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上課文內六十五句重點語句解析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課文內重點句解析

第一單元 課文

1、小蝌蚪找媽媽

(1)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解析:這句話介紹了小蝌蚪的樣子。

(2)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解析:這是對青蛙的描寫,“碧綠、雪白、大”突出了青蛙的外形特徵。

2、我是什麼

(1)有時候我穿著白衣服,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

解析:這句話說明“我”可以變成白雲和烏雲兩種狀態,“紅袍”寫出了朝霞和晚霞的美麗。

(2)平常我在池子裡睡覺,在小溪裡散步,在江河裡奔跑,在海洋裡跳舞、唱歌、開大會。

解析:這句話寫出了水在池子裡、小溪裡、江河裡、海洋裡的不同狀態。

(3)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卻很暴躁。

解析:這句話說明水的性格複雜又多變,“溫和”時能為人類做貢獻,“暴躁”時會給人帶來災難。

3、植物媽媽有辦法

(1)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

解析:這句話把蒲公英的絨毛比作降落傘,告訴我們蒲公英是靠風力傳播種子的。

(2)蒼耳媽媽有個好辦法,她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

解析:這句話把蒼耳種子外面帶刺的種皮比作鎧甲,為下文寫“掛住動物的皮毛”做好準備。

(3)豌豆媽媽更有辦法,她讓豆莢曬在太陽底下。啪的一聲,豆莢炸開了,孩子們就蹦跳著離開媽媽。

解析:豌豆在陽光的照射下,依靠植物自身的彈力也能傳播種子。

第二單元:識字

1、場景歌

(1)一隊“紅領巾”,一片歡笑。

解析:“紅領巾”指的是少先隊員。

2、樹之歌

(1)楊樹高,榕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

解析:這句話概括了三種樹的特徵,楊樹高大,榕樹粗壯,梧桐樹葉子的形狀好像我們的手掌。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梧桐樹葉比作手掌。

(2)楓樹秋天葉兒紅,松柏四季披綠裝。

解析:這句話寫出了不同樹木在不同季節葉子顏色的特點。其中,松樹和柏樹的葉子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

(3)木棉喜暖在南方,樺樹耐寒守北疆。

解析:這句話寫出了木棉和樺樹的生長習性。木棉喜歡溫暖的南方,樺樹耐寒,生長在北方。

3、拍手歌

(1)孔雀錦雞是夥伴。

解析:孔雀和錦雞屬於同一種類,雄鳥的羽毛都非常漂亮,所以說它們是好朋友。

(2)天空雁群會寫字。

解析:這句話是說雁群在空中飛的時候,一會兒排成一個“一”字,一會兒排成“人”字,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大雁飛行的特點。

(3)黃鸝百靈唱不休。

解析: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黃鸝和百靈鳥的特點,它們的叫聲悅耳動聽。

4、田家四季歌

(1)早起勤耕作,歸來戴月光。

解析:這句話表現了耕作的辛苦:農民們早早就起來幹農活,一直到天黑了,月亮都出來了才回家。

(2)秋季裡,稻上場,谷像黃金粒粒香。

解析:這是個比喻句,把豐收的稻穀比作黃金,體現了農民對糧食的珍惜以及豐收時的喜悅。

(3)身體雖辛苦,心裡喜洋洋。

解析:到了秋天,稻穀成熟,一年的辛苦付出有了收穫,農民們即使在辛苦,心裡也是非常高興的。

第三單元 課文

4、曹衝稱象

(1)曹操的兒子曹衝才七歲。

解析:這句話中的“才”強調了曹衝的年紀小。他小小年紀卻能想到稱出大象重量的辦法,說明曹衝不僅聰明,而且善於思考。

5、玲玲的畫

(1)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解析:“壞事”指玲玲的畫被弄髒了,“好事”指玲玲畫上小狗後,畫更好看了。這件事告訴我們,生活中遇到事情變得糟糕的時候,我們不能驚慌失措,而應沉著冷靜,開動腦筋想一想彌補的辦法。

6、一封信

(1)她打開空調,又洗了一些土豆,削好後放在鍋裡。

解析:這句話寫了露西一到家就開始主動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說明露西是個懂事乖巧的孩子。

(2)太陽閃閃發光。陽光下,我們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解析: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露西在媽媽的引導下,心情變好了,想到了快樂的事情。

(3)“爸爸,我們天天想你。”露西在信的結尾,畫了一大束鮮花。

解析:信的結尾表達了露西對爸爸的思念之情,也表達了露西對爸爸的愛。

7、媽媽睡了

(1)媽媽哄我午睡的時候,自己先睡著了,睡得好熟,好香。

解析:這句話表現了媽媽的辛苦和勞累,以至於在哄“我”午睡的時候先睡著了。

(2)是的,她在微微地笑著,嘴巴、眼角都笑完彎了,好像在睡夢中,媽媽又想好了一個故事,等會兒講給我聽……

解析:“微微地笑著,嘴巴、眼角都笑彎了”表現了媽媽的溫柔。孩子看到媽媽微笑著,就想到了媽媽又想好了一個故事,這說明了媽媽平時經常給孩子講故事聽。

(3)窗外,小鳥在唱著歌,風兒在樹葉間散步,發出沙沙的響聲,可是媽媽全聽不到。

解析:這說明媽媽睡得很沉,體現了媽媽的勞累。

第四單元:課文

8、古詩二首

(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解析:太陽依傍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漸漸落下去,滔滔的黃河水正滾滾地流向大海。“白日依山盡”是遠景,“黃河入海流”是近景,由遠到近,描繪出一幅雄偉壯闊的畫面。

(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解析:想要看很遠很遠地方,就要再等上一層樓。這兩句詩表達了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也寫出了詩人積極向上的態度。

(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解析:在陽光的照射下,香爐峰上升起了一片紫色的煙霧,從遠處看,瀑布就像懸掛在山前的一條大河。廬山瀑布是大自然的傑作,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讚美。

(4)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解析:瀑布從雲端飛流而下,真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三千尺”是誇張的說法,寫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的壯觀,“疑”表明了這些都是詩人的想象。

9、黃山奇石

(1)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解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石頭比喻成了大桃子,描繪出仙桃石的奇妙。

(2)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指向前方。

解析: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巨石比作“仙人”,形象第介紹了仙人指路的樣子。

10、日月潭

(1)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華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解析:這兩句話描寫了日月潭的形狀特點,同時通過兩個比喻句,點明瞭日月潭名字的由來。

(2)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解析:這兩句話寫了日月潭清晨的景色,“薄薄的霧”讓人感覺到日月潭的朦朧美,“隱隱約約”寫出了日月潭清晨時湖光山色渾然一體的美景。

(3)要是下起濛濛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解析:這句話寫日月潭雨中的美景,和前面的晴天之美形成對比。

11、葡萄溝

(1)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

解析:這是一個比喻句,把茂密的枝葉比作綠色的涼棚,說明葡萄長得多,枝葉非常茂盛。“一個個”寫出了葡萄架的數量多。

(2)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解析:這句話用“準會”“最甜”寫出了維吾爾族老鄉的熱情好客,也從側面表現了當地出產的葡萄數量多、品種多。

第五單元:課文

12、坐井觀天

(1)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解析:這是一個反問句,青蛙用反問的語氣表達自己的觀點天不過井口那麼大,不用 飛那麼遠。

(2)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並裡,一抬頭就能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解析:因為青蛙天天坐在井裡,沒有看到過井口之外的天空,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

13、寒號鳥

(1)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伸伸懶腰,答道:“傻喜鵲,別羅酸的天氣暖和,得過且過。”

解析:這是對寒號鳥的動作和語言描寫,“伸伸懶腰”寫出了它的懶惰;“得過且過”寫出了它過一天算一天,不想做窩的懶惰思想。

(2)北風像獅子一樣狂吼,崖縫裡冷得像冰窖。

解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北風”比作“獅子狂吼”,寫出了風的猛烈;把“崖縫”比作“冰窖”,寫出了崖縫裡非常冷。

14、我要的是葫蘆

(1)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

解析:這句話寫出了葫蘆藤、葉、花的特點。“長滿了綠葉”說明葫蘆藤長得茂盛,長勢好。

(2)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解析:這是一個反問句,意思是葉子上的蟲不用治。從那個人奇怪的語言中可以看出,他並不瞭解葉子和果實之間的關係,不明白葉子生病,果實就長不好的道理。

第六單元:課文

15、大禹治水

(1)這十三年裡,他到處奔走,曾經三次路過自己家門口。可是他認為治水要緊,一次也沒有走進家門看一看。

解析:“到處奔走”表現了大禹治水的艱辛。“一次也沒有”說明大禹把百姓的幸福放在第一位,突出了大禹頑強的意志及自我犧牲的精神。

(2)大家在被水淹過的土地上耕種,農業生產漸漸恢復了,百姓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解析:洪水退去後,百姓開始重建家園。“安居樂業”說明百姓的生活過得很好,這都是大禹治水的功勞。

16、朱德的扁擔

(1)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

解析:朱德同志知道戰士們是怕自己辛苦,所以把扁擔藏了起來。他在又找來的扁擔上寫上這五個字,表明了他挑糧的決心,也表現了他跟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品質。

(2)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解析:大家被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動,所以更加敬愛他了。

17、難忘的潑水節

(1)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解析:第一句話是比喻句,把撒滿花瓣的地上的樣子比作鮮紅的地毯,說明地上的花瓣非常厚。“條條”“一串串”說明龍船和花炮很多,場面熱鬧非凡。

(2)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解析:“歡呼”表達了人們見到周總理時激動的心情,也表達了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愛戴。

(3)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 群中。

解析:周總理身穿傣族人民的服裝 ,表現出他非常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笑容滿面”表現出周總理熱愛人民,與人民心連心。

第七單元:課文

18、古詩二首

(1)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解析: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站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賞析:第一句正面寫山的高聳,第二句用誇張和聯想把讀者的眼光引向燦爛的星空。

(2)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解析:站在這裡,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驚動天上的神仙。從作者的不敢與驚恐,我們可以想象到“山寺”與“天上人”的距離非常近。

(3)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解析:遼闊的敕勒草原就在陰山腳下,天空像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用穹廬來比喻草原的天空,形象地寫出了天空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無比壯闊的景象,表達了牧民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4)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解析:天空藍藍的,原野遼闊無邊,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隱沒於草叢中的眾多牛羊。詩句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草原遼闊以及水草豐盛,牛肥羊壯的景象。

19、霧在哪裡

(1)於是,他把大海藏了起來。無論是海水、船隻,還是藍色的遠方,都看不見了。

解析:這兩句話表現了霧來時霧氣瀰漫、遮天蔽日的特點。

(2)於是,他把天空連同太陽一起藏了起來。要時,四周變暗了,無論是天空,還是天空中的太陽,都看不見了。

解析:“霎時”表示時間短,說明霧把天空和太陽藏起來用的時間很短。“暗”表示霧來的時候光線暗,一切都變得很朦朧。

(3)“我要把自己藏起來。”霧把自己藏了起來。

解析:這兩句話指太陽出來了,霧慢慢地消散了。

20、雪孩子

(1)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卻渾身水淋淋的。

解析:為了救小白兔,雪孩子開始融化。

(2)不,雪孩子還在呢!瞧,太陽曬著曬著,他變成了很輕很輕的水汽。飛呀,飛呀,飛上天空,變成了一朵白雲,一朵美麗的白雲。

解析:“飛”在這裡指水被蒸發到空中。“美麗”讚揚了雪孩子美好的心靈和捨己為人的精神,告訴我們雪孩子變成了美麗的雲朵。這段話告訴我們雪化成水,水蒸發變成了雲的常識。

第八單元:課文

21、狐假虎威

(1)老虎跟著狐狸朝森林深處走去。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

解析:“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形象地寫出了狐狸的狡詐,及仗著老虎的勢力囂張的神態;“半信半疑”“東張西望”表現了老虎被狐狸矇住的神態。

22、狐狸分奶酪

(1)“這事好辦,我來幫你們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過來掰成了兩半。

解析:“笑了笑”實際上是笑裡藏刀,不懷好意。這句話寫狐狸第一 次幫熊兄弟分奶酪。

(2)“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著說,“你們誰也沒多吃一口,誰也沒少吃一口。”

解析:這段話體現了狐狸的狡猾和他奸計得逞之後的得意。因為熊哥哥和熊弟弟想要“公平”,都不願意自己吃虧,斤斤計較,所以狐狸的詭計才能得逞。

23、紙船和風箏

(1)可是有一天,他們倆為了一點兒小事吵了一架。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裡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

解析:這兩句話寫松鼠和小熊有矛盾,停止了往來。第二句話通過“再也看不到”,寫出了他們的矛盾很深,已經不再溝通與交流了。

24、風娃娃

(1)秧苗喝足了水,笑著不住地點頭。風娃娃高興極了。

解析:這兩句話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秧苗喝足水後高興的樣子。

(2)媽媽說:“孩子,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還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

解析:風娃娃以為幫人們做事只要有力氣就行,結果好心辦了壞事,人們都責怪他,可他卻不明白為什麼。媽媽告訴他,要做真正對別人有用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