水草上面将爪子撑起,严重的甚至直接离开水体上岸,或者出现死亡等情况。这样一来严重影响河蟹的生长,和养殖产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