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宣教|加强生态教育 助力美丽中国

环保宣教|加强生态教育 助力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

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建设美丽郯城

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需要市民的共同参与

而要形成

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需要社会成员

有高度的生态文明意识

然而

目前我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公众在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方面,意识依然薄弱。

如垃圾分类,我国2000年就开始推广,18年过去,依然处于“起步早、走得慢、效果差”的状态。

相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来说,生态文明意识还有一定差距,成为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和瓶颈。

生态文明意识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知识知晓率低。

相关部门曾发布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对14个生态文明知识的平均知晓数量是9.7项,全部了解的仅1.8%。

二是生态保护践行度差。

不少人即使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也经常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

三是生态保护的义务感弱。

“你认为环保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是政府部门,只有极少数人认为自己做得不够。

造成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系统、规范、科学的生态文明教育。

我国生态文明的专业研究还很不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教育教学不到位,师资队伍与课程、教材体系不匹配,教学过程中重知识灌输、轻行为训练。社会舆论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尚有欠缺,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不足、知识不够,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环保宣教|加强生态教育 助力美丽中国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首先,要重视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优势,优化学校生态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中小学阶段,应以渗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训练为主;高等院校的课程教育中,应把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纳入必修课程之中;高等院校还应担负起生态文明研究的任务,确保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其次,加强生态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把生态文明纳入生命教育等课程内容,聘请生态领域的专家对授课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夯实教师的生态理论基础,提升其知识扩展能力,保证教学效果。

同时,所有学科教师要关注生态动向,紧跟形势,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态素养。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还需要构建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宣教格局。

政府部门要切实承担主要职责,做好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设计、规划制定和导向把握,大力提供相关公共产品和基本服务,增强主流渠道传播影响的能力,利用新兴媒体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社会力量要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身优势,丰富宣传教育的多样性,构筑与网络、动漫、影视、新媒体相结合的创新宣传模式,最终形成制度化、多元化、系列化、全方位、持久性宣传教育,提升宣教效果。

环保宣教|加强生态教育 助力美丽中国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全局

希望通过宣传教育

在全社会提升生态意识

普及生态知识

弘扬生态道德

倡导生态行为

形成保护生态

节约资源、合理消费

低碳生活的社会新风尚

通过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把中国建设成为我们更美丽的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